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参考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专题强化练(6+4+1) (时间: 40 分钟 分数: 90 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 6 分, 6 小题, 共 36 分)

1.(2024·海南卷, 24)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 充分混 匀并随机分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 B.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 可借助显微镜进行 C.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 D.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 O2 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

解析 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来自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所需的有机物全部 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 A 正确; 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 可用血球计数 板计数, 需要借助显微镜, B 正确; 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混匀后被分成不等的两 份, 其中的酵母菌数量不同, 由于是充分混匀的, 故酵母菌的种群密度相同, C 错误; 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 O2 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种群数量会增加, D 正确。 答案 C

2.(2024·考前信息押题卷)建设美丽新农村需要发展生态农业, 根据生态农业的观 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改造生态系统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桑基鱼塘” 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合理利用才是对生态系统最好的保护

解析 “桑基鱼塘 ” 实现了 能量的多级利用, 提高了 能量的利用率。 能量的传递 效率一般是 10%~20%, C 错误。 答案 C

1

3.(2024·江苏卷, 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 退塘还湖、 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 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 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A 正确; 退耕还林、 退塘还湖、 布设人工鱼礁之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均属于次生演替, B 错 误;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越多, 种间竞争就越激烈, 对资源的利用就越 不充分, C 错误; 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 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 信息的传递, 不能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D 错误。 答案 A

4.(2024·湖南长郡中学联考)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其中甲、 乙、 丙分 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 甲→乙→丙 B.图中的甲、 乙、 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图中的甲是分解者

解析 图中乙是分解者, 不是营养结构的成分, 故不能写入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A 错误; 图中的甲、 乙、 丙构成了 一个生物群落, 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 B 错误;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 碳元素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 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中往复循环的, C 正确; 图中甲是消费者, D 错误。

2

答案 C

5.(2024·海南卷, 23)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 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都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 C.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D.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

解析 外来物种入侵, 如水葫芦疯长, 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 A 正确; 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排入, 导致 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引起, B 错误; 水葫芦引入我国后数量疯长, 破坏了 当地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 C 正确; 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能呈 J 型增长, 会 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 D 正确。 答案 B

6.(2024·广东省广州市质检)十九大报告提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必须树立 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像 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 境保护制度, 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B.发展生态农业, 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C.受重灾后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D.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解析 发展生态农业, 可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 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逐级 递减的, 所以不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答案 B

3

二、 非选择题(5 小题, 共 54 分)

7.(2024·海南卷, 29)(8 分)回答下列与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大熊猫是我国的珍稀动物。 为了保护大熊猫, 我国通过建立________________ 来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 提高环境容纳量。

(2)恢复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助于群落所在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 群落中 植物的垂直结构对植物和动物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当受到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后, 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应包括的动物有植食 性动物、 ________________(答出 2 点即可)。

解析 (1)为了 保护大熊猫, 我国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 即通过就地保护来改善它 们的栖息环境, 提高环境容纳量。

(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含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以提高植 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 可以为动物提供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当受到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食物网复杂, 营养 结构复杂, 因此消费者包括的动物有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等。 答案 (1)自然保护区 (2)提高了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 为动物创造了多 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肉食性动物、 杂食性动物

8.(2024·考前押题卷)(11 分)如图是某山区生态农业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碳在“草→昆虫→鸡→人” 这条食物链中的流动形式是________。 昆虫同化的 能 量 除 自 身 呼 吸 作 用 散 失 、 流 向 下 一 营 养 级 外 , 还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该人工生态系统与原来的荒山相比, 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 而且还通过引入兔、 羊、 鸡等畜禽, 增加和延长了食物链; 通过建设沼气池, 不仅解决了山农的燃能 问题, 还减少了环境污染, 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了能量利用 率。 由于当地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得到了有效保护, 所以提高了生态系统________ 的能力。

(3)上述生态农业, 很好地践行了十九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 请从 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 (1)生态系统中, 每一营养级的生物(最高级消费者除外)同化的能量, 最多 具有四个去向, 即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流向下一营养级、 被分解 者获得以及未被利用的。 (2)生态农业中, 通过多种措施可以实现物质循环再生和 能量多级利用, 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一般情况下,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越多, 营养结构越复杂,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3)题中已经要求“从生 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 作答, 因此可以从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 潜在价值三个方 面思考并作答。

答案 (1)有机物 流入分解者和未被利用的

(2)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自我调节(或抵抗外界干扰)

(3)森林、 草地、 湖泊等不仅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食物、 药物和工业原料, 而且具 有重要的科学研究、 旅游观赏和文学艺术创作等直接价值; 还具有保持水土、 调 节气候、 蓄洪防旱等间接价值; 以及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写出两点即可) 9.(2024·博雅闻道联考)(11 分)下图是某大学生建立的“稻田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及 其周年生产” 示意图, 其中水稻为河蟹提供了摄食、 隐栖的环境, 河蟹则可摄食 稻田中的害虫, 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参考答案

专题七生物与环境专题强化练(6+4+1)(时间:40分钟分数: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6小题,共36分)1.(2024·海南卷,24)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B.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gypb1g7ai52amw9lhr375cln2z0hr008f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