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高一 科 目 计划课时 物理 1 课 型 第几课时 新授 1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1.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和发生形变的原因。 2.初步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4.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会对物体所受重力进行分析。 理解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和发生形变的原因。 一次备课 二次设计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一、出示课题 师:前两章学习了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章相互作用,这节课主要学习——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师: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请大家对照“自学指导”认真自学。 (2)投影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认真自学课本P51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5分钟后进行检测,比一比谁的自学效果好! 1.什么原因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使物体产生了形变? 2.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3.什么是力的图示?什么是力的示意图? 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认真自学课本P51--53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5分钟后进行检测,比一比谁的自学效果好! 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中立的方向朝哪? 2.什么叫重心?重心的分布和什么有关? 3.自然界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什么? 四、先学 (一)学生看书、思考 教师巡视,保证每位同学都精力集中紧张高效的学习。 (二)自学检测 1.师:大家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学,很好!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大家自学的效果。 布置检测题:导学案P86--87自主测评1、2、3、4。 3.检测方法: (1)指名四个学生板演,分别对其中一道题写出解析过程。其他同学在台下对力的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1、物质性 2、相互性 3、矢量性 让学生上黑板画力的图示 教 材 分 析 与 导 学 做。 (2)教师巡视,并收集学生做题中的错误,供点评用。 五、后教 (一)更正 学生观察板演找错误并上台更正。 (二)点评 先指名做对的学生讲,其他学生做适当补充。 同学们,我们共同来看一下练习的结果。 通过上面这四道题我们要明白: 1.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但运动状态不变,却不一定不受力;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但这两个作用效果却不一定同时出现。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地球的不同地方竖直向下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大都偏向地心。 (三)归纳总结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有时表现为形变,有时表现为运动状态的改变,有时同时出现。 3.分清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并会画图。 4.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并会作重力的示意图。 六、当堂训练 导学案P88分层演练1—6.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1、力和力的图示:(1)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表示方法: 2、重力:(1)重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2)重力的大小、方向: (3)重心的概念及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 3、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特点、作用范围及强度: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过了重力和力的概念,对重力和力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习了力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的图示,学生的这种储备为这节课的教学带来方便,使教学难度大大降低,因此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突出过程的体验和情感教育,这样使我们的物理课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人: 审定人: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