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37
硝化甘油
硝化纤维素 [ 干的或含水
(或乙醇)< 25%] 硝化纤维素(未改型的,
硝化三丙醇; 甘油三
硝酸酯
55-63-0
1 1
38
或增塑的,含增塑剂<
18%)
硝化棉
硝化纤维素(含乙醇≥
9004-70-0
1
39
25%)
40 41
硝化纤维素(含氮≤
12.6 %)
硝化纤维素 (含水≥ 25%) 硝化纤维素溶液(含氮量 42
≤ 12.6 %,含硝化纤维素
≤ 55%) 硝酸铵(含可燃物>
43
硝化棉溶液
9004-70-0
10
50 50
50
4.1.3 %,包括以碳计算的任
何有机物,但不包括任何
其他添加剂) 硝酸铵(含可燃物≤
0.2 %) 硝酸铵肥料(含可燃物≤
0.4 %)
硝酸钾7757-79-1 1,3- 丁二烯 二甲醚甲醚115-10-6 甲烷,天然气
氯乙烯 氢
液化石油气(含丙烷、丁
烷及其混合物)
石油气(液化的)
乙烯基氯 氢气
1000 联乙烯
50
6484-52-2
5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6484-52-2
50 200
106-99-0 5
74-82-8 (甲烷) 8006-14-2 (天然气)
75-01-4 1333-74-0 68476-85-7 74-98-6 (丙烷) 106-97-8 (丁烷)
50 50 5
52 50
53 54 55 56 57
一甲胺 乙炔 乙烯
氧(压缩的或液化的)
苯
氨基甲烷;甲胺
电石气
74-89-5 74-86-2 74-85-1
5 1 50 200 50
液氧;氧气
纯苯
7782-44-7 71-43-2
58 59 60 61 62 63
苯乙烯
丙酮二甲基酮67-64-1 2- 丙烯腈 二硫化碳 环己烷 1, 2- 环氧丙烷
乙烯苯
500
丙烯腈;乙烯基氰;
氰基乙烯
100-42-5 500
107-13-1 75-15-0
50 50 500 10
六氢化苯 氧化丙烯; 甲基环氧
乙烷 表 1(续)
110-82-7
75-56-9
序号 64 65 66 67 68 69 70
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
甲苯 甲醇
汽油(乙醇汽油、甲醇汽
油)
乙醇
乙醚二乙基醚60-29-7 乙酸乙酯醋酸乙酯141-78-6 正己烷
别名
甲基苯;苯基甲
烷 木醇;木精
CAS号
108-88-3 67-56-1 86290-81-5 (汽
油)
酒精
10 500
己烷
110-54-3 64-17-5
临界量 /t
500 500 200 500
500
过醋酸;过氧乙
71
过乙酸
酸;乙酰过氧化
氢
过氧化甲基乙基酮( 10%
72
<有效含氧量≤
10.7 %,
1338-23--4
10
含 A 型稀释剂48%) ≥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白磷 烷基铝三烷基铝1 戊硼烷
过氧化钾17014-71-0 过氧化钠 氯酸钾3811-04-9 氯酸钠 发烟硝酸
硝酸(发红烟的除外,含
五硼烷
20
双氧化钠;二氧
化钠 100
7775-09-9 52583-42-3 7697-37-2
100 20 100
1313-60-6
20
19624-22-7
1
黄磷
12185-10-3
50
79-21-0
10
硝酸> 79%)
82 83
84钾金属钾7440-09-7 85钠金属钠7440-23-5
硝酸胍 碳化钙电石75-20-7
1 10
表 2 未在表 1 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
类别 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
符号
J(健康危险性符号)
J1 J2 J3 J4 J5
危险性分类及说明临界量/t
-
类别 1,所有暴露途径, 气体 类别 1,所有暴露途径, 固体、
液体
类别 2、类别 3,所有暴露途
径,气体
类别 2、类别 3,吸入途径,
液体(沸点≤
35℃)
500
类别 2,所有暴露途径, 液体
( J4 外)、固体
物理危险
爆炸物
W(物理危险性符号)
W1.1
W1.2 W1.3
易燃气体 气溶胶 氧化性气体
W2 W3 W4
-
- 不稳定爆炸物
-1.1 项爆炸物
- 1 10 50 10 150(净重)
50 50 50 - 5 50
硝酸亚氨脲
100
506-93-4
50
3.9 、1.3 、1.5 、1.6 项爆炸
物
1.4 项爆炸物 类别 1 和类别 2 类别 1 和类别 2
类别 1 - 类别 1
W5.1 - 类别 2 和 3,工作温度高于
沸点
- 类别 2 和 3,具有引发重大 事故的特殊工艺条件 包括危险化工工艺、爆炸极
10
易燃液体
W5.2
50
限范围或附近操作、操作压
力大于 1.6Mpa 等。
W5.3
- 不属于 W5.1或 W5.2的其他
类别 2
1000
W5.4
W6.1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
W6.2
- 不属于 W5.1或 W5.2的其他
类别3 A 型和 B 型自反应物质和混 合物 C型、D型和 E 型自反应物质
和混合物
5000 10
50
W7.1
有机过氧化物
W7.2
A 型和 B 型有机过氧化物 C型、 D型、 E 型、 F 型有机
过氧化物
50
自燃液体和自燃固体 W9.1类别1
W8
50 氧化性固体和液体
W9.2类别2、类别3
W10类别1 易燃固体
W11类别1 和类别2
200 类别1 自燃液体
类别1 自燃固体
200
200
50 10
易燃固体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
物质和混合物
3.10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
1、表 2 规定的临界
4.1.4 生产单元、 储存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
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 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a)生产单元、储存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 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b)生产单元、储存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 (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1)计算,若满足式
S=q1/Q1 + q2/Q2 + ?
式中: S
— 辨识指标;
+ qn/Qn ≥ 1.......(1)
q1,q2, ? ,qn —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 t );
t )。
Q1,Q2, ? ,Qn — 与每种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
4.1.5 危险化学品储罐以及其他容器、设备或仓储区的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存在量按设计最
大量确定。
3.11 对于危险化学品混合物 , 如果混合物与其纯物质属于相同危险类别
物质, 按混合物整体进行计算, 如果混合物与其纯物质不属于相同危险类别 别考虑其临界量。
, 则视混合物为纯 , 则应按新危险类
3.1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流程参见附录
A。
4.1.6 重大危险源的分级
0.3
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指标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与其相对应的临界量比值
, 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
比值之和 R作为分级指标。
表 3 毒性气体校正系数 β取值表
名称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氨 环氧乙烷 氯化氢 溴甲烷 氯 硫化氢
校正系数 β
2 2 2 2 3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