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席勒进一步阐述了人类“游戏冲动”产生的原因,这就是“剩余精力说”。 人与动物不同,不仅有体力的“剩余”,更有超出物质需求的精神力量的“余”,正是这两种“剩余”,促使人开始了“审美的游戏”。席勒这里实际上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揭示了人类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的起源。
15,试评席勒的艺术审美教育观。
席勒认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格的高尚化。使人格高尚化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就是审美教育,即主要通过“活的形象”或“审美的外观”,也就是美的艺术,来培育高尚的人格,用没有为现实玷污的理想与情感,来净化与教育人民。 由于审美的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故而只有审美活动才能把和谐带入社会,才能赋予人合群的性格,而其他不论感性活动还是理性活动,作为孤立的活动方式都会分裂社会,分裂人。这是因为:
第一,他们不是建立在人的本质中的感性部分,就是建立在人的本质中的理性部分;
第二,他们不是完全与个别成员的私人感受发生关系,就是同个别成员的私人本领发生关系,也就是同人与人之间的区别点发生关系;
第三,感性的快乐,只能由个人来享受,理性的快乐,只能作为排除个性的族类来享受。而只有审美活动,既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是同所有成员的共同点发生关系的,是同时可以作为个体与族类来享受的,因而也只有审美活动,才能使社会成员之间更好的沟通。[6.21--6.26]
第五章 19世纪文艺理论
1,简谈浪漫主义文论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古典主义文论的关系。
浪漫派文论的主要特征,在于其主观性、主情性和大自然崇拜,在于尊重心灵和崇尚自由,它差不多是无拘无束的,包括向纯朴的民间文学和鼓吹想象,营造哪怕是不真实的瑰丽奇特的梦幻气象。换句话说,它力图用审美的标准代替功利的标准,力图还原给艺术本真的性格,恢复它作为心灵表现的主体地位。
浪漫主义是对古典主义的反动。古典时期,政治上拥护王权、思想上崇尚理性、艺术上摹仿古人的所谓“新古典”,如此欠缺自然与民间气息而书卷故纸味浓的欧洲文坛,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番冲击。蔑视权威,反对矫饰,倡扬自然和个性而破除观念羁绊与规则枷锁的一场文学革命终于席卷而至,这就是浪漫主义运动,它结束了称雄文坛200年之久的古典主义的霸主地位,把文艺女神请到了自由清新的天地间。
2,概括海涅《论浪漫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海涅的文论或理论批评著作最主要的是《论浪漫派》。该论集中表达了海涅的浪
漫主义文艺观点。
(1)海涅猛烈批判了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的德国早期浪漫派无视现实、沉湎宗教、歌颂中世纪的病弱颓废特征。
(2)在《论浪漫派》中,更显示出作者作为先进文论的代表的、还不独表现于对保守理论的批判,更在于指出新的出路,他提出文学必须和生活结合,因为那才是诞生它的土壤和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
(3)同时,海涅也反对艺术摹仿自然的说法,他认为艺术的原型乃存在于诗人的心灵。
(4)具体到德国文学的出路或者发展方向这个问题,海涅还通过对歌德与席勒的比较研究表述了他的观点。海涅对歌德的肯定侧重于他艺术上的完美,正如对席勒的肯定则侧重他为自由与正义而放歌和斗争的热情。如果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实际上也就构成了海涅为祖国文学的健康发展指明的方向。
《论浪漫派》结束了思想感情消极的德国浪漫派在文坛上的统治地位。 3,《〈抒情歌谣集〉序言》是怎样论述“想象”与“幻想”问题的?
华兹华斯这篇序言最具理论性的部分,是关于想象与幻想问题的论述。他以为想象力“是个更加重要的字眼,意味着心灵在那些外在事物上的活动,以及被某些特定的规律所制约的创作过程或写作过程。“它有”赋予的能力、抽出的能力和修改的能力”,同时“也能造形和创造”,“把众多合为单一,以及把单一分为众多”。而幻想也是一种活跃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创造的能力。其运作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和偶然的事物一样变化多端的,它的效果令人惊奇和眼花缭乱,幻想的特征表现为“迅速和大量地散播它的思想和意象。”比较而言,“幻想是在于激发和诱导我们天性的暂时部分,想象是在于激发和支持我们天性的永久部分。”华氏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以对“天性的永恒部分”的想象的反映,作为诗歌创作的一种动力,作为诗艺术的终极目的。这虽然使之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神秘主义的色彩,但强调这种能力之于诗人的话总要性,则无疑符合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
4,如何评价夏多布里昂欧洲文明源于基督教的文化史观?
夏多布里昂的《基督教真谛》的第二部分“基督教的诗意”,阐释了基督教作为文学的源泉而产生的巨大影响。作者把宗教视为创作源泉,声言“基督教是最富于诗意的,最人道的,最利于自然和文艺的”。所谓“基督教的诗意”,就在于用基督教义去描绘人的心灵和理想性格,文艺创作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它。夏多布里昂认为历史上的杰作无不体现了基督教精神,故而它应是衡量一切文学的唯一尺度。这种连文明源头的希腊作品的价值也给打了折扣的论调,虽然有反古典主义的一面,但如果作为一种文学史观,无疑相当片面。
5,概言雨果的浪漫主义文学观及其对当时法国文坛的影响。
法国浪漫派运动及其文论也大体分为两个阶段,早些时候以夏多布里昂为代表,后一个阶段,积极的浪漫主义新高潮的代表人物是雨果。雨果的理论系统而完整,主要集中于《莎士比亚论》和《〈克伦威尔〉序言》里。后者是一篇针对古典主义的洋洋洒洒、词锋犀利的讨伐檄文,从理论上阐述了浪漫主义的根源、原则及手法,被公认为法国浪漫派的纲领和宣言。 序言的主要论点:
一是猛烈抨击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疾呼创作自由,扩大艺术表现的范围。他认
为像古典派那样盲目摹仿古代是极为荒谬的,新时代的艺术必须抛弃其陈旧法则的桎酷。
二是针对古典文论把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判然分开的做法,提出了一套以“对照”为中心的美学观。
三是,论证以“选择”为前提的创作论,认为艺术是自然的集中而强烈的表现,因而艺术真实不等于自然真实,它应当而且必须更高级。
此外,序言还广泛讨论了自由、理想、天才这些浪漫主义最关注的理论范畴,提出了关于描写地方色彩、使用民间语言以及韵文与散文的优劣等问题。 在雨果的带领下,一大批沐浴了大革命民主思想熏陶和帝国时期英雄主义感应的文学青年登上文坛,给予古典主义的最后残余以及早期浪漫派保守倾向以重重一击,逐渐廓清了那种毫无生气或悲观颓废的文坛阴影。
6,简谈现实主义文论的基本特征并比较其在西欧与俄国的异同。 现实主义文论的主要特征,在于主张客观性、写实性和描摹真切可信的典型性格,在于尊重事理和符合逻辑,它立足当代,差不多是一丝不苟的,包括再现琐碎的生活细节尤其是普通人的辛酸;它力图揭示凡人世界的哲理,把文学视为透析社会的手段,探究世风日颓何以如此普遍并怎样加以规范。
以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为主要特征的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法国、英国和俄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就,不仅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而且创作起点高、质量好、影响广泛深远。但是在理论方面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在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潮流几乎完全是自发的,所以见不到什么纲领或者宣言之类的文献,就连有意识的阐述也不多见;
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运动自觉程度较高,因此理论上也很有建树;
俄国由于国情与西欧不同,如何结束封建农奴制而找到一条新的出路成了最为迫切的问题,这使俄罗斯的思想界异常活跃,大批革命民主主义的进步人士从意识形态的各条途径思考探索,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套完整成熟的现实主义文论体系得以建立,成为19世纪西方文论成果中最令人瞩目的一枝独秀。
7,巴尔扎克与福楼拜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有何差别?
巴尔扎克的文论观点散见于专论、序跋、书评、书简,而尤以洋洋万言的《〈人间喜剧〉前言》最为集中。其理论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把小说创作提高到社会研究的高度,重视观察、比较、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并努力挖掘其中隐含的深刻意义亦即社会发展规律,从而使小说具有如同历史哲学那样的概括性。
第二,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时十分注意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依存关系,倡导要富有层次地表现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个性特征也应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第三,注意细节描写,追求艺术真实性。
巴尔扎克之后,福楼拜把现实主义理论引入了一种新境界,通过他的理论,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乃至自然主义联系贯通起来了。福氏文学观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真实性至于纯粹的地步,使之成为极端的客观主义。基于此,他坚决反对作家在作品中流露主观因素,更不要说自我表现,当然也包括道德判断;一切应让位于事物本身,让位于事物自身的关联。当然他并非反对倾向性,而是主张把倾向寓于场面、情节和形象;其实这比浪漫主义式的直陈胸臆难得多。此外,福
楼拜还是个完美主义者,声称“我特别搜寻美”;他力倡的“科学”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指的不过是精当的语言描写。他格外看重形式,视形式为艺术品的决定因素,不过也论证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氏文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既是现实主义的深化,又反映了其他社会思潮的渗透。
8,为什么称《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理论文献?
斯丹达尔还是在浪漫主义盛行的时期,就形成了一套具有超前意识的文学观,这比较集中地反映在《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拉辛与莎士比亚》是一部文论集,包括两部分,为作者参与当时文艺界浪漫派和古典派论战的成果,也是一部立论新颖、论证精辟、词锋犀利的美学名著。
斯丹达尔是把拉辛这样的经典作家排斥在古典主义之外的。斯丹达尔针对古典主义及其模仿者的泥古保守倾向,反复强调文艺要适应时代发展,新文学的任务就是艺术地反映当前的社会生活。因袭是最要不得的,即使对莎士比亚也不能盲目照搬,而要学习他观察体验自己时代的原则或者真实地描写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激情的方法。同样,当代作家哪怕是浪漫主义作家,如果逃避现实,老把眼睛往后看,那么也不是真正的浪漫主义者。
这部论集所阐述的文学观点或美学思想还远不能全部为作者的同时代人所领会,因为,他们虽然被名之为浪漫主义,但正如阿拉贡所言,实际代表的却是“现实主义的立场,而且??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现实主义”。唯其如此,本书才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理论文献。
9,概括并评价别林斯基的典型说和形象思维理论。
典型说和形象思维理是别林斯基现实主义文论比较突出的两点。
典型学说。别林斯基精辟地论述了“典型”问题,认为“没有典型化,就没有艺术”,惟通过典型化,生活真实才可能转化成艺术真实,所以塑造典型就成了“创作本身的显著标准之一”。典型就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典型是不能也无法脱离环境的。此外,典型也包括反面的典型,如果把反面人物简单化或漫画化,那是违反典型个性化原则的,是不可取的。
形象思维论。别氏明确提出艺术是靠形象思维的理论,这即使在整个西方文论史上也是一个创举。他指出:诗用形象思维,其性质在于显示真理而不是论证真理;艺术创作的本质就是它的形象性。
10,谈谈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即生活”美学命题的得与失。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乃车氏的硕士学位论文,也是其美学的代表之作。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立论是针对流行的黑格尔唯心主义理念论提出的,他力主把艺术与现实联系起来,“尊重现实生活”,以“美即生活“这个鲜明的美学命题取代沉醉于主观心灵的超验理念论。车氏关于美的定义,点破了美的本质,肯定了它的客观性。美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世界,惟现实生活才是人的美感源泉,艺术之美取决于生活之美。这是唯物到近乎机械的文学本体观。
其进步性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另外,车尔尼雪夫斯基有关美之认识的复杂性问题的论述则不无辨证因素。但不可否认,车氏在强调美即生活的同时陷入了偏颇,或者矛盾。混淆了生活真实的本质及其辨证关系,导致不恰当地抬高生活,甚至把它绝对化。这种矫枉过正似有形而上学之嫌的论点反映了作者在方法论上受费尔巴哈旧唯物论的负面影响。
11,简谈实证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以及它的基本特征。
实证主义文艺理论是伴随着实证主义哲学思潮的出现而兴起的。实证主义哲学肇始于法国哲学家孔德。作为创始者,孔德为实证哲学圈定了一个十分宽广的范围。这是个企图超越唯心与唯物两大阵营的综合体系,哲学是基础,政治是目的,所以联系着人的智能和社会同情。
实证的含义在于,把现象规律的研究代替原因的探求,用怎样取代为什么。这基于如下前提:不存在现象以外的知识,即使关于现象的知识也是相对的,因为我们只能知道事实之间前后左右的关系也即它们不变的规律。因此哲学,只能是关于各门科学之相互联系的学问,传统哲学不过是玄学或形而上学而已。这样,他就改变了哲学的性质,开辟出科学哲学的道路。以实验求证为科学的特征。 总之,实证哲学观认为人类生活的各种现象都奇妙地关联着——斯宾甚至还发展为社会有机论,认为人类社会就如生物的有机体,受自身和环境的双重支配——因此必须关注影响它的一切因素。
12,概言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要点及其与实证主义的关系。
泰纳是第一个比较明确表达了文学上的“自然主义”含义的文论家。19世纪60年代法国文坛出现的自然主义,自诩是对现实主义的发展,其实主要是实证主义、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原则的东西,如果把自然主义的文论看作实证派的一支也似无不可。
自然主义流派无论理论还是创作,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还是左拉。在《戏剧上的自然主义》、《实验小说》等著述中,他把一套相当完整的所谓自然主义理论讲得头头是道。这套理论的核心是,抛弃理想和想象,回到人、自然和事实;以具体代替抽象,以分析代替公式;排斥抽象人物性格的描写而立足真正生活中的人的刻画;主张作家应从人生的真理去认识人,而不凭主观愿望去发明典型。小说作家应该成为一个实验室科学家,研究人对遗传与环境的反映,掌握经过实证的事实和规律,然后再以此作为解决那些尚未明了者的前提,以便投入新的假设,进行新的实验。这一理论反对主观性,主张真实性,似乎很科学,但它走上了极端,以致把社会等同于自然界,把人等同于动物,结果容易抹杀人的社会本质,否定人文因素之于环境的灵魂作用,其实是取消了艺术的本质真实,最终违反了科学。 13,史达尔夫人在《论文学》中建立了一套怎样的文学史体系? 史达尔夫人在本书第一编建立了一套文学史体系,这个体系将欧洲文学分为南方与北方两种类型,前者以法国为代表而以荷马为鼻祖,后者以德国为代表而以莪相为渊源。南北之截然不同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形成了迥异的民族及其文学个性:南方文学,情调欢快,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北方文学的特点:强烈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对痛苦的深切感受,对意志、自由、乡间和孤寂的热爱,以及对女性的尊重等。这种环境决定论的分析从科学性的角度显然还欠缺严密,但不可否认也大致说中了欧洲文学的某些特质。
14,解说并评价泰纳的“决定论“理论。
比较集中地阐释他的理论并淋漓尽致地将之应用于文学学术研究的是《英国文学史》和《艺术哲学》两部著作。在前者的序言里,泰纳重点说明其著名的“决定论”思想,即认为文艺创作及其发展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种力量。种族,“是指天生的和遗传的那些倾向??这些倾向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时代,“一个后台内的动量”,包含文化及传统的因素,
是一种“精神气候”,或可说制度、习惯与时代风尚之类,在向前发展的若干阶段相应产生出各种形态。可见,种族是内力,环境是外力,时代则是随后的推动力。三种原始性的力量的合力不但推动了艺术的发展,而且决定了它的特质。 15,你认为19世纪西方文论最有价值的东西表现在哪些方面?(略)[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