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临床可以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害的症状。本病女性约占90%,常为育龄妇女。有色人种比白人发病率高,我国患病率约为70/10万。
红斑狼疮在中医学文献中无相似的病名,但对其临床表现有类似描述。对盘状红斑狼疮有人从该病毁坏面容的特征出发,称之为鬼脸疮。系统性红斑狼疮因伴有较多的脏腑证候,很难明确地划属于某一病证。如有人根据其全身证候认为本病“近于中医所称温毒发斑之类”;有人从皮疹特征出发称之“红蝴蝶”、“蝴蝶丹”、“阴阳毒”等;有人认为本病可累及周身,故称为“周痹”,而多关节疼痛属于“痹证”;有肾炎、肾功能损害属“水肿”;有肝脏损害属“黄疸”、“胁痛”;有急性心内膜炎、心肌损伤者属“心悸”;有胸水者属“悬饮”等。现代统称为“蝶疮流注”、“虚劳”等。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和性激素有关。
1.遗传素质 下述提示本病与遗传有关:①同卵双胎者发病率约为40%,而异卵双胎者仅约3%;②患者家族中患SLE者,可高达约13%;③本病的发病率在不同人种中有差异;④SLE的易感基因,如
HLA_DR2、_DR3等,在患者中的发生频率高于正常人。
2.环境因素 日光、紫外线、某些化学药品(如肼苯达嗪、青霉胺、磺胺类等)、某些食物成分(如苜蓿芽)都可能诱发SLE。
3.性激素 下述提示雌激素可能会促发SLE:①本病育龄妇女与同龄男性之比为9:1,而在绝经后之比仅为3:1;②女性的非性腺活动期(<13岁,>55岁),SLE发病率显著减少;③SLE患者不论男女,体内的雌酮羟基化产物皆增加;④妊娠可诱发SLE,与妊娠期性激素水平改变有关。有人认为雄激素与雌激素的作用相反,因阉割后的雄性SLE小鼠病情加重。
SLE具体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可能是由于一个具有遗传素质者,在环境因素或(和)性激素的影响下,促发了异常的免疫应答,持续产生大量的免疫复合物和致病性自身抗体,引起组织损伤。
SLE的免疫应答异常可以出现在多个方面和多个水平,其中以T和B淋巴细胞的高度活化和功能异常最为突出。多数学者认为T辅助淋巴细胞的功能亢进促使了B淋巴细胞的高度活化而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这是本病的免疫学特点,也是本病发生和延续的主要因素之一。免疫应答异常也有赖于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细胞凋亡异常、免疫复合物清除能力下降等多方面因素。
本病自身抗体的相应抗原是:细胞核的不溶性(组蛋白、DNA)或可溶性(多种核糖核蛋白)成分细胞膜成分(红细胞、血小板的表面抗原),细胞内其他成分(磷脂等)。其中部分对人体有损伤性,如抗ds-DNA抗体,当与循环中相应抗原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后,可沉积
于肾小球;或者DNA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后再与循环中抗ds-DNA抗体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均能引起炎症反应,在炎症细胞及其产生的介质参与下,发生狼疮肾炎。此外,针对自身红细胞或血小板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亦可与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从而使靶细胞损伤。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小血管壁,引起血管炎,导致各个组织和器官发生病变。故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及沉积是SLE发病的主要机制。
(二)病理
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①结缔组织的纤维蛋白样变性: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及纤维蛋白构成的嗜酸性物质,沉积于结缔组织所导致;②结缔组织的基质发生粘液性水肿,见于疾病的早期;③坏死性血管炎:中小血管壁的结缔组织发生纤维蛋白样变性,甚至坏死、血栓形成,引起出血和缺血等病变。受损器官的特征性改变是:①苏木紫小体,是由于细胞核受抗体性为嗜酸性团块;②“洋葱皮样”病变,即小动脉周围有显著向心性纤维组织增生,尤以脾脏中央动脉为明显。心包、心肌、肺、神经系统等器官均可出现上述基本病理变化。心瓣膜的结缔组织反复发生纤维蛋白样变性,而形成赘生物。
肾组织如做免疫荧光或(和)电镜检查,本病患者几乎都有病变。WHO将狼疮肾炎分型如下:①正常或轻微病变型:光镜下正常或轻微病变,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系膜有异常;②系膜病变型:轻至中度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免疫荧光见系膜有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沉积,电镜见电子致密物;③局灶增殖型:在弥漫性系膜细胞增多的基础上,少数肾小球有节段性细胞增生,常伴有纤维素样坏死,免疫荧
光见系膜和毛细血管壁有Ig和补体,电镜见系膜和内皮下有电子致密物;④弥漫增殖型:多数肾小球系膜和内皮细胞弥漫性增生,可同时有膜增生性病变,新月体形成,“铁丝圈”病损(内皮下沉积物)和苏木紫小体,免疫荧光见毛细血管壁及系膜有广泛Ig和补体沉积;⑤膜性病变型:基底膜增厚,免疫荧光见基底膜周围有Ig和补体沉积;⑥肾小球硬化型:晚期病变。肾小球间质常有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病变,免疫荧光可见Ig和补体沉积。 二、中医病因病机
红斑狼疮病起于: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亏,精血不足,加之情志内伤,劳倦过度,六
淫侵袭,阳光暴晒,瘀血阻络,血脉不通,皮肤受损,渐及关节、筋骨、脏腑而成本病。
1.先天不足 本病多有先天禀赋不足,阴阳失调,肾阴亏耗。女子体阴而用阳.阴常不足,少妇、少年正值气火旺盛之时,故多有阴虚内热,外邪乘虚而入,“邪入于阴则痹”,痹阻先在阴分,阴虚为本,血虚生火,如若房事不节,命相火动,水亏于下,火炎于上阴火消烁,真阴愈亏.病久阴血暗耗,阴损及阳,气阴两虚,时有外感引发.病深则阴阳两虚。
2.六淫外伤 六淫之中,风、暑、火、燥四邪被称为阳邪,阳热亢盛,消灼阴液。是其主要外因,冬春有风寒外袭由腠理而入,与气血阻滞脉络,化热则伤阴;夏有湿热交阻,盛暑则阳光灼人,暑热由皮肤而入,酿成热毒;秋有燥气伤津,津亏血燥而口眼干燥,瘀滞
痹阻则关节疼痛。风寒暑湿燥火,外能伤肤损络,内能波及营血、脏腑。
3.瘀血阻络 血热则瘀,血寒则凝;真阴不足,水亏火旺,还是外感;郁而化热,血热交结,阻塞脉络,故本病瘀热为多,瘀寒为少。瘀热阻塞体表脉络.则瘀点满布,五心烦热,甚至肢痛难忍。瘀热阻塞上焦,水道不能通调,水得热郁而为积饮,心肺受损;瘀热阻塞中焦,脾胃受损,气血不足,精华流失,血虚有火.热逼血行,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则衄血紫斑.月经不调,或见血尿。瘀热闭塞下焦水道,肝肾受损,精华大量流失,则腰疼,浮肿,腹水.贫血;瘀热上入巅脑,则偏瘫痪瘛疭。
本病基本病机是素体虚弱,真阴不足,热毒内盛,痹阻脉络,内侵脏腑。病位在经络血脉,以三焦为主,与心,脾、肾密切相关,可及于肝、肺、脑、皮肤、肌肉关节遍及全身多个部位和脏腑。 其性质是本虚标实,心脾肾阳虚血虚为本,郁热、火旺、瘀滞、积饮为标。
本病初病在表,四肢脉络痹阻,先表后里.由表入里,由四肢脉络入内而损及脏腑脉络。在内先在上焦由上而下,渐至小焦再及下焦,由轻渐重,由浅渐深。在表在上较为轻浅,在里在下较为深重,若表里上下多脏同病,当为重症;如再由下而上弥漫三焦,五脏六腑俱损,上入巅脑最为危重。 【临床表现】
SLE临床表现多式多样,变化多端。早期可仅侵犯1~2个器官,
系统性红斑狼疮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