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1.有关教育目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目的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B.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C.教育目的不仅标示着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示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D.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通用的
2.以下有关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理解错误的是( ) A.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B.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C.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区别之一是,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 D.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都是各级各类教育应当遵循的指导原则和依据,所以两者可以相互代替
3.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马斯洛 D.涂尔干 4.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A.纳托普 B.杜威 C.孔德 D.凯兴斯泰纳 5.教育适应生活说的创始人是( )
A.杜威 B.斯宾塞 C.卢梭 D.涂尔干
6.提出“真正的教育应当建立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的是( )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斯宾塞 D.孔德 7.有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硕,不包括( ) A.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B.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
C.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 D.人的个性社会化发展
8.教育目的的确立要充分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
A.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B.人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人的需要 C.家庭发展的需要 D.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 9.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不包含( ) 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B.培养中国共产党的接班人
C.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
D.提高全民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10.首次把提高全名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是在( )
A.1991年 B.1986年 C.1996年 D.1999年
11.将“培养学生的长袖精神和实践能力”表述为教育目的是在( ) A.2001年6月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B.1999年6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C.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
A.德育 B.美育与智育 C.体育 D.职业教育 13.德育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
A.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B.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念,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
C.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他们形成科学辩证的思想方法,正确认识世界和人生
D.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14.智育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
A.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B.使学生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身心卫生保健习惯 C.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 D.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15.美育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
A.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B.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C.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D.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 16.以下对培养目标理解有误的是( )
A.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B.培养目标是有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 C.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一样,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D.培养目标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
17.有关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A.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B.教育目的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它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特征 C.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一样具有普遍适用性
D.培养目标要根据教育目的来制定,同时教育目的又要通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来实现
18.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一直有“双重任务论”的说法,所谓“双重任务论”是指( ) A.为更高级别的教育培养合格新生和提高公民素质 B.提高公民素质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劳动者
C.为更高级别的教育培养合格新生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劳动者 D.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职业技能
19.认为“中小学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国民基础教育”的是( )
A.素质教育论 B.双重任务论 C.就业准备论 D.升学教育论
20.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规定,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包括( )
A.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C.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认为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D.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法制,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又红又专的人才
2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教学目的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22.()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23.()对教育方针的表述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4. 1957年,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A国家B地方C家长D学校
26.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的教育目的的主张体现了()思想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效益论D教育无目的论
27.()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将个体的发展所依赖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 A神学教育目的论B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C教育无目的论D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28.美国教育家()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A杜威B洛克C斯宾塞D康德
29.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目的 体现了()思想
A社会效益论B教育无目的论C社会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30.涂尔干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属于()
A神学教育目的论B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 31.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原则
32. 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早提出了全面发展人的思想 A圣西门B傅里叶C欧文D马克思
33.()是马克思主义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人文教育C开展素质教育D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34.()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A教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 C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 D道德教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 35.()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A提高人的科学人文素养B巩固社会制度C促进人的身心发展D发展生产力 36.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最根本是指()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37.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作用 A控制B制约C促进D指导意义
38.()中的教育目的的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教育目的 A 1958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 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9.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实践能力的培养B思维能力的培养C想象能力的培养D创新能力的培养 40. 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制定其教育目的的首要依据是() A政治制度B科技水平C经济基础D文化传统 41.在()时,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为严重
A资本主义高速发展B资本主义社会C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D原始社会初期 42.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只有()时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期 43.()是指教育到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方面的要求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教育方针
44.()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教育方针
45.国家教改委员会1992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明确了我国中小学的(),是对中小学德智体方面的最基本的要求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教育方针
46.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A.原始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答案:C 4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答案:C 48.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劳动者D.推进素质教育答案:C 49.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内容B.教育目的C.学生D.教师答案:B
50.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教育目的是()中的教育目的 A.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答案:C 51.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B.杜威、洛克 C.杜威、孔德D.涂尔干、赫尔巴特答案:A
52.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B.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A 53.检验和衡量教育工作好坏,主要看,()是否得以实现。 A、教育目的 B、教育价值 C、教育思想 D、教育理论答案:A 53.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 )。
A、教育大纲 B、教育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答案:D
54.主张教育目的取决于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需要,这一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孔德 C、涂尔干 D、那托尔卜
55.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 55.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A.感知B.理解C.判断D.创造
56.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57.涂尔干提出的教育目的论属于()
A.神学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 二、填空题
1.学校美育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自然美、社会美、艺
术美】
2.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____问题。是教育工作的____和_____。【首要问题、出发点、最终归宿】
3.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为___________。【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_____、______和______的教育。【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____。【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是____。【社会分工】 8.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 9.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____。【素质教育】
10.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____。【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1.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____。【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2.科学教育是以传授____,培养____为主的教育。【科学知识 科学精神】
13.我国教育目的的核心精神是______,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______。【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建设者和接班人】
14.__________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毛泽东】
15.智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和__________,发展学生___________的教育活动。【基本技能 智力】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增强学生的体质】
17.尽管教育目的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的却是社会的_________。【政治经济制度】
18. 德国启蒙时期的剧作家、美学家( )在其《美育书简》中首先提出使用美育一词,认为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席勒】
19.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 )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和接班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者】
20.确定教育目的反映出( )需要和( )需要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人的身心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项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选项填写在括号内) 1.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______。
A审美教育B五讲四美教育C美好生活教育D美好思想教育【A】 2.“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这话是____说的。 A周恩来B毛泽东C蔡元培D王国维【B】 3.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A发展方向B发展阶段C发展结果D发展进程【AC】 4.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
A.面向学生B.面向未来C.面向现代化D.面向21世纪E.面向世界【BCE】 5.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导向作用B.选择作用C.激励作用D.评价作用E.协调作用【ABCDE】 6.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A.卢梭B.裴斯泰洛齐C.洛克D.赫尔巴特E.福禄倍尔【ABCE】 7.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教育上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忽视孩子的() A.身体锻炼B.精神生活C.品德培养D.智力开发 E.自立意识、自理能力【ABCE】 8.教育目的规定着()
A.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B.教育所要培养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 C.教育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D.教育内容和方法 E.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和任务【BC】
9.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具备下列条件()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B.共产主义的社会生产关系确定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E.消灭社会分工【ABD】 10.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艺术美B.心灵美C.社会美D.科学美E.自然美【ACDE】 11.20世纪教育发展目标中“两全”是指()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C.全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D.全部扫除青壮年文盲 E.全面提高教育质量【AE】
12.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影响较大的流派有() A.儿童中心论B.环境决定论C.社会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E.教师中心论【CD】
13.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我国的基础教育真正变成() A.职业性教育B.预备性教育 C.选择性教育D.普及性教育 E.发展性教育【DE】
14.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中()。
A.培养劳动者是总要求B.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质量标准 C.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根本特点D.深化教育改革是基本途径 E.实施素质教育是保证【ABC】
15.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E.安全领域【ACD】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身心方面共同、平均的发展。(×) 2.教育目的应当反映社会要求,应与人自身发展需要辩证统一。(√) 3.素质教育是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
4.我国教育的重点是基础教育,抓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实施义务教育。(×)
5.我国中小学美育过程中通过艺术手段进行教育是指通过音乐课和美术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6.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平均发展。(×)
7.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来的,因此它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表现。(×)
8.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育目的主要为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 9.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德育是无足轻重的。(×) 10.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物质基础是机器大工业生产,资本主义是现代大工业生产,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全面发展可能成为现实。(×)
11.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唯一方法。(×) 12.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指人的全面发展。(×)
13.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不合格是半成品,德育不合格则是危险品。(√)
14.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地位不同,作用不同,因此,五育应有轻重、主次之分。(×)
15.教育目的是教师上每节课时要达到的目的。(×)
16.人的发展水平是由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分工所决定的。(×)
17.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人就是全面发展的人。(×) 18.全面发展的学生就是德、智、体、美、劳平均发展,门门功课得满分的人。(×) 19.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它须着眼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20.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是统一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时,因材施教是必不可少的。(√)
21.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
22.只要教师把课上好,学生课余回家从事劳动,学生就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3.说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中心和基础,就必然会削弱德育的重要地位。(×) 24.教育目的的实现过程,同时也是其客观性、正确性得以检验的过程。(√) 25.“学而优则仕”是我国一直以来的教育目的。(×) 26.培养目标是对教育目的的补充。(×) 27.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
28.“应试教育”是对片面追求升学率进而产生诸多弊端的那种教育的概括。(×) 29.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
五、名词解释
美育;教育目的;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目标;教育方针;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应试教育
六、简答题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2.教育目的有哪些功能?
3.简述教育目的的制约因素。
4.素质教育的构成是什么?【答案要点:第一,政治素质教育。我国目前德育中进行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国史国情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都属于政治素质教育的内容。第二,思想素质教育。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的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道德素质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道德判断能力的训练。第四,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着重解决基础学科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训练。第五,身体素质教育。一方面运用各种适当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体魄、增强体质,使其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另一方面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和普及各种防病知识,使其健康成长。第六,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善于控制、把握自己的能力及调整心理冲突的能力。】
5.如何全面理解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6.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7.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七、论述题
1.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我国当代教育方针是什么?如何理解? 3.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