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反应时间
第一节 反应时间的一般概念和种类
一、什么叫反应时
反应时间又称反应时,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
的时间间隔。反应时为心理学家观察心理操作打开了一个窗口。 二、唐得斯A、B、C反应时间
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受到“人差方程”的启发,认为可利用“人差方程”的原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他确定了三种反应时间,被称为唐德斯A、B和C反应时间。
(1)A反应时间又称简单反应时间。简单反应时间是一个单一简单刺激与被试作出单一简单反应之间的最小的延迟时间。
(2)B反应时间又称选择反应时间,选择(B)反应时间有两个(或多于两个)刺激和两个(或多于两个)反应,每个刺激都有自己独特的反应。
(3)C反应时间又称辨别反应时间。在辨别(C)反应中,有两个(或多于两个)刺激要求只对其中一个作出反应,而禁止对其他刺激反应。
(4)反应时间A、B、C、的相互关系。辨别反应测量了确认加基础反应时间(简单反应时间),所以从辨别(C)反应时间中减去简单(A)反应时间,便可估计出确认所需的时间。类似地,从选择(B)反应时间中减去辨别(C)反应时间,就可估计出选择时间。因为选择(B)反应时间包括了确认、选择和简单反应时间,而辨别(c)反应时间仅包括确认和简单反应时间。
第二节 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一、反应时间依赖于受刺激的感觉器官
(1)不同感官的反应时间不同; (2)同一感觉通道接受的刺激不同;
(3)刺激相同感觉通道的不同部位,反应时间也有差异; (4)刺激复合感觉器官,会影响反应速度。 二、反应时间依赖于刺激的强度
反应时间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缩短,但减少量越来越小,强度再增加,反应时间将达到一个极限,而无法继续缩短。
三、反应时间依赖于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征
当物理刺激强度本身不变,而增加作用于感官的时间,造成时间的累积作用,这样便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如果物理刺激强度不变,刺激时间一定,增加视觉刺激的面积时,由于感受器神经兴奋的空间积累作用,也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四、反应时间依赖于机体的适应状态
(1)依赖于机体的适应状态:眼睛对光、暗适应的水平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
(2)被试的准备状态也是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之一; (3)额外动机会加速反应; (4)年龄也影响反应时间;
(5)练习因素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最密切; (6)个别差异和反应时间。
第三节 反应时间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一、自变量的相互混淆
如果我们所设定的自变量发生量的改变时,另一个已知或潜在的自变量亦随之有量的改变,则这两个自变量的作用就发生了相互混淆。 二、反应时间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为克服假反应现象,改变每次刺激呈现与预备信号之间的距离。实验中插入“侦察试验”。但在选择反应时中,不必安插“侦察试验”,因为对被试的要求不仅是反应要快,而且要准确。
(2)选择反应的数目和要辨别的刺激数目必须相同。 三、反应速度与准确性的互换关系
(1)选择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时,要考虑到反应速度与准确性之间的互换关系。要想提高准确性必须放慢速度,心理学称这种相互关系为速度与准确性的互换关系。
(2)由于反应时间部分地依赖于错误率,所以选择反应时间作因变量时,既要考虑反应的速度,也要考虑反应的准确性,反应时间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因变量,而是一个多维的变量。只有当错误率在自变量的所有水平上都保持恒定时,反应时间才可能是一个单一的因变量。一般说来,必须联合考虑反应时间和错误率这两个变量。
第四节 认知心理学中的反应时间实验
反应时技术在认知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反应时技术一般包括减法法和加法法,是用反应时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技术。 一、减法法
(一)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实验
波斯纳(Posner,1970)通过应用减法反应时间实验,证明了在短时记忆的短暂时间内,存在着视觉的编码。这说明短时记忆中,先出现一个短暂的视觉编码,然后出现听觉编码,所以随着两个字母相继呈现时间的加大,视觉编码效应逐渐
消失,听觉编码效应增大,其反应时间也加大,从而缩小了与A、a字母对反应时间的差别。这就是应用减法反应时间的方法,证明了某些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可有视觉与听觉编码两个连续阶段。 (二)句子——图画匹配实验
这一实验是由柯拉克(H.H.Clark)和蔡斯(W.G.Chase)设计的,实验时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一个图画,例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判断二者是否一致并作出反应,记下反应的时间。句子有八种,主语有“星形”和“十字”,谓语有“在之上”和“在之下”、“不在之上”、“不在之下”。 (三)心理旋转实验
1973年库伯(L.A.Cooper)和谢帕德(R.N.Shepard)设计该实验来证明心理旋转的实际存在。实验选取不同的字母和数字(如R、J、G、2、5、7等)为实验材料,将这些材料取正面或反面以及六种不同的倾斜度,让被试反应后记录反应时间。 二、加法法
加法法是加因素法的简称,是斯腾伯格提出来的,是减法法的发展和延伸。 (一)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让被试先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要求被试判定该数字刚才是否识记过,按键反应,记下反应时间。通过实验,斯腾伯格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短时记忆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四个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他认为信息提取过程包括相应的四个独立加工的阶段: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二)开窗实验
开窗实验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并且能比较明显地看出
这些加工阶段,就好象开窗一样,一览无遗。比如:给被试呈现l~4个字母并在后面标上一个数字,例如“F+3”等,四个字母相继出现,由被试自行按键,当呈现“F+3”时要求被试念出字母标上F后的第3个字母来(是I)。通过实验看出转换的加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