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传统管理的盲点在于向来不考虑人的成熟度高低,而总是把人当成不成熟的个体加以对待,这就必然影响人们的积极性。
C、管理者应根据人的成熟程度,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并创造条件使人在工作中得到锻炼,促其成长、成熟,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否则,人们就会变得忧虑、沮丧,并会以违背组织目标的方式行事。
2.“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相应管理措施 ①管理重点的转变。 ②管理者职能的改变。 ③奖励方式的调整。 ④管理制度的更新。
3.对“自我实现人”——Y理论的评价
① “自我实现人”假设的提出,有助于加强对当时历史背景下人性的认识和行为积极性的调动。P54
② 麦格雷戈提倡的Y理论,重视人们内在的精神需要尤其是高层次、高境界的自我实现需要,这无论是对只重视外在诱因的X理论,还是仅重视了部分精神需要的人群关系理论而言,在揭示人性的深刻性、全面性以及相应管理措施方面都是一个进步。P54 ③人虽非天生懒惰,但也不是天生勤奋的。
④人的发展也不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而是受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大小系统中的诸多因素影响制约的。 (四)“复杂人”的假设
1.“复杂人”与超Y理论的基本观点(祥见P55)
①人的需要是丰富而 复杂的,且各不相同,需要的层次也因人而异。 ②即使在同一时间内,人的需要和动机也有所不同并发生变化。 ③人的需要和动机会随着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④需要和动机不同,就会对不同、甚至是同样的管理方式产生不同的反应。 2.“复杂人”假设的相应管理措施
①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提高管理效率。
②根据组织情况不同,采取弹性、应变的领导方式,以提高管理效率。
③善于发现员工在能力、动机、需要、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和奖酬方式。 3.对“复杂人”——超Y理论的评价
①主张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人采取灵活机动的管理措施。该观点具有辨证思想。
②“复杂人”的假设只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的一面,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性中存在的共性和普遍性。
(五)“文化人”假设与组织文化理论 1.“文化人”与组织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人的行为及价值取向,是由所处的文化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行为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文化人”。
(2)提出“7S”管理模式,即企业组织成败的关键有7个因素:战略计划、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硬件因素) 体制、作风、技巧、共同的价值观(软件因素)
(3)认为人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是由所处的组织文化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人的行为
(4)组织文化,又叫企业文化、公司文化。一般指一个组织内部人们共同遵守、奉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传统作风,制约着一切管理政策和措施。其中价值观是核心内容。在我国称之为“企业精神”,在日本一般叫“团对精神”。
(5)倡导管理者应创建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组织文化并以其引导人、约束人、凝聚人、塑造人
2.“文化人”假设的相应管理措施 (1)对员工实行长期或终生雇佣制
(2)重视培训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需要的人才 (3)加强对人的经验和潜在能力进行诱导
(4)组织决策应采取集体研究和个人负责的方式 (5)注意创建融洽、平等的上下级关系。 (6)大胆引进没有经验的新人员。
3.对“文化人”评价——组织文化理论的评价
(1)对组织文化对人性和行为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规范功能的认识,无疑是对人性认识和相应管理的又一次深化,被管理界视为组织的精神支柱和管理的灵魂,是现代组织走向成功的一种意识革命。
(2)对管理者而言,难于解决的问题是,应当如何根据组织的内外条件如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组织的性质和自身的工作条件、员工的素质条件去创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才能真正实现上述功能。显然,这是该理论必须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的课题。
第三节 对西方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借鉴与思考
一、有必要加强对人自身本性尤其是组织活动中人性的研究
(一 )人是管理中的首要且核心要素,因而对人的本性及行为的研究与管理理应是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
(二)上述五种人性假设,都只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某种层面上,从某个角度对人性的透视,在中国特色背景下的人性与其相同的共性和相异的特 性何在,仍有待加强研究。
(三) 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实际是指管理者对职工需要和劳动态度的看法,并不涉及职工其它方面的态度和观点,因而哲学意义上的一般人性和组织活动中的具体人性的异同仍需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二、须加强对现实人性的引导
(一) 一方面,管理活动要以对现实人性的理解为基础,另一方面,现实人性的形成和发展又要受所施行的管理制度和方式等管理活动本身的制约为此,管理者应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注重通过管理活动如制度、方式等去疏导、促进人性的健康成长。P58
(二)加强与员工的交流与沟通,把握住员工真实人性的脉搏,提升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需求层次与水平,创造机会和条件,尽量满足其既有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又有利于个人人生目标实现的合理的人性需求。
三、重视吸纳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合理内核
(一)认为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人能自我控制、自我指挥,并有无穷的智慧和潜力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界对人的价值与尊严以及人在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有了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以发挥人的内在动力我4重点的一套较为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这对提高管理实践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 揭示并强调了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的,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对人性健全发展的影响作用。这对我国目前,仍在这方面处于盲区而陷入迷茫与困惑的管理者是一种警示和启迪。如:麦格雷戈和阿吉里斯的部分观点。
(三) 泰勒在人的生理机制和劳动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发展的科学管理原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已成为现代管理的基本思想。
(三)西方管理心理学家深入实际,亲临现场进行观察、访谈、实验研究的研究作风,注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主观假设与客观验证相统一的工作方法等也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管理
一、教学目标:了解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基本问题,掌握群体心理与行为中影响制约、改进管理效益的条件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群体的概述
一、群体的涵义及种类 (一)群体的涵义及特征
群体是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共同目标的人群集合体。群体有下述主要特征:有共同目标,且由群体成员合作来完成该目标,这是构成和维持群体的基本条件;群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结构,有共同制定并遵守的规范和规则;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群体是一个组织,每个成员都在群体中担当一个角色、执行一定任务。
(二)群体的种类
1.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3.永久性群体和临时性群体 二、群体的要素157 三、群体的功能168 (一)正式群体的功能 (二)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三)管理者对引导和利用
第二节 群体的内聚力
一、群体内聚力的涵义
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它是维持群体存在、增强群体作用、实现群体目标的必要条件。内聚力高的群体,通常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二、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188
第三节 群体的冲突 一、群体冲突的性质
从性质上看,通常有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两种。两种情况下的冲突各有如下特点:194 二、群体冲突的处理方法207 三、群体冲突的预防办法
第四节 群体的意见沟通
一、群体意见沟通的涵义及作用 (一)涵义
是指群体中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观点或交换情报信息的过程 (二)作用212
二、群体意见沟通的种类
三、群体沟通的阻碍及其改善 (一)造成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 (二)改善沟通的方法 (三)良好沟通10戒
四、群体意见沟通的形式 五、影响改变他人行为的方法 (一)权威法 (二)胁迫法 (三)操纵法 (四)协助法
第四章 个体心理与管理
一、教学目标:了解对个体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的基本因素,掌握相应管理心理策略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个体行为的基础与管理 一、个体生活背景与管理 (一)个体生活背景因素 1.性别--天花板效应 2.年龄
3.婚姻状况 4.家庭结构 5.工作年限
(二)管理者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从人事档案和其它途径获取个体生活背景资料。
2.注意详细考察、分析个体生活背景因素以作为选拔、任用员工的有效依据 之一
3.注意通过个体生活背景因素了解、分析、预测和解释员工工作行为,为实施有效管理创造良好前提
二、个性差异与管理
(一)管理者重视员工个性差异的必要性
1.甄别组织中每个成员的个性类型和品质,以便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地做好思想教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