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从方法论和认识论看民族志研究的发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方法论和认识论看民族志研究的发展

作者:刘亚玲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3期

摘 ;要:民族志研究作为人类学研究的学科规范,现已广泛运用于众多学科。民族志主要强调要深入田野,与当地人一起生活,通过观察和互动体验被研究者的意义世界并将其揭示出来。因此研究者与作为被研究者的“他者”成为了民族志研究中的两个主要因素。随着民族志研究经历了各个思潮、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发展,研究者和他者之间的关系、互动也经历了演变,后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客观存在的、被研究的对象,而是与研究者共同参与研究,共同建构意义世界。本文试图简要叙述民族志的概念,其5个时期的主要认识论及这对重要概念的演变等,了解民族志研究的概貌。

关键词:民族志研究;意义世界;研究者;他者 [中图分类号]:C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2 一、民族志研究的定义

民族志人类学诞生于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早期民族志研究发源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对其他地区残存的“原始文化”所产生的兴趣。通过对一些原始部落进行调查,他们发现那些被西方社会人文比较“落后”的民族实际上是人类进化链中的一个环节”[1]”。 随着人类学学科的发展,作为其专业术语的“民族志”逐渐演化为方法与文体意义为一体的学术规范。 民族志的权威地位是由坚持科学实证主义的马林诺夫斯基等人确立起来的。马林诺夫斯基将科学实证精神贯彻于自己的田野工作中,尝试将田野工作和民族志写作标准化。通过与特洛布里恩群岛岛民长达两年多的亲密接触,获得了“土著人”生活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整理土著人的生活资料,进而撰写关于他们的民族志。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学者将他们的发现与先验的理论取向整合起来,以个人经验和科学权威为基础的学科合法性由此确立起来。马林诺夫斯基创立的具有科学实证主义精神的现代人类学研究范式,在现代主义背景下仍在占据着人类学中心位置,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

二、认识论观点下民族志发展的五个时期

目前民族志研究者对其历史分期暂时没有统一的划分,丹曾和林肯大致将之分为五个时期:传统期(1900-1950),现代主义期(1950-1970),领域模糊期(1970-1986),表征危机期(1986-1990),后现代主义期(1990至今)[2]。

从方法论和认识论看民族志研究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从方法论和认识论看民族志研究的发展作者:刘亚玲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3期摘;要:民族志研究作为人类学研究的学科规范,现已广泛运用于众多学科。民族志主要强调要深入田野,与当地人一起生活,通过观察和互动体验被研究者的意义世界并将其揭示出来。因此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i5kd6dgcb4n7xz5eecp3x5if1klmb00b1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