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播种量不同时旱稻产量的形成
余珺;郭兴强;谢光辉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012)006
【摘要】为探明旱稻新品种旱稻297在华北地区的产量形成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在2003年120 kg/hm2播种量基础上,2004年增设更为节约的60和90 kg/hm2 2个播种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构成.结果显示:2004年60、90和120 kg/hm2播种量的产量分别为3.8、3.5和3.4 t/hm2;成熟期3个播量地上部生物量(单位面积内旱稻植株茎、叶、穗的总干重)在1 005.0~1 283.4 g/m2范围内无显著差异;收获指数分别为0.36、0.34和0.26,随播种量增大而依次降低,且120 kg/hm2播种量显著低于其他2个播种量.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颖花数少是本试验旱稻产量低的主要原因;结实率对产量的作用受环境影响,年际间差异较大.总之,2004年60 kg/hm2播种量表现出较好的群体结构,在单株最高分蘖数、分蘖成穗率、穗粒数和结实率上都优于其他2个播种量;而90 kg/hm2播种量在相同条件下单位面积的颖花数最高.因此,60~90 kg/hm2播种量的旱稻群体在生产中具有进一步提高产量水平的潜力,是比较适宜的播种量.
【总页数】5页(39-43)
【关键词】旱稻;华北地区;播种量;生物量;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水分利用效率;群体动态
【作者】余珺;郭兴强;谢光辉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北京,100094;中国农业
华北地区播种量不同时旱稻产量的形成
华北地区播种量不同时旱稻产量的形成余珺;郭兴强;谢光辉【期刊名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012)006【摘要】为探明旱稻新品种旱稻297在华北地区的产量形成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在2003年120kg/hm2播种量基础上,2004年增设更为节约的60和90kg/hm22个播种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的
推荐度: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