13.5(2)平行线的性质
上大附中实验学校 徐树茂
教学目标: 1. 利用平行线性质1来探索平行线的其他两个性质,初步学会用平行线性质1、2、3进行“说理”. 2. 理解平行线的传递性 教学重点: 1. 平行线性质2、3. 2. 平行线的传递性. 教学难点: 1.用平行线性质1、2、3进行“说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由学过的性质1入手,既能复习旧知,又可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由性质1着手,可以类比判定的证明,尝试让学生自我发现结论,尝试让学生完成“说理”,教师再补充. 一.复习旧知 练习1:已知直线a∥b且被直线l所截,∠1=30° 回顾平行线性质1,∠2=(2x-10)°求x的值. 完成来练习. 解:因为a∥b(已知) 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因为∠1=30°,∠2=(2x-10)°(已知) 所以30=2x-10(等量代换) 解得x=20(等式性质) 二.新课探究 思考:“三线八角”图中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小组讨论,尝试“说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那么其此时内错角理”. 和同旁内角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数量关系呢? 猜测: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尝试证明说理: 已知:直线a、b被直线l所截,且a∥b,求证:∠1=∠2 解:记∠1的对顶角为∠3 ∠1=∠3(对顶角相等) 因为a∥b(已知) 得∠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所以∠1=∠2(等量代换) 于是我们得到平行线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猜测: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已知:直线a、b被直线l所截,且a∥b,求证:∠1+∠2=180° 解:∠1的邻补角记作∠3,则 ∠1+∠3=180°(领补角的意义) 因为a∥b(已知) 得∠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所以∠1+∠2=180°(等量代换) 于是我们得到平行线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归纳定理 平行线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符号语言:如上图 因为a∥b(已知) 所以∠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由同学自己完成证明. 由性质1推导性质2.培养学生分析思路。引导学生体会演绎思想. 由上一题的铺垫,此题可放手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可检查同学几何语言的运用和表达的规范性. 符号语言:如上图 因为a∥b(已知) 所以∠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四.新知应用 例1.已知AB∥DC,AD∥BC,那么∠1=∠2相等吗?∠3=∠4呢? 解:因为AD∥BC(已知) 所以∠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因为AB∥DC(已知) 所以∠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例2.已知a∥b,b∥c,这时直线a与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添截线l 解:因为a∥b(已知) 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因为b∥c(已知) 所以∠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于是,得∠1=∠3(等量代换) 所以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符号语言:因为a∥b,b∥c(已知) 所以a∥c(平行线的传递性.) 五.课堂小结 1.平行线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平行线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利用性质2,正确判断因果关系. 提出问题思考. 尝试概括.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得的 性质2的简单运用,注意对应关系不能混淆. 此题难点是填辅助线,将问题转化为“三线八角”模型,体现化归思想. 此题既有平行线的性质,又有平行线的判定,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养成归纳总结新知的学习习惯. 3.平行线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新知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