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2024.11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9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富”。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
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有重要意义。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关键性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
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情的人,但也往往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不愿执行。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久而久之,参与的热情也会逐渐削弱。
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公益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
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时,政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响应,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环保网络。
(取材于姜朝阳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可以更广泛地将
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从而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减少污染治理投入和环境监管成本,更好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垃圾量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递增。采用科学的手段消纳这个极大的污染源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保护课题和社会经济课题。
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前提。在我国城市垃圾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含有许多可再利用的物质,如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通过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管理,可将之再利用,转化为商品,变废为宝,创造出新的价值,成为环境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同时还可促进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进程,有力地促进废弃物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垃圾处理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必须在相关产业政策指导下发展,也要靠政府的投资及财税政策扶持。生产单位是实现垃圾减量化的主力军,也是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者和受益者。例如在产品包装上,生产单位应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并标注宣传环保理念及分类回收方式的字样,加强对消费者的环保教育,使企业全面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可以向企业征收产品包装税,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重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效率。
(取材于赵雪梅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旧金山是美国第一个通过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的城市,强制性要求企业和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并通过调控垃圾清运费来鼓励和督促居民减少生活垃圾。日本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市民如违反分类规定乱扔垃圾,就会被拘捕并处以巨额罚款。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通过立法对投放垃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是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必由之路。
当前,“垃圾围城”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虽然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投放表示理解和支持,但还没有养成习惯,实际践行度普遍较低,立法强制施行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2024年7月1日起,上海开始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经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明确了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规定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单位和个人可处以罚款。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处罚不是目的,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明确垃圾分类是法定的职责,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应该依法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从该《条例》施行三个多月的实践来看,垃圾分类对市民生活习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达到更好的效果,上海市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多渠道全覆盖宣传等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准确地参与垃圾分类。同时,社区建立了居民垃圾分类档案,以实现生活垃圾投放可追踪溯源,责任落实到一户一家。
垃圾分类正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步入对垃圾强制
分类立法的行列中来。
(取材于王薇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但只要投放到了正确的位置就会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 B. 公众普遍欠缺环境意识,证明了过去我国采取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是错误的。 C. 居民坚持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不能光靠热情,还要改变图省事、图省钱的习惯。 D. 民间环保组织在制定和实施垃圾分类政策法规的工作中,没尽到职责和义务。
2.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的好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 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废弃物。 C. 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认为,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城镇居民的责任大于农村居民。 B. 材料二用数据表明,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环保意识减弱了。 C. 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具有再生经济价值”的看法一致。 D. 两则材料都认为垃圾分类工作要依赖民间力量,减少行政干预。 4. 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经济处罚是对垃圾分类投放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的有效手段之一。 B. 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必须通过立法手段迫使居民改变原有的习惯。 C. 在上海,产生垃圾者若未能将垃圾准确分类投放,有可能会被追责。 D. 最后一段用“必答题”为喻,凸显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范围将更大。
5. 当前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公众、企业和政府分别做出哪些努力?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 【答案】1. C 2. B 3. C 4. D
5. ①公众方面: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愿意付出;提高对垃圾分类标准和方法的掌握水平;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放。②企业方面:以循环经济理念进行管理;提升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水平,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③政府方面:制定垃圾处理相关产业政策、投资及财税政策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扶持;通过立法和执法对垃圾投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对全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 【解析】 【1题详解】
3)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常见的错误类型有:(1)无中生有(2)混淆范围(夸大其词(正反混淆(5)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6)以偏概全(7)张冠李戴(8)由或然推出必然(9)由未
B. 可以杜绝城市污染。 D. 可以促进技术发展。
然推出已然 。
A项,“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但只要投放到了正确的位置就会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表述绝对,原文说“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可见选项偷换了概念,“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文中说“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富’”,可见,只是从“再生资源”的角度而言,才有可能成为“财富”,有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废弃物。
B项,“公众普遍欠缺环境意识,证明了过去我国采取政府主导工作模式是错误的”,表述绝对,原文说“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但并不是说工作模“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式是错误的;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可见程度表述过重,只是说“一般居民……欠缺”“广大农村居民……淡漠”。
D项,“民间环保组织在制定和实施垃圾分类政策法规的工作中,没尽到职责和义务”,表述绝对,原文说“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公益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
不畅通”,可见还是尽了些职责和义务的,只不过仅限于宣传教育工作,缺乏参与的途径,发挥作用的渠道不畅通。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
B项,“可以杜绝城市污染”,表述绝对,原文说“可以更广泛地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从而降低废弃
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减少污染治理投入和环境监管成本,更好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可见并非“杜绝”,而是“降低”“减少”,更好地保护。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
A.项,“材料一认为,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城镇居民的责任大于农村居民”,表述绝对,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可见并非说城镇居民的责任大于农村居民,联系生活考虑,责任应该同等重要。
B项,“材料二用数据表明,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环保意识减弱了”,表述绝对,原文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垃圾量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递
的增。采用科学的手段消纳这个极大的污染源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保护课题和社会经济课题”,可见并非意识弱了,只是说垃圾量递增了。
D项,“两则材料都认为垃圾分类工作要依赖民间力量,减少行政干预”,表述不当,材料一说“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时,政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响应,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环保网络”;可见是“全社会的力量”,并非依赖民间;而材料二 “政府可以向企业征收产品包装税,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重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效率”,可见主要从企业商家角度而言;材料三则强调通过立法来行政干预,可见“依赖民间”“减少”等处的表述均不当。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有可能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
D项,“用’必答题’为喻,凸显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范围将更大”,表述不当,原文结尾段说“垃圾分类正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步入对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行列中来”,可见最后一段用“必答题”为喻,并非凸显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范围将更大,而是说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迫切性、强制性。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材料要点的能力。属于综合能力考查,做这道题首先要细读文本全面提取信息,然后准确筛选,最后加以整合概括。本题可以先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对照文本圈定信息源。然后题干“需要公众、企业和政府分别做出哪些努力”中提炼出可供以后使用的有价值的方法技巧为:几个对象几层意思;“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这个答题区域不可忽视;“当前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这个内容是答案对应的话题,且忌答非所问。这道题一定要分点作答。按照题干所给的三方面作为三大层次,每一方面再对应小的信息点。
第一方面——公众。相关的信息在材料一的第2、3、4段,给定的是公众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正面提出举措即是答案。比如“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得出答案点“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而不愿执行”,得出答案点“愿意付出”;“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得出答案点“提高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