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
性率_第一论文网
段世俊 李 锐
湖南医药学院附属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输血科,湖南怀化418000
[摘要] 目的 对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收取的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100份患者标本作为I组。选取我院收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100份患者标本作为II组。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两组患者实施检测,并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I组患者的呼吸道标本阳性率为38.2%,明显比II组的29.0%高,I组的血液、胸腹水及脑脊液标本分别为9.1%,明显比II组的16.7%低,I组的粪便标本为4.3%,以及非呼吸道标本的3.8%明显比II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师需要针对不同时间段的不同类型标本阳性率进行分析,掌握微生物检验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检验准确率,从而为疾病诊治提供更多的依据。
第 1 页 共 6 页
[关键词 ] 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b)-0017-02
在临床上,微生物检验是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其具有操作简便以及检验准确的优势,其在临床上的指导作用为医师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更多依据。在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医师需要加强对技术操作的完善,从而使检验阳性率得到提高,提高诊断的精确度。本院收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的100例患者标本以及2012年6月—2013年6月的100例患者标本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分别设为I组和II组,通过观察两组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阳性率,从而总结不同时间段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临床特点。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取的2011年6月—2012年6月份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100例患者标本作为I组。其中有34例呼吸道标本、33例血液、胸腹水及脑脊液标本,23例粪便标本,其余非呼吸道标本有10例。选取我院收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100例患者标本作为II组。其中有31例呼吸道标本,30例血液、胸腹水及脑脊液标本,26例粪便标本,其余非呼吸道标本13
第 2 页 共 6 页
例。两组临床标本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包括标本种类、检验方式等,均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标本进行分类,并采用VITEK一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标本进行检验,操作流程结合标准化规范进行实施,并对两组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和比较。标本袋检验需要遵循质量标准进行操作,从而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个时间段不同种类标本之间的阳性率,并对两组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处理,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如表1所示。
可见,两组不同时间段的临床微生物标本阳性率明显存在差异性,其中I组的呼吸道标本、粪便标本以及其余非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标本阳性率明显比II组高,I组的血液、胸腹水以及脑脊液标本明显比II组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第 3 页 共 6 页
目前,医疗事业不断处于发展和创新的阶段,这也使得医疗技术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得到发展和应用。临床微生物检测技术在日益发展中逐渐成为现代医院检验科室的重要产物,为医师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指导性作用和更多依据。景晓敏[1]在研究中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增加,微生物检验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然而,因感染性疾病的种类不断增加,微生物检验技术在阳性率方面检出效果仍然不佳,这也使其临床应用品质并不完善。
杨安芳[2]在临床检验中对2010—2011年和2011—2012年共16425份标本依据不同时间段进行分组,同时对标本进行归类,检验结果显示,2010—2011年的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率、非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率明显比2011—2012年的阳性率高,2010—2011年的血培养标本以及大便标本阳性率则明显比2011—2012年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此次研究结果相仿。
此次研究中,两个时间段不同类型的标本阳性率在比较上存在差异性,结合相关研究[3],认为其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①标本采集不合理
标本在采集过程中,部分检验人员缺乏对采集过程注意事项的了解,导致所采集的标本所含微生物不准确,从而导致医
第 4 页 共 6 页
师的临床诊断出现误诊,导致疾病病原体无法得到确诊,引起病情的延误[4]。另外,中段尿培养以及大便培养等标本需要患者自己采集,然而因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不够清楚,加之患者意识缺乏,导致标本采集量不充分,微生物阳性检出率受到影响。
②标本保存和运送不当
微生物标本在运送以及保存的过程中,要求尽量维持微生物的活力,防止其余非致病微生物侵袭和过度繁殖,影响标本的检验。不同微生物标本的检验,在保存和运送上存在差异性,例如厌氧菌培养的标本需要避开与空气的接触,要求短时间内送检,防止兼性厌氧菌生长过度导致阳性检出率下降。因此要求标本的保存和运送遵循规范性操作,确保阳性率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实际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需要加强对标本的保存以及运送的相关操作流程的了解,从而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5]。
③缺乏临床经验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上,主要依靠形态学以及生理学的生化反应进行检测,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具备系统的判断能力、熟练操作能力以及试验能力[6]。然而实际检验工作中,部分检验人员因实际操作中缺乏经验,操作能力较差,对检验工作的重
第 5 页 共 6 页
要性缺乏意识,导致无法准确掌握微生物检验的流程以及原则,从而引起检验结果产生误差。
此次研究显示,I组患者的呼吸道标本阳性率为38.2%,明显比II组的29.0%高,I组的血液、胸腹水及脑脊液标本分别为9.1%,明显比II组的16.7%低,I组的粪便标本为4.3%,以及非呼吸道标本的3.8%明显比II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于不同时间段不同的临床微生物标本的检验,需要加强自身的技术和实践,并与医师加强沟通和交流,加强对微生物检验的学习,从而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改善检验操作,从而提高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提高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