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三维”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研究
武汉市财贸学校 彭纯宪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校”)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高,但在一年之内的失业率也较高。“中职生”在向“职业人”转化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足够的准备,不少“中职生”最终选择了离开企业或被企业“淘汰”,其“短板”何在?虽然中职生以“专业技能强”而受到用人单位青睐,但这只是体现在就业入门的优势上,从总体上看“职业素养较低”却成为了初次就业持续时间短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不能不说是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教育”)的一块“短板”,已引起了职业教育界和产业界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与“职业素养”一词相关的“素质、素养、职业素质、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等词在各种供媒体上频繁出现,有必要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弄清其内涵和外延是什么?这对于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提升中职生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 素质与素养辨析
1.素质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 先天素质是指通过父母遗传因素而获得的素质;后天素质是指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而获得的素质。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人的心理活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所以,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2.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
1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
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由于需要“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故又称素养。素质与素养的关系,如图表1所示。
狭义 素质 (先天素质+后天素质) 广义素质 =素养 图表1 素质的内涵与外延
广义 素质 先天素质 后天素质 人的素质 以上分析得出:那种认为“中职生素质太差,难以改变”的看法,强调的是“狭义素质”, 实质上是认同“先天素质决定论”,这种看法无疑否定了中职教育存在的意义,对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害无益。与此看法截然不同是:中职生有巨大的潜力,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并“发展”他们的优势智能,就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强调的是“广义素质”, 实质上是认同“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教育训练和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这种看法对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1. 职业素养
职业素质(Professional Quality)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习惯、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中职教育中的“素质”,通常是指广义素质,又称“职业素养”。
2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素质”体现到职场上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就是个人素养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体现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方案》的教育与修炼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方面:形象与礼仪、情感与态度、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技能、协调与沟通、学习能力、合作能力。通过七个方面的培养与训练,能够帮助个人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快速融入职场,实现人生价值。对 “职业素养”的理解包括三个层面,如图表2所示。
图表2 职业素养的内涵与外延
序号 第一层面 职业素养内涵与外延的描述 职业素养首先是教化的结果。它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职业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层面 职业素养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一个人的职业素养的高低,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实践,获得一定知识并把它变成自觉行为的结果。 第三层面 职业素养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这种品质一旦形成,就具有比较相对的稳定性。 2.职业能力
一般说来,中职生能否顺利就业并在职场上取得成就,取决于他们的职业能力。所谓职业能力,是指从业人员从事某项职业活动所具备的能力。按照姜大源先生的理论,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从事该项职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属于外在的显性能力;而方法能力是职业者对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社会能力是指如何处世,特别是如何与他人共事的能力,后两者都是内在的隐性能力,即泛化的、非专业的职业能力,又称通用能力或关键能力。劳动者的职业素养的高低,不仅体现在专业能力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上,更重要地体现在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上。
由此可见,一个人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关系是:职业素养高低决定职业能力的强弱;职业能力的强弱将成为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职业素养的具体量化表现,称为“职商”(英文career quotient 简称CQ),即一个人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商数,也可以说人一生成败看“职商”。
3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