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 读后感
极端天气大量出现 ,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类。 地球上生活的人类急 剧膨胀,人类的种种行为导致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加剧地球上冰川融 化,温室效应加剧了大海里在低温高压下古生物化石所产生的甲烷气 体的释放。而且,甲烷破坏臭氧层的力量是二氧化碳的 16 倍,所以 就更加剧了地球的变暖。于是乎,高温,大风,暴雨,泥石流,干旱 就全都来了,今后极端天气还会更加严重。
另外,今年的极端天气不能说完全是全球变暖造成的,但可以说 是全球变暖促成的。 今年的极端天气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既太平洋 赤道带区域水温上升,导致太平洋区域气候异常,出现极端天气。厄 尔尼诺现象据说每隔 2-
7 年就会出现一次, 打破常规气候。 厄尔尼诺 现象的出现有两个原因,我
个人认为是无法确定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一,是由于太平洋赤道带洋流的流向逐渐堆积了水温, 从而导致了厄 尔尼诺现象 ; 二,是海洋水温本身受整体环境影响,逐渐增温,最后 导致厄尔尼诺现象。
但无论是哪一个原因,全球变暖的大环境注定是会加速厄尔尼诺 现象发生的频率——只要太平洋海水温度提升到一定条件, 就一定会 有厄尔尼诺现象发生。
所以说,虽然不是全球变暖造成了今年的极端天气,但全球变暖 促成了今年的极端天气。
但并不是说全球变暖跟其他极端天气没有关系。最近几年的台风 就是全球变暖造成的。厄尔尼诺是不会产生台风的。
北半球多国遭罕见暴雪侵袭,已造成百余人死亡,印度、韩国等
国也出现极端天气 ; 南半球则暴雨成灾、洪水泛滥,上百人丧生。专 家称气候变暖致大量海水蒸发, 大气中水汽增多, 容易导致极端天气。
2.
《极端的天气》读后感
今天我又要写读后感了, 可是写哪本书好呢 ?我在书架上找了又找, 忽然,一本叫做《极端的天气》的书吸引了我的目光。
这本《极端的天气》总共介绍了四种天气:干旱,洪水,龙卷风 和飓风,这四种天气都有着极大的危害。比如干旱发生时,土地非常 干燥,河流湖泊干涸,土壤干裂,导致庄稼枯死,动物因为缺少水和 食物而死亡,树木变得极其干燥,因此森林大火极易发生,它会烧死 动
物,烧毁人们的家园。
此外我很早就听说云能预测天气,可总是不明白为什么,自从看 了这本书,不光知道了为什么,还会观测哩,因为下雨的云有几种, 不下雨的云也会有好几种。
我觉得这本书很好,因为它上面有知识,真实的照片,还能教人 们如何写说明文呢……
这就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地理丛书》中的《极端的天 气》,我希望这样好的书要多出 !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 容启发而
引起的思考与联想, 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 也 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讽刺。读后感 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基本属于议论范畴, 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 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 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 [1] ”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 基础。走马观花地读, 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 哪能有“感”? 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 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 要弄清它的论点 (见解和主张 ) ,或者批判 了什么错误观点, 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 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 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 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 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 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反映了什 么样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 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 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 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 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 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 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 中心,切
不可面面俱到, 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 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 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 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 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 “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 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 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 病是叙述不简要, 实际上变成复述了。 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 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 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 ( 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 ) 、相反联想
(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 ) 、相关联想 (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
性) 、相承联想 (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 ) 、相似联想 (联想的事物 之间具有相似性 ) 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 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 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 ; 还可以用自己的
感受 (一两个词语 )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 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 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 什么是次要的, 力求做到“读” 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 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 ; 只有 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 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 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 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 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 要写得有真情实感。 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 绝非“检讨书” 或“保证书”。
③ 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 读者。 ④ 禁止写成流水账 ! 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 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 内容
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 作一番分析 ;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 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 ; 对寓 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 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 子可称为 \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 \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 可以在篇首, 也可以在篇末或 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 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 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 读后感
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 就事论事撒不开, 感不能深入, 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 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 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 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 “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 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 是对基本观点 (即中心论点 ) 的阐述,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使
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 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 为基本观点服务。
(5) 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
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 \简述原文 \一般在\亮明观点 \前,但二者先 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 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 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读要少, 要善于灵活掌握。 比如,“简述原文” 一般在“亮 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 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 就不必再 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 \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 \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 \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 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 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 正确理解 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 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 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 ; 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不同的人从不同 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 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 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 \露馅\,认识到掌握真 才实学的重要性, 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 就 可
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 不能搞华而不实, 否则会 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 ; 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 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 \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 为南郭先生一 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 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 打破\铁饭碗 \,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 为初学者, 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 要注 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 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 从众多的头绪中 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 \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 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 \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 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 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 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 以及原
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 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 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 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 文的具体内容, 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 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 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 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 表述
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 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 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 是对基
本观点 (即中心论点 ) 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 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 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 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 有 真情
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 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 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 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