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摘 要】中学体育教学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外,还要以实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的,使其成为具有高尚情感和道德修养及意志坚定的人。在中学体育课堂中,教师怎样紧紧围绕教材,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就结合本人从事体育教学的经验和思考谈几点丑见。
【关键词】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人文素养 一、中学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文素质的培养对青少年来讲非常重要,但遗憾的是,各中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尽如人意。 (一)道德素质呈现下降
在许多中学生身上已经很少能看到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尊老爱幼、谦虚礼让等一直为中华民族所自豪的品质。不少学生内心空虚,没有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水准下降,团结协作精神差,国家和集体观念淡漠。还有不少学生功利主义思潮蔓延,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生活品位较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生活懒,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目无组织纪律,违反社会公德。学生中的早恋、赌博、酗酒、打架等现象屡屡发生,在校生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
社会问题。
(二)人文意识欠缺
一些中学学校,强调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学生在学习期间较少接触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很少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不少学生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优良传统、科技发展缺乏认知,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方面没有达到中学生学生应有的水平,学生因缺乏必有的内涵而变得浅薄。 (三)心理素质低下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方面素质发展的重要基础,增强心理素质,应该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内容。然而,现在中学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诸如自信不足或自傲、焦急、自制力差、好冲动、抗挫折能力低、人际交往障碍等等。 (四)社会适应能力匮乏
有的学生在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埋头于知识的学习和的掌握,缺乏对社会历史、现实人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和实践。无论从理论知识从适应社会到与人相处、尤其在敬业、利益、合作、面对困难处境方面,令人堪忧。 二、体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优势
中学学校普遍将体育课程设置为公共课,在体育课程整体规划
中为学生设置了多个运动训练项目。体育运动的特点是竞争激烈、对抗性强。在激烈的竞技中,学生的技艺、战术、思想、风格将表现得十分显著,教师可以把握时机、顺势引导。 (一)体育教学可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第一,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体育教学的活动性需学生亲身体验实践,要求有组织、有纪律、密切合作、互相帮助,学生很容易表露自身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许多思想、态度和情感。教师从中可以了解学生的性格品质以及道德品质的优劣,针对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同观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第二,体育教学中的智力开发。体育教学是一种──三维立体的教学活动:聆听动作讲解、思想动作步骤、体验动作要领,是以思维活动为主,兼身体体验练习的一种教学。各种运动训练、竞赛都需要人脑的想像力,创造性思维,通过身体运动练习能够训练多向与单向的思维能力。在运动训练中,人脑的思维活动更积极,更主动,单向思维与多向思维经常交织在一起。实践表明,体育教学是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能够挖掘参与者的聪明才智。 第三,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历练。体育活动可产生“情绪改善”效果──疲惫性、愤怒性和抑郁降低,愉悦性提高,精力比原来充沛;平静性增强。体育活动可作为保持或增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一个重要的方法。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很好的利用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