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科技在金融监管部门中的应用现状及启示
瞿孝升
【摘 要】金融科技在促进金融创新的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目前,传统的监管方式已难以满足监管要求。为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各国政府积极推动监管科技(Regtech)的发展,通过加强监管科技的研究和应用,优化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工具和手段。文章梳理了我国监管科技在金融监管部门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基于国外实践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监管科技应用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名称】《改革与开放》 【年(卷),期】2019(000)011 【总页数】3
【关键词】监管科技;金融监管;监管应用平台
监管科技最早于2013年被提出,但目前尚未有统一明确的概念。国际金融协会(IIF)认为,监管科技是“更加有效和高效地解决监管与合规要求而使用的新技术”。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将其描述为“金融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的自动化解决档案,运用新技术可以更有效地达成监管要求,减少不断上升的合规费用”。随着监管科技应用领域的扩张和需求对象日益多元,监管科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拓展。本文论述的监管科技特指金融领域的监管科技,监管科技需求对象局限于监管机构和被监管的金融企业。
一、我国监管科技在金融监管部门中的应用发展现状
1.政策支持及推进情况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工作会议提出,金融科技迅猛发展挑战全球金融治
理框架,金融新业态兴起需要央行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加快开发应用各种新的监管技术手段,未来在开展系统建设工作时,要更加注意借鉴监管科技理念,全面、及时地关注金融市场发展变化和风险情况。201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将加强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的研究与应用写入《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目的在于通过强化监管科技的应用实践,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高跨市场、跨行业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
在推进监管科技过程中,我国注重加强国际协同合作。在监管科技信息共享、政策融合、业务监测等方面,我国已与多个国家和地方政府签署合作协议。2017年11月,我国证监会与澳大利亚ASIC就金融科技产业信息共享达成一致,并表示将共享有关监管科技实验的最新进展和研究;香港与新加坡中央银行实现相关数据共享,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支持双边跨境贸易项目的发展。 2.应用情况
运用人工智能、开源软件、分布式、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对监管手段进行了灵活创新,监管科技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1)探索数据收集自动化,降低监管成本
通过监管API①对接、嵌入系统等形式,简化报数方式,实现监管数据的自动化收集、梳理和精准分析,提高数据生成效率,减少人工处理造成的资源浪费,降低因人工干预造成的错误率。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数据采集手段,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监管数据收集和信息交换能力。截至“十二五”期末,我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中心实现“双活”“多活”等模式,有效提升了数据中心的效用。
(2)逐步搭建监管信息平台,实现监管数据的共享和互通
以云计算、数据处理器、数据湖为主要内容的大数据技术、容器技术、API等技术,为各类监管数据的整合、共享、互通提供了技术支撑。比如,证监会的中央监管信息平台整合了证监会各类监管应用系统和各类监管数据,连接各交易所的监察监管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和流程互通,在大大丰富了数据维度和颗粒度的同时,通过数据流动形成完整的监管链条。 (3)应用于风险预警分析,提高风险动态识别能力
监管科技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模型,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自动化分析技术等,实时监测、跟踪金融市场交易信息,对金融市场实现全流程动态、智能监控,实现市场风险的监测和提前预判。比如,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依托大数据技术,通过构建非法集资检测预警平台、企业图谱分析平台,及时识别异常交易。 (4)推进安全可控技术应用,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在传输数据过程中,依托密码算法、逻辑隔离、物理隔离、电子认证等技术,提高数据收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清洗数据过程中,利用模式规则算法、数据挖掘、统计模型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多层清洗,在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对数据进行科学利用。目前,我国已成功实施符合国家要求的密码算法应用试点示范工程,基本建成覆盖物理、网络、系统、应用、数据和终端等领域端到端网络安全技术防护体系。 3.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监管科技发展在原创业务模式开发、核心技术,特别是底层技术研发、主导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仍有相当差距。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