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基 础 巩 固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C ) A.吸烟除尘 C.防风固沙
B.美化环境 D.净化空气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解析】 第1题,三北防护林分布在我国的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C对。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是吸烟除尘,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不是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功效,A、B、D错。第2题,在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主要生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水土,A对。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作用,B错。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是雨林等大面积原始森林的主要作用,不是防护林的主要作用,C错。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是城市绿地的作用,D错。
3.热带雨林气候区的降水类型多属于( B ) A.地形雨 C.锋面雨
B.对流雨 D.台风雨
【解析】 热带雨林气候区一般分布在赤道地区,所以多对流雨。 4.世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B ) A.美国 C.加拿大
B.俄罗斯 D.中国
【解析】 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2024·河北定州中学模拟)作为保障首都生态安全重要屏障的河北省张家口坝上地区130多万亩杨树防护林,由于严重老化、连年干旱、地下水超采等,大面积干枯死亡,威胁当地及京津生态安全,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更新改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从生态的角度分析,目前针对张家口坝上地区的杨树出现大面积死亡情况应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D )
A.发动群众,迅速补种新的杨树苗 B.全部采伐后,更换新的森林树种 C.改进灌溉措施,保障森林用水 D.实行乔灌草结合或种植耐旱树种
6.该防护林大量老化、死亡,对京津地区造成的直接危害是( B ) A.加重酸雨危害 C.加速地面沉降
B.加剧风沙危害 D.加大洪水威胁
【解析】 第5题,杨树需水量大,不适宜在缺水地区种植;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造林绿化时,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实施林、草植被相结合,才能巩固造林成果,提高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第6题,张家口坝上地区位于京津的西北方向,而西北地区为冬春沙尘天气的沙源地,防护林大量老化、死亡,使森林防风固沙能力迅速下降,会加剧京津地区的风沙危害。
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简图,完成7~9题。
7.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A ) A.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8.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A )
①改善城市环境 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 ③供水和提供航运之便 ④作为土地后备资源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9.武汉市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C )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C.辟为市民休闲观光公园 D.兴建防洪设施
【解析】 第7题,结合材料可以分析,打通这些廊道可以促进武汉市的水循环,水循
环可以带走热量降低城市温度,因而可以缓解武汉市主城区的热岛效应,A对;打通湿地风道不是拓宽水路,与水上观光旅游的发展无关,B错;湿地风道不是交通线,C错;武汉市淡水资源充足,D错。第8题,武汉城市内部和郊区的湖泊是重要的湿地资源,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河流径流量,防洪减灾,①②对;武汉市的供水和航运主要依靠长江和汉水,③错;湖泊作为湿地,不属于土地后备资源,④错。第9题,丰富的河滩地资源是武汉市宝贵的湿地资源,应科学保护和开发,避免出现污染和破坏。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会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出现大量环境污染问题,A选项不符合题意;修建道路、桥梁会破坏河滩地,导致当地生态系统失衡,不符合当地的可持续发展,B选项不符合题意;辟为公园既能让有限的江景风光资源惠及全体市民,又能最大限度保留植被,促进生态良性循环,C选项符合题意;河滩地不适合兴建防洪设施,D选项错误。
二、综合题
10.读“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朗多尼亚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什么? (2)简要分析使朗多尼亚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
(3)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什么关系?根据二者的关系,可推断森林砍伐的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的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 ②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答案】 (1)人口迁移 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
(2)①朗多尼亚地区开发晚,地广人稀;②巴西东北部人口多,而且干旱、贫困;③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
(3)人口增加与雨林被毁面积呈正相关关系。人口数量越多,雨林被砍伐的面积越大。 【解析】 朗多尼亚位于雨林地区,人口迅速增加不是由人口自然增长造成的,而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大规模的迁移是随着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而发生的。促使人口迁移的因素:一是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二是国家政策提倡并促进;三是巴西东北地区的贫困人口多。雨林地区由于人口的大量迁入,人们的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要造成雨林的毁坏。
能 力 提 升
一、单项选择题
(2024·郑州质检)读巴西热带雨林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区域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 B ) A.亚马孙平原水循环更加活跃 B.全球变暖
C.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减少
D.生物多样性增加
2.与乙处热带雨林成因有关的是( B ) ①暖流 ②寒流 ③东北信风 ④东南信风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第1题,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故B项正确。第2题,乙地位于南纬20°附近的大陆东岸,为热带雨林的非地带性分布。由于受到沿岸暖流、来自海洋的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迎风坡等因素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故选项B正确。
(2024·山东青岛模拟)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4.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B ) ①沙尘暴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台风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第3题,a地区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地区为我国东南林区,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c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d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林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是东北林区。第4题,森林破坏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环境问题也不同。e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若森林植被遭破坏,容易诱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水土流失。
(2024·广东揭阳检测)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