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精神病、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都有一定程度的甲状腺激素改变,因此测定甲状腺相关激素可作为病情评估观察和预后判断的一种辅助指标。 (4)用于鉴别排除非甲状腺疾病 (二)推荐检测方案
人血清中多种与甲状腺功能相关的激素或抗体,如何经济有效的设计检测方案,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是甲状腺功能检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临床怀疑甲亢者,可按下图检查。
临床怀疑甲低者可按下图检查
若可测定高灵敏TSH(sTSH),可将TSH作为一线检测项目,根据TSH的测试结果,确定后面的测试,fT4作为主要的后续项目(如下图)。
16
(三)一些常见疾病的甲状腺激素变化 1.常见甲状腺疾病及相应激素变化 甲状腺相关激素浓度变化 甲状腺疾病 新生儿甲低 重度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轻度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下丘脑―垂体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正常人 T3型甲亢 服用外源性T3过多 甲亢复发前驱 Graves病甲亢 代偿性T3升高 ①亚临床型甲低 ②耳聋甲状腺综合型 ③地方性甲状腺肿 TBG结合量增加 服用过多外源性T4 降低 升高 升高 升高 升高 降低 升高 正常 升高 正常 TSH 升高 升高 升高 降低 正常 T3 降低 降低 正常 降低 正常 T4 降低 降低 降低 降低 正常 fT3 降低 降低 正常 降低 正常 fT4 降低 降低 降低 降低 正常 降低 升高 正常 升高 正常 正常 降低 升高 升高 升高 升高 正常 升高 正常 升高
2.一些非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变化 疾病 甲状腺相关激素变化 TSH 肝脏疾病 糖尿病 颅脑损伤 精神病 肾脏疾病 心血管疾病
正常或降低 正常 正常 T3 降低 降低 降低 一过性升高 降低 T4 正常 降低 升高 一过性升高 降低 降低 fT3 降低 降低 降低 一过性升高 降低 fT4 正常或降低 正常 正常 一过性升高 正常 正常
17
第四章 生殖激素检测
一、概述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的调节系统,它是由全身不同部位的多种内分泌腺和组织细胞所组成。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活性物质称为激素。激素是机体细胞自己产生和分泌的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经血液循环、局部弥散或细胞间的传递作用于受体,来调节自身、周围或远隔细胞和组织的功能,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其中,肽及蛋白类激素是机体内最大的一类激素,甾体(类固醇)激素次之,另外还有少量的胺类及氨基酸类衍生物激素、固醇类激素、脂肪酸衍生物类激素。
随着内分泌学研究的进展,可列入内分泌系统的腺体和组织很多,它们分泌的激素多种多样,在人体内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与人体的生殖活动密切相关,受到生殖医学界重视的,临床上常用于诊断与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激素主要有六种,可分为两大类,其中的三种为蛋白类激素,由垂体前叶分泌,另三种为类固醇激素(也称为甾体激素),由性腺分泌。它们的来源及化学本质见下表:
表4.1生殖激素来源及化学本质
激素名称 黄体生成素(LH) 卵泡刺激激素(FSH) 催乳素(PRL) 雌二醇(E2) 孕酮(P) 睾酮(T) 分泌腺体或组织 垂体前叶(腺垂体) 垂体前叶(腺垂体) 垂体前叶(腺垂体) 卵巢、胎盘 黄体、胎盘 睾丸 分类(化学本质) 糖蛋白 糖蛋白 蛋白质 类固醇 类固醇 类固醇
以上六种激素习惯上将之归类为生殖激素,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激素之间关系非常密切,相互调控,并且受神经内分泌的调节。
神经内分泌是指神经系统对机体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整合作用。其中主要与下丘脑-腺垂体、下丘脑-神经垂体两个系统的活动有关。
生殖内分泌包括与人类性征发育、生殖过程有关的内分泌腺和相关激素。机体的生殖内分泌系统在下丘脑、腺垂体和性腺之间构成了在功能上互相调节(通过正、负反馈作用)、极为有效、灵活的机能轴,即: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机体的性征发育、生殖过程就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统一支配下,通过此机能轴,不断地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以适应环境刺激,使内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并实现对生殖功能的调节,从而使个体得以生存,种系得以绵延。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的正负反馈性调节机制如下(见图1): 1、高级神经中枢(皮层高级中枢和边缘脑)通过神经递质对下丘脑内分泌起调节作用; 2、在上述神经递质的调控下,下丘脑分泌各种调节性多肽,调节腺垂体的分泌功能; 3、腺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LH(黄体生成素)和FSH(卵泡刺激激素),以及PRL(催乳素);
4、促性腺激素(LH和FSH)使性腺得以发育,并实现其相应的内分泌功能,分泌雄性激素(T)、雌激素(E2)、孕酮(P)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催乳素(PRL)则作用于乳腺促进乳腺发育及发动泌乳。
5、性腺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组织器官,引起相应的性征发育及生理功能。同时也反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影响激素的释放反应,此即为激素的反馈效应。
18
大脑皮层中枢 神经调节
边缘脑 神经内分泌调节
下丘脑 (激素调节)下丘脑释放激素 垂体前叶(腺垂体) 卵泡刺激激素催乳素 性腺(卵巢、睾丸、乳腺等) 雌激素 雄激素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黄体生成素 孕酮 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 图4.1 下丘脑腺垂体腺轴作用示意图
二、各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一)女性生理周期相关激素(LH、FSH、E2及P)的生理功能及分泌调节
LH、FSH均系垂体前叶分泌的性腺激素,都为糖蛋白,前者分子约为26000,后者约为30000,受下丘脑分泌的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靶腺分泌的激素的调控。LH的生理在女性主要是促进排卵和黄体生成,以促进黄体分泌雌激素(E2)和孕激素(P)。FSH的主要生理作用在女性是促进卵泡成熟及分泌雌性激素。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雌二醇(E2)等雌激素的生理功能主要有:①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及功能形成,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维持,并与孕激素(P)协同配合,形成月经周期。②对代谢的影响:包括促进肝脏合成多种血浆中的转运蛋白,如运铁蛋白、甲状腺素结合蛋白、皮质类固醇结合蛋白等;可促进钙盐在骨上的沉积,促进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等。孕激素(P)的作用则主要为与雌激素协同作用于子宫内膜,形成月经周期;还可松驰子宫及胃肠道平滑肌,促进乳腺腺泡和导管的发育,促进水钠排泄,并在排卵后使基础体温升高约1℃。
青春期前,女性体内上述四种激素的含量均较低。但女性进入青春期(13-18岁)后,下丘脑出现约60-90min一次的强脉冲式GnRH分泌,促进腺垂体大量释入LH和FSH。女性内外生殖器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出现,周期性地每次出现一个成熟卵泡,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也出现与卵泡周期性变化有关的波动,形成月经及周期性排卵,标志着女性性功能发育成熟。月经周期中,排卵前分别由卵泡的内膜细胞及颗粒细胞合成分泌雌激素和少量孕酮,排卵后则由黄体颗粒细胞及黄体卵泡内膜细胞大量合成释放孕酮和雌激素。月经周期中卵巢内分泌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也受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内分泌细胞调节轴的控制,但不同于其他内分泌,其反馈调节方式较复杂,简述如下:①当前次月经中的黄体萎缩后,血中雌、孕激素急
19
剧下降,负反馈地促进下丘脑GnRH及垂体LH、FSH释放逐渐增多,刺激卵泡发育和雌激素分泌逐渐加,子宫内膜出现增生期变化;②随着卵泡发育成熟,高浓度雌激素反而对下丘脑GnRH 释放产生脉冲式强正反馈调节,并进而引起腺垂体LH、FSH分泌高峰,诱发排卵;③LH、FSH在排卵后迅速下降,排卵后破裂的卵泡形成的黄体在LH作用下,继续分泌雌激素及大量分泌孕激素,约于排卵后一周出现雌激素的第二次高峰及孕激素高峰,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变为分泌期;④若未受孕,则高雌激素水平在同时存在的孕激素水平协同下,对下丘脑及垂体产生负反馈调节,GnRH、LH和FSH分泌进一步减少,黄体萎缩,血中雌、孕激素骤降,子宫内膜也随之缺血、坏死脱落形成月经。下图总结了月经周期中有关激素浓度的变化。(下图4.2)
进入更年期的女性,随着其性腺功能的衰退,雌激素(E2)和孕激素(P)的分泌减少,对垂体分泌LH和FSH的负反馈作用消失,其血液中LH和FSH的浓度升高。
由此可以看出,女性血液中上述四种激素的水平,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及月经周期的不同期,有不同的参考范围。
图4.2、月经周期有关激素浓度变化示意图
(二)雄性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雄性激素主要是睾酮,其生理功能可概括为:①刺激胚胎期及出生后男性内外生殖器的分化、形成和发育,参与男性性功能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维持;②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同化作用,使机体呈正氮平衡,对男性青春期的长高起着重要作用;③促进肾脏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
睾丸的内分泌功能主要通过睾酮对下丘脑GnRH释放及腺垂体LH和FSH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来控制。LH可促进睾酮的合成、分泌,而FSH则在LH诱导分泌的适量睾酮参与下,促进精子的生成。非青春期睾酮分泌的昼夜节律不甚明显,清晨约比傍晚高20%。但进入青春期的男孩,GnRH出现约每2h一次的脉冲式分泌,特别在夜间尤著,促使LH及FSH释放增多。出现青春期特有的性腺及体格发育完善,第二性征的形成。男性青春期一般始于11-13岁,18-24岁发育成熟。老年男性随着性腺功能的衰退,睾酮的分泌减少,也会出现LH和FSH浓度的升高。 (三)催乳素(PRL)的生理功能及分泌调节
催乳素(prolactin,PRL)是由垂体前叶嗜酸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催乳素的主要作用为促进乳腺发育生长,发动和维持泌乳。在青春发育期,催乳素在雌激素、孕激素及其他激素的共同作用下,能促使乳腺发育;在妊娠期可使乳腺得到充分发育,为哺乳作好准备。妊娠期大量的雌激素、孕激素抑制了催乳素的泌乳作用;分娩后,雌、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解除了对催乳素的抑制作用,同时催乳素的分泌也大量增加,乳腺开始泌乳。此后,随着规律地哺乳的建立,婴儿不断地吸吮乳头而产生反射,刺激垂体前叶分泌催乳素,从而使泌乳可维持数月至数年。催乳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分泌的催乳素抑制因子与催乳素释放因子及其他激素的调节。左旋多巴及溴隐亭等药物可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5-羟色胺及某些药物(如利血平、氯丙嗪)等可促进催乳素的分泌;小剂量的雌激素、孕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催乳素,而大剂量的雌激素、孕激素则可抑制催乳素的分泌。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