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1 家国情怀 祖国认同
1.(2017·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4)《训约十四条》记载:“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据此,中国古代族规起到的直接作用是( ) A.维护家族团结和睦 B.灌输儒家伦理道德 C.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D.强化家国一体观念 答案 A
解析 材料的族规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隐含着儒家教化,与题干要求“直接”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族规通过稳定家族,进而起到稳定统治的作用,与题干要求“直接”不符,故C项错误;家国一体观念是通过族规间接体现的,与题干要求“直接”不符,故D项错误。 2.(2017·河北唐山二模,24)中国许多家族都有叙家谱、族谱的习惯,著名的有“孔氏家谱”,在南方一些地区至今仍对“叙谱”情有独钟。这种对祖先的崇拜本质上体现了中国( ) A.农耕文化的传承性 B.宗法制度的优越性 C.家国情怀的普遍性 D.国民心理的劣根性 答案 A
解析 中国农耕文化集合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对祖先的崇拜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对后世的影响,故A项正确;宗法制度春秋时期已开始瓦解,故B项错误;家国情怀与材料不符,材
料强调的是家族情怀,故C项错误;对祖先的崇拜不是国民心理的劣根性,故D项错误。 3.(2017·湖南益阳高二文科第一学期期末,1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这些诗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 ) A.勤劳勇敢的精神 C.耕读情怀 答案 D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和耕读情怀,故A、B、C项错误;“哀民生之多艰”“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丹心图报国”“苟利国家生死以”体现了对国家民族的热爱,故D项正确。 4.(2017·广东揭阳一模,28)容闳(1828~1912),毕业于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 ) 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 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 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 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容闳“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可得出不是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在材料中肯定了义和团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出他认为光有爱国主义情感还不够,还要青年对此进行理性的引导,才不会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成为“乱民”,故B项正确;据材料“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可得出不是纳入政府的领导,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出要引导的是民众的“民气”,而不是行动,故D项错误。
5.(2017·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模拟,11)下图为民国初年上海市场进口日纱销售数据统计,导致上海市场日纱销售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B.艰苦奋斗的精神 D.家国情怀
A.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 C
解析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能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导致上海市场日纱销售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导致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不是日纱销售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民国初年,由于民众反对“二十一条”,对日货的抵制,导致日纱销售量下降,故C项正确;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故D项错误。
6.(2017·广东梅州一模,27)根据现有资料发现,梁启超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最早出现“四大文明古国”之说,把中国和埃及、巴比伦、印度一起并称四大文明古国。当时他提出“四大文明古国”是( ) A.用全球史观阐述世界历史 B.表达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 C.以亚非文明抵抗西方文明 D.倡导维新变法,重现民族辉煌 答案 B
解析 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并没有用全球史观阐述世界历史,诗中用戏剧性的手法阐述了世界历史、地理、世界局势、中国处境、救亡图存、大同理想等,故A项错误;诗中提出“四大文明古国”,通过古今中国的地位落差,表达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以亚非文明抵抗西方文明,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梁启超借此改良家国,实现表达民族复兴的愿望,故D项错误。
7.(2017·天津红桥一模,12)2016年天津博物馆举办了《家风耀中华》主题展览。展出的400余件珍贵图片和文献,展现了古代先贤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革命先辈言传身教的崇高风范、历史名人恪守传承的人生境界和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做人操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风与国风】家风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中,彰显着国风与国魂。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第二十章
(1)“仁”的思想影响着中国每一个家庭,它有助于构筑怎样的家风文化?
【家风与党风】不管是在金戈铁马的战争岁月,还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共产党人始终引领着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
1921年远在苏联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的张太雷在家书中写道:“没有国家民族的昌盛,就不可能有家庭和个人的幸福。”在张太雷牺牲后,他的女儿正是怀揣这封家书,一路追随父亲的脚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家风与民风】 家风文化反映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
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出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培养孩子树立国家思想,树立自尊、自由、自治、讲权利、讲义务等新的思想道德观念。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的社会条件和深远影响。
答案 (1)文化:“仁”就是爱人,人与人相互爱护,融洽相处,有助于构筑和谐和睦的家风文化。 (2)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条件: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国家民族意识增强;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式学堂的创办促进民主自由等思想的传播。
影响:有利于培养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新公民。
解析 (1)根据所学儒家的“仁”即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爱护,有助于构筑和谐家风。 (2)根据所学,得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3)第一小问条件,紧扣20世纪20年代这个时间概念,在这个时空坐标之下所发生的历史大事均可以纳入体系,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等内容从其影响的角度均可回答;第二小问影响,根据“中国家庭教育”可知,只可能是家庭个人和公民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