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危险化学品事故
危险化学品事故系指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1.2分级
1.2.1 Ⅰ级 (集团公司级事故)
(1) 一次事故造成重伤2-9人。 (2) 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2人。
(3) 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不含100万元)。
1.2.2 Ⅱ级 (公司级事故)
(1) 一次造成重伤1人或2人以上轻伤(含2人)。
(2) 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
1.2.3 Ⅲ级 (厂级事故)
(1) 事故造成1人轻伤。
(2) 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3万元以下(不含3万元)。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抢险工作应坚持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优先组织人员疏散、伤员抢救,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健全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的减少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
(2)预防为主原则。有效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应急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建立综合信息支持体系,准确预警预测,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尽一切可能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无法防止或已经发生的生产安全事
2
故,尽可能避免其造成恶劣影响和灾难性后果。
(3)快速反应原则。建立企业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反应体系,建立企业统一管理装备精良、技术熟练、反应迅速的专业救援队伍,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4)先期处置原则。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企业应启动有效的应急处置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尽力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统一指挥原则。依法规范各级预案,确立统一领导、逐级负责、责任到人、决策科学、反应及时的处置方式,各相关单位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密切协作,相互配合,保证处置工作指挥调度的统一协调,共同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2.1危险化学品泄漏
(1)隔离、疏散:设定初始隔离区,封闭事故现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实行交通管制。
(2)工程抢险:以控制泄漏源,防止发生次生灾害为处置原则,应急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进入事故现场,实时监测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及时调整隔离区的范围,转移受伤人员,控制泄漏源,实施堵漏,回收或处理泄漏物质。
(3)医疗救护: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迅速进入现场危险区,沿逆风向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根据受伤情况进行现场急救,并视实际情况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组织有可能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的周边群众进行体检。
(4)洗消:设立洗消站,对中毒人员,现场医务人员、抢险应急人、抢险器材等进行洗消,严格控制洗消污水排放,防止次生灾害。 (5)危害信息宣传:宣传中毒危化品的灾害信息和应急急救措施。 (6)防火防爆:对于易燃易爆物质泄漏时,应使用防爆工具,及时分散
2
和稀释泄漏物,防止形成爆炸空间,引发次生灾害。
(7)紧急点火:当易燃易爆物质在人口密集处或密闭空间泄漏,并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造成重大次生灾害时,现场指挥部要果断适时下达点火指令。
(8)水体泄漏:对于危险化学品泄漏时,要及时通知沿岸居民和省、市政府,严禁下游人畜取水,对水体进行监测,采取打捞收集泄漏物、拦河筑坝、中和等方法严控污染扩大。
(9)火灾爆炸:当泄漏事故发生火灾爆炸次生灾害后,同时启动公司火灾爆炸应急预案。 2.2危险化学品中毒
(1)隔离、疏散:设定初始隔离区,封闭事故现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实行交通管制。
(2)现场急救: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迅速进入现场危情区,沿逆风方向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根据受伤情况进行现场急救,并视实际情况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
(3)医院治疗: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组织医疗专家,保障治疗药物和器材的供应,组织有可能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的周边群众进行体检。
(4)危害信息告知:宣传中毒化学品的危害信息和应急预防措施。 3组织机构与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危险化学品应急组织体系主要由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响应中心和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以及专家组等组成。
如图00.1: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