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铜箔面 MAX mm
1.2 MAX mm 0.5
. 价值 品质. 服务文件编号 QMI-011 A.0 4/10 2010-04-16 PCB设计管理规范 版本/次 页 数 发行日期 MAX 30 mm MAX 3 mm MAX 35 mm
5.2.2.2印制板的插机定位孔
5.2.2.2.1采用电插的印制板应在最长的一条边上设置主副两个电插定位孔。如图4所示(元件
面)。其中左下角为主定位孔,孔径为?4.0mm;右下角为副定位孔,其孔径尺寸应为:4.0mmX5.0mm的长孔。
5.2.2.2.2两定位孔的中心轴连线平行于最长边,离最长边的距离为5.0±0.1mm,主定位孔与左
边的距离为5.0±0.1mm,副定位孔孔边与右边的距离应不小于3.0mm,定位孔周围从孔边向外至少 2mm范围内应覆铜箔以增加板的机械强度。
5.2.2.2.3主副两定位孔的中心距L的优选系列为:290mm、235mm、350mm。 5.2.2.2.4电插定位孔在元件面标记符号图中用方框标示。
5.2.2.2.5为了提高机器效率,保证品质(元件孔径小插入状态差,元件孔径大元件松动). 建议将线
路板的元件孔加工成喇叭孔(注:上口径D是下口径d的1.2~1.3倍,下孔径为1mm.) 5.2.2.3印制板的非电插区
5.2.2.3.1在非电插区内布置的元件(其插孔在此区内)不适用于自动插机。
. 价值 品质. 服务文件编号 QMI-011 A.0 5/10 PCB设计管理规范 版本/次 页 数 发行日期 2010-04-16 5.2.2.3.2对于卧插元件,其非电插区(定位盲区和边缘盲区)为图5所示画有剖线的区域。 5.2.2.3.3对于立插元件,其非电插区为图6所示画有剖线的区域。
5.2.2.3.4为防止工装、夹具等损伤印制板边沿的印制线,应避免在印制板边沿3mm范围内布宽度 1mm以下的电路走线。 0.1 5.0±
图 6
15 15 5 15 5 10 10 图 4
Min 3.0
图 5
L±0.1 15 5.0±0.1 15 5 10 元件面 5 10 10
5.2.2.4元件的插孔
. 价值 品质. 服务文件编号 QMI-011 A.0 6/10 2010-04-16 PCB设计管理规范 版本/次 页 数 发行日期 5.2.2.4.1元件插孔中心连线的平行度或垂直度如图7所示。 5.2.2.4.2元件插孔的中心距CS见图7示: 卧插元件CS=5.0~20mm 立插元件CS=5.0±0.1mm,如图8所示。 5.2.2.4.3元件插孔直径? 卧插元件: ?=1.3±0.1mm(塑封整流二极管等0.8mm引线的元件) ?=1.1±0.1mm(1/2W、1/4W电阻、电感、跳线等0.6mm引线的元件) ?=1.0±0.1mm(1/6W、1/8W电阻、玻璃二极管等0.5mm引线的元件) 立插元件: ?=1.1±0.1mm 5.2.2.5元件形体的限制 5.2.2.5.1卧插元件:如图9所示,对元件形体作如下限制 长度 L = 0 ~(CS-3.5)mm 本体直径 D = 0.4 ~ 10.0mm 引线直径 d = 0.4 ~ 0.8mm 5.2.2.5.2立插元件:如图10所示,只有其元件体能够被容纳在a X b X c = 11.0 X 10.0 X 12.5mm3 方体内,且沿Y轴方向引线的元件才能接受,元件的引线直径d=0.45~0.6mm。
. 价值 品质. 服务文件编号 QMI-011 A.0 7/10 2010-04-16 PCB设计管理规范 版本/次 页 数 发行日期 图 Z 轴 b d D a Y 轴 L c X 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