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教案
名师说课
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体现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上,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认识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指导意义。
学情分析
在学习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学生已经从侧面了解了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在讲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中国史理解这一模式的危害。
教学方法
本课前两目在讲述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史实的基础上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进行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或展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观。第三目评价斯大林模式可采用讲述法,介绍这一模式的形成、特点和影响,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正确评价斯大林及其模式的作用。为降低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建国初社会主义建设走的弯路,增加双边活动,提高授课效果。
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教材,自主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明确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带着疑问有意识地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2.积极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参与课堂讨论,发表个人意见,注重听取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观点,解决心中的疑难问题。
3.记录课堂笔记,完善知识体系,写课堂学习心得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评论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苏联的工业化之路,分析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探讨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得失。
3.识记“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理解“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中国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史实,比较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异同点。
2.从探讨“斯大林模式”入手,广泛、深入地了解苏联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历史资料。
3.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问题,注意横向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办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失误的分析,认识到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坚定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得失的探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分析 重点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 难点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斯大林上台时苏联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上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一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苏联基本上-还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设备的落后农业国。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35页资料卡片,从而进入正课学习。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方针和过程。
生: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讨论回答:苏联通过1928至193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1933至1937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实现工业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师:引导学牛看课后“材料阅读与思考”,并回答问题。
生:(1)在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苏联的经济发展情况是工业生产水平远低于西方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煤、钢、石油、生铁等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汽车和拖拉机等机器制造业增长明显。
(2)从上表中看,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的重工业发展较快,铁路和棉纺织品等轻J-业发展较慢,几乎停滞不前。
(3)初步方案更切合苏联实际,联共(布)十六大上,追加的指标没有完成。这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出现盲目追求高指标和高速度的情况和凭主观意志的冒进行动。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36页表格并回答“学习思考”中的问题。 生:讨论后回答:①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②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如掀起革新技术、促进生产发展的斯达汉诺夫运动。
师: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的取得还得益于苏联政府在农业上推行的集体化运动。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师:斯大林为什么要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方针?
生:发展粮食生产,缓解工业化进程中的粮食危机,是迫使斯大林推进农业全箍集体化的直接原因。
师:指导学生看教材插图,同答:苏联何时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联系对比新中国建国初期实行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二者有何相似之外?
生:从1929年开始.到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和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相似点:①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造,把土地私有制改变成集体所有制;②工作中都出现过急过粗,挫伤农民牛产积极性的现象;③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①都是为实现工业化服务的。
师:显示资料: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方法,抑制农民的消费。用斯大林的话来说,这是农民为工业化交纳的“贡税”。据估计,国家通过种种办法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总收获量的10%.而粮食收购的价格又远低于成本,征购的数量逐步增加。“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