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思路:
理论讲解——实践演练----评价
教材分析;色彩,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感觉得到它的存在。开设色彩课的
目的是了解、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逐步掌握色彩的变化规律,运用色彩造型的基本方法,达到较为完美地表现对象这一要求。所以色彩与素描是美术考生必须学习、研究和应予掌握的专业艺术语言,也是必修课之一。水粉写生作为学习色彩的必修基础课程,水粉静物写生更是水粉写生的基础。作为水粉色彩训练,需要它的理论性,作为写生作业,需要这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学情分析:
学生对水粉画基本没有什么了解,不知道什么是水粉画及其特点,更不知道其作画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粉画的相关常识,并掌握其作画方法 2、能基本完成一幅水粉画
教学重点:
水粉作画的方法及步骤
教学难点:
分析色彩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水粉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通过示范的直观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粉画的基本知识及绘画技巧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引入课题——黑色坛子的画法 二 结合内容介绍水粉画的有关知识并加以讲解
1介绍坛子的种类,区别陶罐和瓷罐的特点
2 水粉画基础知识
固有色——物体本来的颜色 环境色——物体所处环境的颜色
光源色——直接作用于物体的发光体的颜色
色调———色调是一幅色彩的灵魂,一组静物里每个物体的颜色都应该统一在一种
色调里
色彩关系——一组静物里各物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3 色彩的观察方法 4 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三 重点讲解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⑴构图起稿:用铅笔打轮廓,画准相互间的比例关系,找出各个不同物体的结构、
形体、透视关系。然后用单色画出大的明暗关系,对所有的暗部都要表现出来。一般采用赭石、群青、普兰、熟褐等颜料。
⑵铺大色彩关系:要将复杂的色彩关系简略,一般可先画出主体物周围的背景色
彩,然后再画出主体物的大色彩关系。
⑶深入刻画:刻画时从某个重要的部位开始进行,要注意物体的明暗转折,
要始终保持画面的黑白对比。逐渐丰富中间色调和亮部的细节,对投影和不同物体的暗部、反光要有深浅和虚实变化。还要注意局部的细节刻画要服从整体的大色彩关系,要求用笔、用色准确,色彩层次要衔接自然,质感的表现也要充分。
⑷调整统一:这一步从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形体结构关系、色彩的相互关系出
发,该加强的地方要加强,该减弱的地方要减弱。调整,实际上是对画面的进一步丰富、充实和统一,应在不破坏大色彩关系的前提下进行。
课堂练习摆好静物,学生作画。老师来回指导
四 课后作业:
结合本课所讲完成一幅水粉画: 基本要求:
a.对色调的观察分析与表现; b.对色彩冷暖的观察、比较与表现; c.对色彩互补规律的观察、比较与表现; d. 运用色彩的空间透视规律营造画面的氛围。
五 作业展评: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的方式。
六 板书设计:
水粉静物绘画方法与步骤 讲授新课 作画方法与步骤 内容:1、…… 1、构图起稿 2、…… 2、铺大色彩关系 3、…… 3、深入刻画 4、…… 4、调整统一
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阶段和高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例如色彩的冷暖,色彩三要素,色相,色彩的对比,中国古代绘画等等都有很多的了解,但是对于用色彩去塑造物体,非专业班的同学不是很了解,作为一般选修课程,学生会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大致了解作画步骤即可,不做更多要求。 效果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例如学习中的指导,学习后的互评,感觉大部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还好,但是动手能力就不太好,这也是以前从没画过的原因,要想让自己的作品满意,只能多练习,熟能生巧!专业生更该多练。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技法课,但是整个高中美术主要课程以学习怎样欣赏怎样提高欣赏能力鉴赏水平为主,有关用色彩才塑造物体学生从没有接触过专业训练。所以这节课要讲的浅显一些,学生能用色彩简单的塑造出物体即可,以适应大多数同学。
测评练习
1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给予指导,2 完成一幅作品后,采用互评、老师总结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既锻炼了语言表达又提高了绘画水平。
课后反思
1黑色坛子的画法是专业生必须掌握的技法,因为黑坛子在水粉写生里经常出现,并且黑色坛子会画了,其他颜色的也会举一反三,本课知识量比较大,我着重讲解了色彩关系里的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冷暖,对比与互补,色调,协调等,这是研究不同光线下物体色彩变化的基础,有利于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如何鉴赏绘画作品,体会绘画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2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一直在不断探讨当中。。
课标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简单的色彩知识,大千世界色彩变化的原理。从而为深入学习水粉画打基础。
能力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简单的色彩知识,并且能够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欣赏实践中,2通过学习能够按要求塑造出物体,并且能够有所创造。
情感目标;希望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陶冶情操,增强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