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双基巩固练]
1.(2019·广东湛江模拟)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20t-2t(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则该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为( )
A.25 m C.100 m
2
2
B.50 m D.200 m
2
B [根据x=20t-2t可知,初速度v0=20 m/s,加速度a=-4 m/s,刹车后做匀减0-v00-20
速运动的位移为刹车痕迹长度x== m=50 m,B正确.]
2a-2×4
2.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通过与出发点相距x1的P点,再经过时间t,到达与出发点相距x2的Q点,则该质点通过P点的瞬时速度为( )
2x1
A.
2
2
tB. 2tD.
x2
C.
x2-x1
tx2
x2-2x1
tB [P点位于x2的中间时刻处,故vP=.]
2t3.物体沿直线以恒定加速度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关系是x=24t-6t(x的单位是m,
2
t的单位是s),则其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A.2 s C.6 s
B.4 s D.24 s
122
A [对照位移公式x=v0t+at可得,物体初速度为24 m/s,加速度为-12 m/s,速
20-v0
度减为零的时刻t==2 s.]
a4.(2019·河南洛阳联考) (多选)用一根轻质细线将两个薄铁垫片A、B连接起来,一同学用手固定B,此时A、B间距为3L,A距地面为L,如图所示,由静止释放A、B,不计空气阻力,且A、B落地后均不再弹起.从开始释放到A落地历时t1,A落地前的瞬时速率为v1,从A落地到B落在A上历时t2,B落在A上前的瞬时速率为v2,则( )
1
A.t1>t2 C.v1∶v2=1∶2
B.t1=t2 D.v1∶v2=1∶3
1212
BC [由题意可知L=at1,L+3L=a(t1+t2),故t1=t2,选项A错误,B正确;而
22
v1=at1,v2=a(t1+t2),故v1∶v2=1∶2,选项C正确,D错误.]
5.在光滑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 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如果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5 m/s,方向沿斜面向下.经过3 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
A.25 m/s,沿斜面向上 C.5 m/s,沿斜面向上
B.5 m/s,沿斜面向下 D.25 m/s,沿斜面向下
2
2
B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0=10 m/s,a=-5 m/s,由v=v0+at可得,当t=3 s时,v=-5 m/s,“-”表示物体在t=3 s时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
6.(2019·山西太原市检测)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伽利略将铜球从斜面的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一组铜球移动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t 距离x 1 32 2 130 3 298 4 526 5 824 6 1 192 7 1 600 8 2 104 A.vt=v0+at C.vt-v0=2ax 答案 D
2
2
ΔxB.2=k
TD.2=2=2=…=k
x1x2x3t1t2t3
7.如图所示,一辆汽车自某地A点启动,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到B点时接着做匀速直线运动到C点,整个过程汽车运动的总时间为t,总路程为s,B是AC的中点,则这辆汽车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
3sA. 2tC. 2t2sB. 3t2sD.
stA [设汽车从A运动到B所用时间为t1,从B运动到C所用时间为t2,汽车匀速运动的
s123s速度大小为v,则t1+t2=t,求得=vt1=vt2,t1=2t2=t,解得v=,故A正确,B、
2232tC、D错误.]
8.(2019·北京师大附中期中)如图甲所示,滑道项目大多建设在景区中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坡间,既可成为游客的代步工具,又可以增加游玩的趣味性.某景区拟建一个滑道,示
2
意图如图乙,滑道共三段,第一段是倾角比较大的加速下坡滑道AB,第二段是倾角比较小的滑道BC.若游客从静止开始在A点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经过4 s到B点并达到最大速度16 m/s,然后进入BC段做匀速运动,设计的第三段上坡滑道CD作为下客平台,使游客做匀减速运动到D点后速度减为零(乘客经过两段滑道衔接处可视为速度大小不变),游客通过滑道,从A处到达下客平台D处总共用时8.5 s,游客在各段滑道运动的总路程为92 m,求:
(1)乘客在AB段运动的加速度a1的大小; (2)AB段的长度L1;
(3)乘客在BC段匀速运动的时间t0.
v1622
解析 (1)在AB段,由运动学公式得a1== m/s=4 m/s.
t14
12
(2)AB段的长度L1=a1t1=32 m.
2(3)BC段长度L2=vt0,
vCD段长度L3=t3,总路程为L1+L2+L3=L=92 m,
2
总时间为t1+t0+t3=t=8.5 s, 代入数据解得t0=3 s.
答案 (1)4 m/s (2)32 m (3)3 s [能力提升练]
9.(多选)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时,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两条纸带,两纸带上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都相同.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2
A.两质点在t0~t4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B.两质点在t2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 C.两质点速度相等的时刻在t3~t4之间
D.两质点不一定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但在t0时刻甲的速度为0
ABD [两质点在t0~t4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经历的时间相等,故平均速度相等,
3
-x13
故A正确;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时刻的速度等于t1到t3时刻的平均速度,即v甲==
t13
42-
,乙做匀速运动,t2时刻的速度即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即v乙=,故B正确;由B可2tt知,C错误;从纸带不能判断出质点出发点的位置,则两质点不一定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在甲图中,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满足1∶3∶5,满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故t0时刻速度为零,故D正确.]
10.(多选)某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最后停在D点.已知
AB=6 m,BC=4 m,从A点运动到B点,从B点运动到C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为-2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到达B点速度大小为2.55 m/s 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C.质点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4 s D.A、D两点间的距离为12.25 m
BD [根据题设条件得Δv=at=2 m/s,AB、BC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由匀变速直Δx6-422线运动推论Δx=at,解得t== s=1 s,a=2 m/s,选项B正确;质点从A点到
at2
2
C点的时间为2t=2 s,选项C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可得vB=
6+4 mvB=5 m/s,选项A错误;由速度与位移公式可得xAD=6 m+=12.25 m,选项D2t2a正确.]
11.(多选)(2019·贵州贵阳二测)对于如图所示的情境,交通法规定“车让人”,否则驾驶员将受到处罚.若以8 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有行人正在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前端距停车线8 m,该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
2
A.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至少需1.6 s汽车才能停止
B.在距停车线6 m处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 C.若经0.2 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 D.若经0.4 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
AC [汽车的初速度为v0=8 m/s,刹车时最大加速度为a=5 m/s,由匀变速直线运动
2
4
规律可知,汽车停车时间最短为t==1.6 s,A项正确;由速度与位移关系可知,汽车的
v0
av20
刹车距离x==6.4 m,B项错;要使汽车停止时前端刚好在停车线处,汽车匀速运动距离
2a为x′=(8-6.4) m=1.6 m,所以汽车匀速运动时间t′=
x′
=0.2 s,C项正确,D项错.] v0
12.(2019·江西七校联考)如图所示,汽车沿着一条平直公路运动,A、B、C是公路上的三个点,汽车在A、B之间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时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C点时汽车恰好停下来,停下来之前第2 s内通过的距离为4.5 m,已知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0 m,汽车在A、C两点之间运动的时间为11 s,求:
(1)汽车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 (2)B、C两点之间的距离.
解析 (1)设汽车在停下来之前第1 s内通过的位移为x1,由运动学规律得
x1=a×12
①
12
x1+4.5 m=a×22
联立①②两式,得
②
12
a=3 m/s2
③
(2)设汽车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1,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2 汽车在
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at2
⑤
A、C两点之间运动的时间为
④
t=t1+t2
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x=vt1+at22
设B、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x′,则
⑥
1
2
x′=at22
⑦
1
2
5
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并代入数据得
x′=6 m
答案 (1)3 m/s (2)6 m
2
6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含解析 - 图文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