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一课_工商业的兴起》导学案(教师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任课教师: 使用日期: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导学稿

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

主备:田 野 审稿: 张宪勇

学习目标:

1、比较说明手工作坊与手工工场有哪些不同特点?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简述手工工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世纪欧洲手工工场兴起的过程是怎样的?中国的手工工场出现在什么时期?

3、简述手工工场的兴起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变化?

4、简析:西欧工商业兴起后,社会阶层发生了哪些变化?16世纪西欧商人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学习重点:1、手工工场的主要特点; 2、手工工场的兴起给人类带来的变化; 3、西欧工商业兴起后社会阶层发生的变化。

学习难点:1、手工工场出现的主要原因。 2、16世纪西欧商人地位变化的原因。 学习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1、了解本单元及第一课的知识结构; 2、学习第一课第一目“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学习目标:1、比较说明手工作坊与手工工场有哪些不同特点?它们的本质区别(或最大区别)是什么? 2、简述手工工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世纪欧洲手工工场兴起的过程是怎样的?中国的手工工场出现在什么时期? 3、简述手工工场的兴起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变化?

学习过程:

一、了解第五单元及第一课的知识结构(建构性准备) 学生活动 活动之一:讨论人类社会三个历史阶段的最根本区别 1、思考:从以生产力为核心的物质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哪两个历史阶段?现在又处在什么阶段?这三个阶段物质生产的主要特点有什么不同? 2、同桌或组内交流,准备老师点答。 活动之二:填充《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的知识结构图 1、根据老师的介绍,阅读课本第五单元单元页的文字与图片,明确:这些文字与图片中的人和物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2、在世界地图上找出西欧的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 3、依据本单元目录,了解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填充本单元知识结构简图。 14~18世纪人类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工业文明 的兴起(物质文明的变化) 的来临 冲破 的牢笼(精神文明的变化) 文明过渡) 革命:新体制的创立(政治文明 面临挑战的中国 教师引导 备注 活动组织要点:1、补充解释(学生思考之前):生产力、物质文明。 2、点答:选两个小组回答(优先中下层学生),其他小组补充。 3、利用课件“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图”加深印象。 活动参考答案:三个历史阶段物质生产的最大不同点:史前时代,以采集、渔牧为主;农耕文明时代,以农业为主;工业文明时代,以机器大工业为主。 活动组织要点:1、概括介绍:单元页的文字以全球的视野,提纲挈领地整体把握14~18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介绍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左图为新航路开辟时正在海上航行的一艘帆船,右上图为中国清朝的乾隆皇帝,右下图为拿破仑骑在战马上的英姿。一至四课,分别从经济、思想、世界格局、政治等四个方面的变化,说明促使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主要因素。第五课,介绍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与面临的危机。 2、巡视了解学生看图、填图情况。(如有必要,适当强调) 活动参考答案: 工业文明兴起于欧洲,包括物质文明的“工商业界开始走向整体”、政治文明的“资产阶级革命:新相当高的水平,但面临巨大的危机挑战。 ( 文明向 世界开始走向 (世界格局的变化) 的兴起”、精神文明的“冲破思想的牢笼”、 “世的变化) 体制的创立”;中国在农耕文明的轨道上运行,达到 1

任课教师: 使用日期: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导学稿

活动之三:填充《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的知识结构简图 1、阅读第一课引言,思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依据本课引言,填充老师用课件呈现的第一课知识结构简图。 学生活动 活动之一:研讨手工工场的出现及特点 1、阅读课本图5-1、P4正文第一段,思考:手工作坊的生产有何特点? 2、阅读课本图5-2、P4正文第二段、P5正文三、四段,思考:手工工场是怎样形成的?最早出现在哪里?你能否口头描述图5-2中手工工场工人劳动的情景?P4歌谣中描述的呢绒工场有哪几类工种?手工工场的生产有何特点? 3、阅读课本P5关于中国明清时期手工工场的文字说明,观察图5-3,思考:中国的手工工场出现在什么时期?当时瓷器制造手工工场的生产有何特点? 4、讨论比较手工作坊与手工工场的不同特点: 所有者 劳动者 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规模及生产效率 手工工坊 手工工场 活动组织要点: 1、点答 2、呈现本单元知识结构图(见附页) 1、 的出现和扩展 工商业 产品增多 兴起 2、工商业兴起 日益繁荣 的影响 发生变化 二、学习本课第一目“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尝试性建构与协商性建构) 教师引导 活动组织与点拨要点: 1、呈现本目教学目标。 2、重点引导比较手工作坊与手工工场的不同特点,挑选两个小组回答(优先中下层学生),其他小组补充。 3、点拨与补充: (1)课件出示历史地图:“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 (2)西欧手工工场形成的背景:14—15世纪的欧洲家室生产有了新进步,农产品剩余增多,对手工占产品的需求增加。为适应这种需要,在14世纪的意大利最早出现了手工工场。手工工场是中世纪晚期在西欧出现的一种工业生产组织。“手工”是指其劳动方式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工场”是指其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形式。 (3)在欧洲手工工场形成的同时,中国明清时期南方地区的一些城镇也出现了手工工场,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发展趋势。 活动参考答案:1、手工工场的生产特点 :手工作坊生产的主要特点:①规模小,产量低;②生产人员少,没有比较固定的员工;③组织形式以家庭为主,作坊主承购买原料、产全过程以及销售,有时收一两名学法和帮工。 2、手工工场生产的主要特点:①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要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再进行全过程的生产。手工工场主与工人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并出现预示着人类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最大特点)②工人我,分工合作。③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3、景德陶瓷生产特点:工作场地比较大,生产工人多,每一道工序分工具体。 备注 5、同桌或组内交流,组长用小卡片汇总共性问题上交老师。 6、全班研讨共性问题,或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活动之二:研讨手工工场的影响 1、阅读课本P5正文第2段、P6阅读卡、图5-4,回答:手工工场的发展怎样改善人们的生活? 2、阅读课本P6后半部分,结合英国手工工场的发展状况,分析上述材料,说明手工工场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促进贸易发展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3、先完成《历史与社会填充图册(八下)》P2读图分析“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再辨一辨: 14-----16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了工业社会了吗?为什么?

活动组织要点:1、组织全班研讨或老师点答。2、小结: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生产力变化):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今天的工厂。手工工场时期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准备阶段。 活动参考答案:1、促进了技术革新,既增多了手工业产品产量,也出现了新的产品。 2、促进了跨国贸易的发展(当时欧洲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 3、西欧手工工场的范围,手工工场的出现只是工业文明的曙光,整个西欧还处于农业时代。 2

任课教师: 使用日期: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导学稿

三、课外作业与学习拓展:(巩固性建构)

1、熟记本课知识要点(附后)填空1-5。

2、请你做一个有关手工业行业变化的小调查(采取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的方式),列举出3个历史上出现过但现在已经消失的手工业行业,简要介绍现在还存在的某一手工业行业的现状,说明手工业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本课第二目“商人的地位变化”。

学习目标:简析:西欧工商业兴起后,社会阶层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习过程:

一、第一目学习检测。(巩固性建构)

1、独立完成《课时作业》P1—2本课第一课时作业。(同桌一人做单号题,一人做双号题;每组一人板书。) 2、同桌交叉批改。(教师呈现标准答案)

二、学习本课第二目“商人的地位变化” (尝试性建构与协商性建构) 学生活动 活动之一:研讨西欧手工工场出现以后社会阶层发生的变化、伊丽莎白女王重商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阅读《历史与社会图册(八下)》P3,结合课本P7图5-5和富格尔写给国王的信,说明:商人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伊丽莎白女王重视工商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哪些(完成《历史与社会填充图册(八下)》P2图片分析)?这些政策措施对商人的地位有什么影响?商人地位的变化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课本P8正文第一段和阅读卡,说明:贵族阶层发生了什么变化? 4、阅读课本P8正文第二段和民谣,说明:农民阶层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从民谣中能感受到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5、总体思考:西欧手工工场出现以后,哪些阶层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出现哪些新的阶层? 6、同桌或组内交流,组长用小卡片汇总共性问题上交老师。 7、全班研讨共性问题,或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引导 活动组织要点:1、呈现本目教学目标。 2、重点引导比较手工作坊与手工工场的不同特点,挑选两个小组回答(优先中下层学生),其他小组补充。 3、点拨与补充:(1)西欧各国16世纪普遍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将货币看成财富的标志,甚至西欧各国的封建王朝也在16世纪普遍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就是典型的例子。(2)同学们推测一下,当时工人与商人生活的这种强烈反差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活动参考答案:1、商人的变化: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经商改变为双重身份,既是商人,又是手工工场主;经济发生变化,经济实力超过王公贵族;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甚至可以担任高级官员。 2、伊丽莎白女王重视工商业的的政策,不仅有利于商人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财富越积越多,更使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商人地位的变化,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对商业的重视,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使得国家也富强起来。 3、贵族的变化:开始走向没落;一些贵族开始经营工商业。 4、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这些变化促进了新的阶层的产生,即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与早期工人阶级。民瑶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工人与商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实力强大,他们的财富主要是由工人创造的;而雇佣工人则遭到商人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不堪。 活动组织要点: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课时作业》P1活动之二:第二目学习巩固 1、口答本课知识要点(附后)填空6-9。 —2本课第二课时作业。 2、呈现标准答案,学生自改后交2、独立完成《课时作业》P3-4本课第二课流互助。 时作业。 3、先对照标准答案自改,再同桌交流互助。 备注

三、课外作业与学习拓展:(巩固性建构)

3

7hheh2micz03gjy5zd2f62h6002tw800l6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