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第二课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认识弹性的普遍存在。
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弹力的大小和方向。
3、能够设计并做好研究弹簧伸长与拉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是恢复原来的形状。
2、知识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3、了解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怀价值观:
1、喜欢研究生活中的弹性现象。 2、感受用数据进行论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教学难点:
设计和操作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验。 教具准备:
课件PPT,视频
教师演示材料:弹跳飞盘、钢尺,板书卡,带玻璃管的烧杯、橡皮、拉力器。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①:实验报告表一 、直尺,压簧,皮筋,海绵(长尾夹)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②:实验报告表二、铁架台、钩码、弹簧秤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1、孩子们,我们在上课前来玩个游戏好吗?(好) 2、出示“弹跳飞盘”,这个玩具,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尤其在去年冬天,你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哪些孩子会玩?(举手示意),找两个孩子来PK一下。
3、两孩子比赛。(游戏规则是:谁能让飞盘跳得更高,谁就算赢。)
4、评价。总结:其实,玩也离不开科学的。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与“弹跳飞盘”有关的科学课,去探究“弹跳”现象背后的秘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是什么?(钢尺),它可用来作什么?(测量长度,画直线……)为什么可以画直线?(直的)现在我用力后,大家看它有什么变化?(压弯、变弯)
2、提问:是它的什么改变了?(形状)
3、提出问题:为什么形状会改变呢?改变以后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板书课题)
二、玩中探究,认识弹性和弹力 1、认识弹性
我们再看这把钢尺,原先是直的,当它受到外力后,变弯了(形状发生了改变);现在,孩子们试想一下,我松开手,去掉这个外力,会怎样?(它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即变直)。
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它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取出“材料袋一”中的实验材料,通过捏,压,拉等多种方式去改变它们的形状,看能否有所发现。
孩子动手操作(实验中,引导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抽生汇报(老师,我玩的是什么,怎么玩的,有什么发现么)
直尺皮筋、弹簧、海绵(长尾夹)、
大家经过动手操作之后,发现了这些物体具有怎样的共同点呢?(它们都能恢复原来的样子)
我们再看这个注射器,里面装满了空气,老师把一端堵上,用力挤压空气,此时空气的体积变小,试想,我去掉外力,松开手,会怎样?(会恢复原来的体积,注射器被弹动了)
所以(出示PPT),科学家告诉我们,画外音: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
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板书) 受力
物体——形状改变 弹性 (恢复原状)去力 体积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一定要说出变化的过程)
皮球(当……)、球拍……… 老师身上(皮肤、弹力裤、皮鞋) 硬币有弹性吗?(没有……)
大家看视频中的这个游戏,有问题要提吗?(我们并没有直接弹右币,为什它被弹了出去?这是为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
想动手试一试吗,组长动手操作,其他孩子仔细观察中间硬币的变化。操作成功后,作OK手势。
鼓励孩子大胆的思考。
(视频演示过程)其实,当我们用力弹左币时,它中间受到力后发生了形变,从而产生了弹力,只不过这种形变是我们肉眼所看不见的。
我们再看这个玻璃瓶,它有弹性吗?如果有,当用力挤压它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水,会上升。为什么?)
总结:这两个现象似乎告诉我们,所有的物体都有弹性,只不过有的物体形状改变是肉眼观察不到的(或者说是很微弱的)。
2、感受弹力
用钢尺一端弹起橡皮,思考橡皮为什么会飞?它受到什么?从何而来?(当我们压弯钢尺,它在恢复中产生了一股力,我们给它取名叫弹力)
所以我们把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板书:弹力
我们再次取出材料袋一中材料,用力后,再慢慢松开手感受弹力的存在。
三、认识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拉力器”在众多的弹性物体中具有较强的弹性。找两个孩子来感受一下,生拉试,谁的力气大?为什么这么认为?(拉得长呀)
那么,是否弹簧拉的长度越长,则说明拉力越大呢?我的猜测是?
提出:做“研究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验。
打开材料二:弹簧(缩小板)、钩码 怎样知道拉力大小?
又怎样测长度?用直尺量,上面有刻度(注意,再未测量之前,看指标是否指“0”)
如何设计呢? 需要注意什么?
①小组合作:②弹簧平稳时计数③看刻度要平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