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地理高中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4、理解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发生的地区及其不断变化的原因。 5、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

复习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引入说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读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并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利用课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包括人类生产生活的类型和特点、人类活动对于荒漠化的影响、以及受此影响环境和资源的变化趋势和环境问题的产生。

通过以上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治理说明的综合观念与能力,结合读图分析突出现代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充分认识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某一区域在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不合理开发产生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举一反三,培养和掌握分析一个区域内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思路:

[新课引入] 复习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引入说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读图] 读世界和中国生态环境破坏分布图,分析图中反映出全球和我国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什么?

[讲解] 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的一般过程:

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土地的退化主要是指耕地、草地和林地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甚至是让土地丧失生产能力。

荒漠化的发生过程:

植被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流失?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读图分析] 分析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及植被景观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本区的自然特征及在此特征下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因素(如下框图)。

西北地区范围

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说明: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西北地区地貌特点: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图示:

深居内陆 高山环绕盆地地形 水汽难以到达 干旱 阻隔水汽进入 位置 青藏高原隆起 远离海洋

地理高中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教学设计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第一、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2、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3、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4、理解不同历史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htge2lqaw6m3qp9xkwe9ersa9ps1u00x9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