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十一中教研

福州第十一中学教育教学信息技术研究处 20XX年11月29日 星期五 第82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福州第十一中学

从20XX年秋季起,我市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将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为了切实做好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我校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认识课程改革的背景,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确立现代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建立各学科课程改革研究小组,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以科研推进课改。高中新课程研究课题――教学实施、评价与管理(模块教学与学分认定、教学质量监控与考试、课堂教学方式与评价)。

为迎接20XX年秋季高中新课程启动为契机,树立新课程意识,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积极探索课改教学新模式,借助我校创建语言文字示范校平台,盘活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努力构建新型的学校教研文

化。

明确工作目标:1、以课程改革为主线,加强课改培训力度与

高初中教学衔接,做好师资队伍培训工作,组织各种新课程的校本培训、通识培训、学科培训等,提升广大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2、以校本研究为抓手,组织形式多样的专题研讨,特别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等经验交流,促进广大教师新课程实验能力的提高; 3、以专业化成长为目标,充分发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作用,大力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帮助教师提升自我专业化水平,丰富教学经验; 4、以课题研究

为平台,认真做好我校“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继续做好理解教育研究实验工作,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和教育信息化,重建学习型校园文化。 二、建立领导机构:领导小组负责人:俞黄榕,成员:陈学斌、刘秀玲、黄敏伶、社区一人、家长一人。

专家组负责人:陈学斌;成员:刘秀玲、黄敏伶、林秀云、王绮兰、郑祥明。 三、树立新课程观,做好培训工作。

(一)我校各学科成立了学科课程改革研究小组(以教研组为单位)。由学校相关学科的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和全体教师组成,集中解决学科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总结和推广课改成果。组织教师参加市教院举办的新教材培训。同时,派校长、骨干教师到兄弟省、市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实地考察,学习经验,收集相关资

料。购买和征订有关新课程实验的各种版本的书籍。从网络上收集相关资料。

(二)全体教师都是实施新课程改期的主力军,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首先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实施的共识。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与责任感,积极支持、理解并主动参与课程改革与新课程实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做好师资培训与培养工作。组织老师外出(四省市)学习新课程改革经验。06年6月,我校派出教学骨干前往江苏等地考察、学习兄弟省市的教学经验。

(三)推进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省、市、课程改革实施的有关文件。明确教学目标,把握住重点难点。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书籍及相关资料。

聘请专家莅校指导新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听报告、看录像,学

习关于课程改革的专家报告和讲座等。06年4月5日俞黄榕校长在校教工大会上要求我校要当好学校管理制度重建的样本;要当好学科教学的样本;要成为校本教研培训的样本;要当好新课程教学设备配置的样本。切实起到了实验示范和辐射的作用。高中课改是一次重要机遇,高中课改让所有的普通高中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始新一轮事业的奔跑、竞争,对每一所学校都是一次考验,甚至是一次重新洗牌的严峻挑战。普高新课程实验是一项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变革,任务重,责任大。我们既要克服恐慌心理,又要克服轻视心理,应认真研究、科学把握、稳妥推进,确保首轮

实验获得成功。06年8月2-3日我校召开以践行新课改,打造新品牌为主题的教育教学研讨会,研讨议题1.反思教学现状(师资队伍、学科教学管理和教科研)提出整改措施;2.作为 “福州市课改样本校”,如何贯彻新课改的精神与要求,切实落实新高一开局工作。3.提出针对初、高三工作的切实可行的措施。4.加强教研祖长队伍建设的建议。

2、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尤其在学科课程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贯穿研究性学习方式,利用图书馆,结合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3、改变课堂传授的教学方式,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让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实施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4、06年8月23--25日,新高一年段在闽清台山假日酒店进行为

期3天的新课程培训。参加对象新课程实验领导组成员、高一全体教师、部分教研组长。培训内容:学习文件福州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福州市普通高中学科课程设置和选课指导意见(汇编)、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新课程实施方案(汇编)、国家教育部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学科新课标、有关新课程实验的论文与材料、先行的四省市经验材料。传达精神我校外出江苏等地考察情况极先、参加各学科国家级研修、省级培训、市级培训情况交流、有关会议精神。我校共有8人参加国家级研修班培训、11人参加省级新课改培训、高一全体教师参加四级

培训。

(四)校本培训: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培训。 2、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英语培训。

3、对老师进行特长培训,以适应开发校本课程的需要。

4、继续做好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五)学科教学培训:

1、组织教师学习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以拓展与更新学科知

识、完善知识结构、探索研究性学习新模式的培训和以掌握学科新课程标准、分析新教材,明确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及要求等方面的特点和相应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培训。

2、成立各学科教研沙龙,建立培训、教学和教科研相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积累新经验。

3、组织新高一教师参加相关学科的培训,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4、每位教师撰写学习新课标、新课改论文,校内交流,汇编成册。 (六)对学生进行适应新课程实验学习方式的培训。 了解新课程的实验方案。 了解新课程的学分管理的特点。

行政班管理与选修班教学的操作方式相关问题。 选课指导。

(七)学科课堂教学改革。

1、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基本立足点,重在培养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

者”、“合作者”、“引导者”。 3、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

5、评价体系:一是逐步完善课堂评价,对学生实行多向评价,

多元评价,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二是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评价为导向促进教师教学。 (八)多媒体进教室

电脑、投影仪等屏幕进教室,为新课改提供物质保障。 加强信息技术的指导,本学期录用3位信息教师加强信息 队伍建设。

(九)课程的开发指导。

1.认真研究实验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教材体系。编写出合

适我校的校本教材。

2.校本课程的开发准确把握各学科各课程的特点,改变单纯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发,联系学校实际,增强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形成一批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高中新课改即将全面启动之时,我校已历兵秣马,未雨绸缪,邀请了市教育局中教处黄处长等领导,专家来校作课改讲座,开展校本培训,争取在课改的新起跑线上继续发挥领跑示范作用,创优晋级、晋级创优;践行新课改,打造新品牌成为每一个十一中人的光荣与梦想。

新课改中教师如何转变观念 ——海南考察之行的体会与思考

张 腾

任何一种事物当它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时,它就不得不进行变革,课程改革也是如此。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顺利进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投身于这场改革的洪流中才不至于落伍。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观念及具体操作的问题困扰着我们,此次海南之行解决了我们思想上、具体实施工作上的一些困惑。下面就此次之行做个总结。

根据课改目标和大纲的要求,新课程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而课改设想的实现,其关键在于教师,这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要实现这种转变,就在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1)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而这就得靠老师在学习中的引导。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教师不仅仅是指导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2)由“良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新课程追求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为此,教师有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教师要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与学生共同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3)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4)由“灵魂的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教学活动以师生共同探究人类共同知识经验、智慧、情感、价值观为主线展开,交往双方彼此真诚平等的心灵敞开,各种不同见解的相互碰撞,新异的思想火花不断产生,在交流中双方各自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在了解对方、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认识、发展了自己。 (5)由“一桶水”向“源头活水”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源头活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在教学结构上,由程式化、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创造意识。新课程标准要求

教师树立创造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树立创造意识,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模式。体现在教材的处理和使用上,要扩展教学内容,改善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创造性使用教材,将教学内容从书本、课堂扩展到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方面;体现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个别学习、分层自助学习、合作学习等。体现在教学任务目的上,教师不能仅把传授书本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多渠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学会多种处理信息的方法。 (6)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教育者应该正确认识和把握认识能力和人格品质教育的关系,通过学习活动全方位地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感体验。以愉悦的学习促成学习的愉悦,恰当运用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激励性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与能力。 (7)由“蜡烛”向“电源”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源源不断的“电源”,在照亮了世界的同时展现自己生命的光辉。这需要我们从学生的兴趣与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十一中教研福州第十一中学教育教学信息技术研究处20XX年11月29日星期五第82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汇报福州第十一中学从20XX年秋季起,我市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将全部进入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gn6y0a18l1qw0b8cvba7dd7d92wae01at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