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说课稿
彩虹中学南校区王军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下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方面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
从本节教材来讲,是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
课标除水土流失外还提到荒漠化、森林、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等环境问题,说明不同区域典型环境问题不同。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水土流失的分析方法去分析其他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承接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内容,是在总论基础上的案例分析。同时又是第二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节课,体现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案例的典型性,对后面学生由浅入深学习其它案例知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教材首先概括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内涵以及各种环境问题,突出水土流失问题并描述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其次教材重点从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治理三方面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课后的案例研究中教材又对洞庭湖湿地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做了阐述。课本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本节课重点应让学生掌握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治理措施,另一方面为学生因地制宜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学情:学习本节课的优势:重点班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思维活跃;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环境问题等知识有了一点了解,具备了一定
1 / 4
的地理分析能力。因此教学时我给学生布置一些网络查找,实践调查,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课堂上设计了一些问题、图片、资料等引导学生独立分析,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增强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为本节教学服务。
学习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基础较差;实践经验少对某些治理措施难以理解。充分利用课本上“黄土高原范围和地形图”以及自制的一些“黄土高原景观图片”引导学生熟悉黄土高原环境特征并掌握区域环境的描述方法。 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水土流失概念、主要的分布地区以及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特征 2.理解并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治理对策; 3.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能力目标
通过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区域环境和发展问题及主要对策的能力。 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调查、网络应用、相互探讨和合作,培养学生地理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水土流失的分析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对黄土高原的成因危害分析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存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的措施。
分析:水土流失在我国黄土高原区最为严重和典型,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和探究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必须先让学生熟悉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的措施,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对知识灵活应用。 教学中通过设计实验、举例、讨论、练习等方法突出重点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2 / 4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包括多个方面,需要多学科知识做铺垫,学生理解和概括难度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少,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陌生,理解难度大。 五、教学设计
1.导
创设情景导入:展示某地(黄土高原典型地形)景观图片并提问,通过问题设置直入主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思
要求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中所提问题
自学设计:a 基础知识填写b梳理知识体系c形成知识框架在导学案中专门留出空白d完成所给的【练1】
3.议
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a对所填基础知识核对,并找出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讨论 b对知识体系及框架进行讨论,形成本组的终稿(形式不限) c【练1】的讨论 4.展
练、评期间会穿插讲评(简评)将展示、训练、应用放在同一个环节, 分别采用
板展(一组上台列出知识框架)
题展(体现本节课基础重点的训练题【练1】)
作业展(课后评出优秀作业展示)(将展示环节延伸至课后)等形式进行 5.评 精讲
先梳理出框架(对板展点评)
3 / 4
讲解本节课体现的地利思维、体系、核心素养
各环节不会绝对分裂也不会毫无关系,设想将各环节融合、配合使用,得之经验以供之后改进
6.板书设计
一由学生完成本节课知识框架整 二由老师进行完善提升 7.作业设计
意图:体现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地理论文和实验等)
把学生分组
一组结合本节课所学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设计一次实验(有实验目的、现象、结论、发现问题等方面);
另一组,对“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森林减少等环境问题”撰写小论文并进行评比。
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研究和合作能力,最终达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和表达能力并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8.课后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反思总结 上完课后第一时间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的设计意图不一定能全部反馈在课堂上,一个要做好应急措施,另一个就要做好每节课的课后反思,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帮助
因为采用了创新作业形式,对作业进行精批精选精改,获得学情反馈,并做学生意见调查。
谢谢大家!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