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行为的解读.doc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游戏长廊里的“故事”

——对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行为的解读

游戏实录:

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正在做饭,爸爸拿着一只“烤鸡”对着妈妈问:“我们家微波炉有没有?”妈妈想了想说:“好象没有。”于是,爸爸到娃娃家里找微波炉,他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柜子,没有找到微波炉。

这时,肯德基的服务员送外卖来了。他有礼貌地按门铃,嘴里发出“丁冬丁冬”的声音。爸爸妈妈边走过去开门边问:“谁呀?”“我是肯德基送外卖的。”“欢迎,请进。”爸爸说道。肯德基的服务员把外卖递给爸爸,爸爸问:“这是什么套餐。”“这是黄金蟹钳和可乐。”“多少钱?”“十元钱”。于是,爸爸对正在洗衣服的妈妈喊道:“妈妈,拿钱。”妈妈把一只放硬币的碗递给爸爸。爸爸一边给钱一边数:“1、2、2、3、4……。”肯德基服务员收了钱说:“欢迎下次再来,再见。”爸爸回答:“再见。”

过了一会儿,一个打扮得很漂亮的“新娘子”来到娃娃家按门铃。爸爸问:“谁呀?”“我是新娘子,我给你送蛋糕来了。”“哦,欢迎欢迎”,爸爸妈妈一起迎接新娘子。新娘子把蛋糕打开,对着爸爸说:“爸爸,今天是你生日,我祝你生日快乐!”说完把蛋糕递给爸爸。爸爸说:“谢谢,哎呀,没有蜡烛怎么办呢?我去找蜡烛。”他走出家门,来到“百宝箱”前面,找啊找,他找到了两根长条积木。他回到家说:“蜡烛找到了!”于是,他提议:“我们一起唱生日歌吧!”娃娃家里的妈妈、新娘子、爷爷和爸爸一起唱起了生日歌。唱完歌,他们开始切蛋糕,爸爸逐一分给客人们。这时,新娘子从桌子上拿了一个玩具照相机说:“爸爸给你拍张照片。”爸爸连忙说:“好啊!”他摆了好几个姿势连拍了几张照片。新娘子又说:“拍张全家福吧!”爸爸看见一旁的妈妈喊道“妈妈,快来拍全家福吧!”爸爸、爷爷、妈妈抱着娃娃一起拍好照片。爷爷拿起“烟”开始抽烟,妈妈问:“爷爷,你在干什么呢?”爷爷说:“我在抽烟啊!”妈妈抱着娃娃直咳嗽:“娃娃咳嗽了,我要带她去医院。”

妈妈抱着娃娃来到医院里,小医生问:“娃娃哪里不舒服呢?”妈妈说:“娃娃咳嗽了。”小医生带好听筒放在娃娃胸前听了听说:“没事,吃点药就会好的。”于是他从一个瓶子里拿出三粒橡皮泥做的药,放入白色的小药瓶里,对着妈妈说:“这是苹果味道的,不苦的,一天吃三粒,早中晚各一粒。”妈妈问:“多少钱?”小医生说:“一元钱。”妈妈付了钱,医生把做药的瓶子放回医疗盆里说:“有什么事情再来吧。”妈妈抱着娃娃拿着药离开了医院……

1

一、装扮行为

1、从录像中可以看出,中班孩子已有了较清晰的角色意识,角色认知水平也在提高。他们能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是什么,而且能逼真地表现出来。例如,娃娃家的“爸爸”扮演者,在肯德基送外卖时需要付钱,他很自然地说:“妈妈,拿钱。”在拍生日照这一情节中,第一次拍照片时妈妈抱着娃娃没有参加。在拍全家福时,他发现妈妈不在旁,马上叫道:“妈妈,快来拍全家福。”这一情节体现了幼儿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说明他在家里也感受到父母的爱,是幼儿真实情绪体验的流露。

2、从孩子们的角色行为来看,孩子们的社会性经验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游戏的主题在小班的基础扩展到了肯德基、理发店和超市等。这些丰富的场合都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内容。但就游戏的情节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如,医生和病人的交往如果增添一些相关的经验,创设相关环境更有利孩子的积极表现。

分析:

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行为,反映了他们的社会经验是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的。装扮行为的发展是中班孩子角色游戏的一个特点,反映了孩子的表征思维水平的提升。

第一,在角色意识方面,幼儿抛开了自己,在扮演不熟悉的角色时。需要了解和认识角色的行为和活动,再将头脑中已有的人物表像重新组合,概括性地反映出角色的行为,并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来扮演新形象。角色扮演可以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尤其可以促进想象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二,在游戏情景中,孩子们呈现出明显的装扮行为。中班幼儿根据生活经验,构思的情节趋于丰富和复杂性。一个主题表现了五个以上的游戏情节,如:在娃娃家里有送外卖、过生日、切蛋糕、唱生日歌、拍全家福照片等等,游戏产生了复杂的戏剧效果。

第三,教师创设了符合幼儿活动的主题游戏情境,提供了与主题相匹配的玩具与游戏材料,教师在游戏中还可以较好地运用语言进行启发。如,用语言的引导来了解幼儿的想法,再用亲切平和的语气进行询问,启发幼儿发展游戏情节,增强幼儿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替代行为

在“过生日”的情景中,用彩带模仿“放烟花”的行为就是孩子典型的替代行为。另外,娃娃家里的生日蛋糕是用橡皮泥做、当爸爸发现蜡烛没有的时候,他到“百宝箱”里找到了积木做的蜡烛也是替代行为。娃娃家的爷爷用记号笔做杯子的吸管,因为它们都是长长的、圆圆的,而且爷爷抽的烟也是用记号笔来替代的。这里的记号笔既替代了吸管,又替代了香烟,体现了一物多用。

分析:

在游戏中,儿童摆脱眼前对实物的感知,以表像代替实物,作为思维的支柱。如,把记号笔想象成吸管和香烟。其实,对物品的假想有一个发展过程。首先,要依赖于实物的提示对物品进行假想,这要求实物与假想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然后,脱离实物对物品进行假想,这对实物的要求大大降低,儿童可以把许多实物想象为假想物。

中班幼儿已经能够在没有玩具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意愿寻找替代物了,并追求替代物

2

与被替代物之间的相似形,有时为了满足替代的需要,会通过简单的制作实现替代,以实现游戏继续进行的意愿。同时,中班幼儿已经能灵活使用替代物,根据主题和情节的需要,同时使用多个替代物来进行装扮,同一个物品可以根据情节的展开,随时替代成不同的物品,实现一物多替,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教师要支持幼儿的想法,提供有用的材料。如,提供“百宝箱”(里面提供各种成品、半成品材料等),让幼儿自主、自由地选择替代物进行创造性行为,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三、规则行为

活动中,孩子也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则意识,规则行为已经出现了。比如说肯德基的服务员在送外卖时,他们有买卖交易和付钱的行为,一块钱、两块钱这样数钱的行为也反映了孩子知道买东西要付钱的规则意识。小医生在给病人看完病后,将药瓶放回药盘里,这样的将物品归还原处的行为也体现了孩子有了较好的规则意识。

分析:

中班幼儿已经能用游戏规则来协调玩伴关系,开展简单的规则游戏。这些规则行为,反映出了孩子对角色的理解、判断等逻辑思维水平。但是,他们经常发生玩伴之间的规则纠纷。对于游戏中的日常行为规则的要求能够理解接受,但认识和行为常常发生冲突。教师需要与幼儿讨论、学习遇到矛盾后的处理方法等,如,猜拳、轮换、谦让、合作玩等等。

此外,孩子的规则行为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老师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老师要对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的正向行为。

三、合作交往行为

娃娃家的“过生日”的情景中、新娘子送来蛋糕后,大家一起为爸爸过生日,唱生日歌,这也是幼儿的合作行为表现。娃娃家里过生日时,新娘子给爸爸拍照片,这也是合作行为。还有游戏中出现的送外卖情节,角色之间进行了互动,与其它主题进行联合游戏。这个过程也反映了中班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范围的扩大,有了初步的群体意识。其实在游戏中,不论是送外卖,拍照片还是送生日蛋糕的游戏情节,都向老师传递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在不断提高的这样一个信息。同时,中班角色游戏的情节比小班时更具有丰富和复杂性,在一个主题中往往会呈现出多个游戏情节。

分析:

游戏是培养孩子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游戏可以让孩子摆脱“自我中心”,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友好交往的社会性能力。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来合作交往有多种。如,“肯德基买卖交易”和“看医生”是社会性的交往,家庭中的成员与客人是家庭中的交往。幼儿通过角色模仿,不但强化了他们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同时在游戏中积累了更多的合作交流的经验。中班幼儿都能较好地表现合作,有主题、情节、替代物和角色之间的协商和协调。游戏中幼儿的交往增多了,交往能力提高了,能克服游戏中的小困难,和同伴做较稳定的主题游戏。

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幼儿自由交往的机会,细心观察各种交往行

3

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行为的解读.doc

游戏长廊里的“故事”——对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行为的解读游戏实录: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正在做饭,爸爸拿着一只“烤鸡”对着妈妈问:“我们家微波炉有没有?”妈妈想了想说:“好象没有。”于是,爸爸到娃娃家里找微波炉,他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柜子,没有找到微波炉。这时,肯德基的服务员送外卖来了。他有礼貌地按门铃,嘴里发出“丁冬丁冬”的声音。爸爸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had45b13b207lq1bbd16zh7s4eqd201d0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