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有效途径的思考与探索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实质上是一个包括树立情感意识、搭好认知阶梯、改变学习方式等在内的综合性工程。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中学的教学。我们必须从九年义务教育的视角去看待中小学教学的衔接问题,牢固树立“大课程”“大教学”“大发展”观念,注重教法的有效衔接。 一、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注重教学情感的衔接
教育工作是一种极富情感色彩的工作,情感的投入决定着课堂的气氛,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教师要用广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对学生的热爱感染学生,点燃兴趣的火花,激起学习的热情,使之成为一种内驱力。让学生愿学、要学、乐学以至于会学、学会。 二、搭好认知阶梯,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中小学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有理数、三角形等,到初中。它们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的加深了。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学生熟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引入的铺垫,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异同,从而揭示新知识的本质。如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可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引入讲解,等等,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知识建构的衔接
第 1 页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成为实践数学课改的重要途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一般是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的。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当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的观点中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因此,必须让学生“自主探索”(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学生的“自主探索”既有其个人的单独活动,也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四、实施分层多点教学。注重个体差异的衔接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层多点教学要求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多点突破,让尖子生冒出来,使多数学生迈大步,使学困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将这些学生有意分在同一学习小组;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方法、练习、作业时,充分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以低起点、小步子、多台阶、快递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摘到苹果”的欢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特别是对学困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五、积极渗透思想方法,注重数学内涵的衔接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