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中国好字画鉴赏苏汉臣《婴戏图》
童年,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回去的时间段,也是每个人必然的经历,童年那种天真无邪,玩乐点滴,更是许多人依旧难忘的回忆。但童年,对于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来说,更是一种难以忘怀的回忆,在闰土没有到来时,他只能望着四脚朝天的天空,是一位少爷,不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闰土的到来,给他的童年带来了许许多多色彩斑斓的生活,在他今后的回忆中,亦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可是终究抵不过现实,当他称呼鲁迅“老爷”时,鲁迅知道,他不在是童年那个闰土呢?他失去了那份天真无邪的友情,身份的悬殊,将他们之间的情谊推至到了陌生的地步,无法挽回。想想这些无法挽回的画面,不如欣赏眼前这幅《婴戏图》画,来了结那童年的乐趣,与其纠结过去,不如潇潇洒洒地天真无邪一次。
“婴戏图”是以儿时玩乐情景为题材的中国绘画类型之一,为一项自宋代开始流行的重要画题。孩童形象最早见于秦汉以前的工艺艺术,以绘画呈现的例子可追溯至六朝。唐代时,以孩童玩耍情景题材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时有被发现。宋元以后,“婴戏图”题材作品 成果斐然。
北宋时期,是儿童题材发展的全盛时期,不但取材多样化,而且描绘技巧高超。有的采用鲜艳颜色以衬托婴孩游玩时的愉快心情,营造热闹快乐的气氛;有的利用简洁的线描,栩栩如生地刻画平民的市井风情。市井之民虽生于低下阶层,物质生活不甚丰富,但小孩的天真、贪吃贪玩的性情仍溢于纸上。在婴孩的形体构图方面,孩子面貌及身形比例准确,不再是“身小而貌壮”或“妇人之貌”。而且画家每每绘画小孩穿上轻纱薄衣,使观者能通过薄衣透视小孩丰满圆润的身段。婴孩面部表情亦十分丰富,喜怒哀乐活灵活现。宋代婴戏图的兴盛和成功,奠定了婴戏图的基础,亦创新了不少题材,使后世仿效之作甚多。
北宋时红红火火的画院,随着“靖康之变”而分崩离析。建都临安的南宋,像一只飘摇在风雨中一艘破船,时时都面临着倾覆的危险。当年在汴梁城里风风光光的体面画家,在曲终人散后,还有人追随至南宋朝廷,到绍兴画院复职,苏汉成便是其中一位。
苏汉臣(1094-1172),汴梁(今河南开封)人,一说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宣和年间画院待诏。南宋绍兴年间复职,孝宗隆兴初因画佛像称旨,补承信郎,师刘宗古,工画道释人物,尤擅画婴孩。
《婴戏图》是苏汉臣所作的儿童嬉戏画中其中一幅佳作,画面上两个胖乎乎的童子。一童子正在躬腰,张开双手小心翼翼地走向歇在花蕊上的蝴蝶,那种可掬的憨态,认真谨慎2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的神情,跃然纸上。
另一童子,坐在地上,一手握着扇柄,一手按住扇面,可能是扇下了正在扑着的蝴蝶,所以他侧身望着他的同伴,看他如何捉住那只蝴蝶。从他的眼神来看,不仅仅是关注,更是一种得意,好像同他在挑战,我已经扑着了,你呢?一种,看你怎么弄。
看着这两个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儿童,令人涌动对孩提时代的温馨回忆,只可惜,那样的日子,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伴随着岁月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再也不会回来了,就像鲁迅和闰土也是这样,或许我们身边任何一个人都是这样,包括自己,只是每个人的童年生活所经历都不一样。
人生有时候都是需要经历一些才能从中懂得一些可贵之处,童年的时光,已经被无情的岁月带走了,可我们仍然要坚持走向明天。
此幅《婴戏图》被画家描绘得栩栩如生,情感真实,线条刚劲、柔和,着色鲜艳、体态如生,画面逼真,仿佛描绘的就是身边自己。
画家苏汉臣对儿童的关注似乎太少了,偶尔出现,也只是一种陪衬,一种点缀,真正怀着一颗爱心、一颗童心未泯来大量描绘儿童,苏汉臣似为第一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