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心理学

第一章现代的研究与发展

1.心理学的感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现象的实质: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态度

3.人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映动作或活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管能动态度:个体行为是其内隐心理活动的支配,反过来,个体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人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 4.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 个体心理

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差异

心理过程的稳定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整个心理过程,个性差异指个性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倾向与心理过程特点。心理过程与个性差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总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反过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色彩。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这种相互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并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5.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一事件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也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6.心理学中出现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 学派名称与年代 构造主义 主要人物 冯特,铁钦纳 研究对象 意识的结构 基本观点 意识内容可以分

1879-1900 解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基本要素 机能主义 1890-1930 格式塔心理学 1912-1940 行为主义 1913-至今 精神分析学派 1900-至今 詹姆斯 意识的功能 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 韦特海默,考夫卡, 苛勒 华生,斯金纳 佛洛伊德 意识的组织 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 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 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 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 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 认知心理学 1950-至今 人本主义心理学 1950-至今 奈瑟,西蒙,皮亚杰 罗杰斯 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 人类缩独有的特殊经验 心理学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获取,储存和加工信息的 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

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8.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观察法:简单易行,直接观察;b,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效率高但是研究结果会有主客观干扰,真实性不足;c,个案研究法:加深对个人了解但搜集资料缺乏可靠性;d,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种。精确度高但脱离实际情景难将结果脱光到日常生活中。

9.心理学研究的程序:a 确定问题并提供假设;b 确定研究对象;c 确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d 选择研究方法;e 解释结果并作出推论

第二章 脑与心理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大脑:高级心理过程(注意感知学习记忆地位运动)

小脑: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动作 脑干: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呼吸,

消化,血液循环等生理功能,称为“生命中枢”

脑 间脑:包括丘脑(神经通路“中转站”)和下丘脑

(各种情感和内脏活动调节中心)

边缘系统:与记忆,动机,行为,情绪有关

中枢神经 脊髓

神经系统

脊神经

周围神经 脑神经

交感神经

植物型神经

副交感神经

2.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机能: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主要作用是a 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B 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脑是中枢神经的高级部位,由五部分组成(见上)

3.神经元的结构及机能: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自由细胞体发出的树突及轴突组成。

4.突触的功能:传导神经信号;神经元间相互联系的突触存在间隙,神经冲动不能被直接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于是,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改变韦化学方式来进行。

5.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大脑皮层从前到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四个区域。

6.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的位置及其功能:布洛卡区位与颞叶的后下部,又叫

运动性言语中枢,可以理解言语,却影响表达;温尔尼克区位于颞叶的后下部,又叫听觉性言语中枢,讲话流离却不能理解言语。

7.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与协调:左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字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活动;右半球负责只觉物体的空间,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但实际上左右脑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既相互联系有相互制约。 8.脑潜能开发的途径并能知道自己科学保护和利用大脑;

大脑潜能的发展有无限空间,故人们应该通过一下途径挖掘大脑前例:a 敞开心灵的大门,大胆创新;b 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身心健康,美好情操,促进情感活动,对认知过程的激励作用);c 让学习为大脑持续充电,是大脑不断获得有一的刺激;d 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发大脑潜能(肢体运动,音乐,书法,绘画)

保护利用大脑:a 锻炼与大脑(锻炼促进大脑发展;锻炼是大脑的积极休息方式;锻炼还是一种良好而有效的健脑方法)b 催眠与大脑(睡眠可能是创造思维的源泉;睡眠有助于人的记忆;睡眠对人的学习有重要作用;睡眠对大脑有重要的营养作用)c 营养与大脑 d 烟酒与大脑 e 疾病与大脑 f 学习,记忆与大脑。

第三章 行为动力

1.需要的含义及其功能: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应。有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等特征。其功能表现在:人类行为一切动力有源于需要,需要是人动力的源泉。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见书。各个层次出现的顺序有低到高:各个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七层次可概括为两水平,即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

优点:a 该层次论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因此它具有普遍性;b 它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次系统;c 它比较客观,准确的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缺点:a 本层次论降低了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b 马斯洛强调低级需要想高级需要发展,但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解作用;c 马罗斯是一个人本注意者,许多概念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而未能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3.动机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动机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是引起,维持个性活动并是个体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有三种基本功能:激活功能(动机能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引导功能(动机是针对一定目标或诱因的,是受目标引导的);维持和调整功能。 4.动机冲突的定义及主要种类;

定义: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按性质和内容分为原则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动机冲突;按表现形式分为双驱动机冲突,双避动机冲突三种。

5.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动机对个人行为效果的影响取决与两个因素: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另一是个体行为的质量。学习动机还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还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因素。

6.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当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加明显。这一定律早在1908年就被耶基斯-多德森证实。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7.强化动机理论:由联结主义理论家提出,他们把人类的行为的动力归结为强化,即通过成就动机理论。麦克兰德认为,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第一章现代的研究与发展1.心理学的感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心理学现象的实质: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态度3.人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映动作或活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管能动态度:个体行为是其内隐心理活动的支配,反过来,个体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h21b4brgd5uqa87qzsz8c83h0epna0169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