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神经系统功能
考 纲
第九单元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核心命题点: 1.反馈
2.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递质、受体、功能 2.特异与非特异感觉系统 3.肌紧张与腱反射
第三节 神经反射
1.反射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 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
感受器→传入f→中枢(单/多)→传出f→效应器
突触传递 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反射 NS的感觉功能 NS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 NS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脑电活动以及睡眠和觉醒 脑的高级功能
◎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辐散——见于感觉传导通路 聚合——见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环状——见于反馈的结构基础;后发放 平行
3.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先天、少数的、固定、低级 eg.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
□条件反射——后天、无数的、可消退、高级 eg.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
负反馈:
·定义:反馈信号能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 ·主要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举例:血压调节、体温调节、呼吸调节。 正反馈: ·定义: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主要意义:使某些生理过程一旦开始迅速加强直到完成。
·举例:正反馈参与的过程较少,典型的诸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分娩等。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特异性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1.特异性投射系统
——人体除嗅觉以外的各种感觉纤维,分别经脊髓和低位脑干,上传到丘脑的特异感觉接替核,换元后,再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感觉区,每种外周感受区域与大脑皮层感觉区之间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作用:引起特异的感觉。 特异性投射系统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感觉传导途径的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许多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多突触联系,抵达丘脑的髓板内侧核群(非特异投射核)后,换元,发出的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作用:不产生特异的感觉,而是维持和改变其兴奋状态。 【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比较】
比较要点 特异投射系统 起源 接受纤维投射 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 第二级特异感觉神经元的投射纤维 非特异投射系统 丘脑第三类细胞群 脑干网状结构的投射纤维
发出投射纤发出投射纤维点对点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反复换元并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维 受环境和药物影响
二、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1.内脏痛的特征 ①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而对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 ②常以缓慢,持续,定位不清楚的慢痛为主; ③常可出现牵涉痛。
2.牵涉痛 是指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定区,终止于皮层第四层 区域,终止于皮层各层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易受影响 生理功能 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皮层传出冲动 不易受影响
【临床常见内脏疾患的体表牵涉痛部位】
内脏疾患 心肌缺血 胃溃疡和胰腺炎 胆囊炎、胆石症发作 阑尾炎 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体表牵涉痛部位 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 左上腹和肩胛间 右肩区 上腹部或脐周(发病开始时) 腹股沟区 睾丸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
运动单位=α-运动神经元+肌纤维 eg.眼外肌(6-12) 三角肌(2000)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骨骼肌的牵张反射
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当其受到外力牵张而伸长时,能反射地引起该肌肉的收缩,称为牵张反射。
①肌紧张:维持人体正常姿势和进行其他复杂运动的基础。 (伸肌)
②腱反射:临床上通过检查某些腱反射以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状态. 减弱→反射弧受损; 亢进→高位脑中枢病变。
▲牵张反射的反射弧:
▲反射弧特点: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内
▲肌紧张的维持——γ回路
【腱反射和肌紧张的比较】
比较要点 腱反射 引起反射的刺激 有无明显的动作 完成反射的时间 实例 意义 快速牵拉肌腱 有 短 肌紧张 缓慢持续牵拉肌腱 无 持续进行 多突触反射
反射类型 单突触反射 肘反射、膝反射、跟腱(踝)反射 各种姿势反射(坐、直立、运动等) 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受损或中断,亢进姿势反射的基础,临床上检查肌张力与腱
表示中枢有病变
二、低位脑干(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 反射有相似的意义 (1)易化区→下行易化作用——增强肌紧张(兴奋γ-神经元)←占优势 (2)抑制区→下行抑制作用——降低肌紧张(抑制γ-神经元)
三、小脑的主要功能
四、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基底核病变:
1.运动过多,肌紧张降低→舞蹈病 2.运动过少,肌紧张增强→震颤麻痹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自主神经(内脏运动神经)的作用 ——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 2.交感和副交感系统的功能特征 ①紧张性支配
②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 ③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的影响 ④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交感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S——应急反应 ▲副交感兴奋:迷走-胰岛素S——安静,机体休整状态
起源 支配 效应 递质 受体
3.脊髓,低位脑干,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交感 起自脊髓T/L外侧柱 广泛——所有器官 反应弥散1:11~17 节前AcE,节后NE α、β 副交感 脑干S 局限——除外血管、汗腺 局限1:2 节前AcE,节后AcE M ①脊髓(低级中枢)——是排尿,排粪,发汗,血管运动等许多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 脊休克——脊髓横断后,排尿排便等脊髓反射暂时消失,但随后可恢复,只是不受意识控制。 ②延髓(基本生命中枢)——是心血管运动,呼吸功能反射调节中枢。 ③下丘脑(内脏脑)——是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eg.体温调节、水平衡、垂体激素分泌调节、生物节律控制等……
第七节 脑电活动以及睡眠和觉醒
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1.α——正常安静,清醒闭目时;
2.β——睁眼视物,或突然听到声音,或思考问题时; (大脑皮层兴奋的表现) 3.θ——困倦,缺氧或深度麻醉时出现; 4.δ——成人睡眠,清醒时无此波; 深度麻醉和缺氧也可出现
第八节 脑的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决定优势半球
练习题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 A.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 B.通过丘脑特异投射而发挥作用的系统 C.单突触接替的系统
D.阻止巴比妥类药物作用的系统 E.与感觉无关的中枢神经系统 『正确答案』A
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A.瞳孔缩小 B.逼尿肌收缩 C.肠蠕动增加 D.心率加快 E.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