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外侧纵束的纤维
35.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接受 ( ) A. 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的纤维
B. 脊髓丘脑束和外侧丘系的纤维 C. 脊髓丘脑束和外侧纵束的纤维 D. 脊髓丘脑束和三叉丘系的纤维 E. 内侧丘系和三叉丘系的纤维 36. 基底核包括 ( )
A. 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和屏状核 B. 尾状核、苍白球和屏状核 C. 尾状核、壳和屏状核 D. 尾状核、苍白球和杏仁体 E. 尾状核、壳和杏仁体 37.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 ( )
A. 位于中央后回及旁中央小叶后部 B. 其锥体细胞发出轴突,形成锥体束 C. 中枢的上部与上部肢体运动有关
D. 骨骼肌在此中枢的投影大小与该肌的体积有关
E. 一侧运动区支配同侧肢体运动 38. 大脑皮质躯体感觉中枢 ( )
A. 位于中央前回及旁中央小叶前部 B. 接受对侧背侧丘脑腹后核的纤维 C感觉对侧半身浅、深躯体感觉
D. 身体各部在此区的投影如一正立的人形 E. 头部则是倒置的 39. 视觉中枢位于 ( ) A. 额中回后部
B. 额下回后部 C. 颞横回
D. 距状沟内侧皮质 E. 角回
40. 听觉中枢位于 ( ) A. 颞上回
B 缘上回
C. 颞横回 D. 角回 E. 额中回后部 41. 内囊 ( )
A. 是位于基底神经节之间的一宽厚的白质层 B. 可分为前肢、后肢和膝 3 部 C. 前肢内有皮质核束 D. 膝部有皮质脊髓束
E. 一侧内囊病变可引起同侧偏身感觉缺失 42. 脊髓 T2 节段病变 , 损伤左侧薄束后出现 ( ) A. 左侧乳头平面以下躯体、肢体痛、温觉障碍
B. 左侧上肢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障碍
C. 左侧下肢及躯干下部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障碍
D. 右侧乳头平面以下躯体、肢体痛、温觉障碍 E. 右侧上肢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障碍 43. 视交叉损伤,病人表现为 ( ) A. 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B. 双眼鼻侧视野偏盲 C. 双眼全盲
D. 双眼左侧视野偏盲 E. 双眼右侧视野偏盲 44. 脊髓白质 ( )
A. 为神经元集中的部位 B. 前索为运动性的
C. 后索与感觉有关
D.T1-L3 节段侧索为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E. 以上都不对
45. 薄束( )
A. 由同侧 T4 以下的脊神经节中枢突组成
B. 由同侧 T4 以上的脊神经节中枢突组成
C. 由对侧 T4 以上的脊神经节中枢突组成
D. 由对侧 T4 以下的脊神经节中枢突组成
E. 传导痛、温觉和精细触压觉
46. 大脑脚( )
A. 为脑桥腹侧的纵行隆起 B. 其间的凹陷为脚尖窝 C. 滑车神经从其外侧出脑 E. 是大脑的一部分
47. 红核 ( ) A. 属脑神经核
B. 位于下丘平面 C. 占据被盖的中央 D. 与内脏运动有关 E. 与内脏感觉有关
48. 在延髓,损伤左侧脊随丘脑束可导致(
A. 右侧躯 干、肢体痛、温觉障碍
B. 左侧躯干、肢体本体感觉障碍 C. 左侧躯干、肢体痛、温觉障碍 D. 右侧躯干、肢体本体感觉障碍 E. 以上都不对
49. 与舌咽神经无关的核团是( )
A. 上泌涎核 B. 疑核
)
C. 三叉神经脊束核 D. 孤束核 E. 下泌涎核
50. 不是白质的结构有( )
A. 皮质 B. 内囊 C. 髓质 D. 视束 E. 胼胝体
51. 不属于下丘脑的结构是 ( ) A. 松果体
B. 乳头体 C. 灰结节 D. 视交叉 E. 漏斗
52. 外侧膝状体 ( ) A. 属背侧丘脑的结构
B. 是听觉通路上的中继站 C. 接受视束传入的纤维 D. 发出纤维投射至颞横回 E. 接受下丘臂的纤维 53. 分布于胃的神经是 ( ) A. 第Ⅲ对脑神经
B. 第 V 对脑神经
C. 第Ⅶ对脑神经 D. 第Ⅸ对脑神经 E. 第 X 对脑神经
54. 传导面部痛、温觉的纤维束是 ( ) A. 内侧丘系
B. 薄束 C. 脊髓丘系 D. 三叉丘系 E. 皮质核束
55. 支配三角肌的神经是 ( ) A. 正中神经
B. 颈神经
C. 腋神经
D. 桡神经
E. 肌皮神经
【B 型题】
A. 臀上神经
B. 臂下神经
C.闭孔神经 D.坐骨神经 E. 股神经
1. 支配臀大肌的是 (
)
2. 支配缝匠肌的是 ( )
3. 支配股二头肌的是 ()
4. 支配股四头肌的是 ( ) A. 圆孔
B. 卵圆孔
C.棘孔 D.茎乳孔 E. 颈静脉孔
5. 迷走神经出颅的部位是 ( 6. 舌咽神经出颅的部位是 (
7. 面神经出颅的部位是 ( 8. 下颌神经出颅的部位是
( A.C4-T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