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课时
1.在绿色植物生命活动中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ATP中含有C、H、O、N、P元素
B.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化时刻发生 C.ATP是生物体进行所有生命活动的能源 D.动物形成ATP的途径主要是细胞呼吸 答案:C
解析:并非所有生命活动都消耗能量,如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以及CO2的固定都不消耗能量,不需ATP供能。
2.慢跑和剧烈奔跑,在消耗同样多的葡萄糖的情况下,哪个过程产生的能量更高
( )
A.慢跑 B.剧烈奔跑 C.产生的能量一样高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慢跑时,氧气供应充足,细胞全部进行有氧呼吸;剧烈奔跑时,部分细胞因氧气供应不足而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
3.将酵母菌由供氧条件转变为无氧条件培养,下列过程中加快的一组是
( )
A.葡萄糖的利用 B.二氧化碳的放出 C.ATP的形成 D.丙酮酸的氧化 答案:A
解析: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呼吸是一种高效的呼吸方式,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而酵母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因此,酵母菌必须大量分解葡萄糖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求。
4.(2024·北京东城模拟)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答案:D
解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体内没有线粒体结构。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于光能。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细胞连续分裂时,需要消耗能量,伴随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5.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若它们共产生了18 mol的CO2,且两种呼吸作用转移到ATP中的能量相等,则它们共分解了多少摩尔的葡萄糖
( )
A.35 B.42 C.24 D.60 答案:D
解析: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分解1 mol葡萄糖只产生2 mol乳酸,释放的能量产生2 mol ATP。有氧呼吸时,分解1 mol C6H12O6释放6 mol CO2,产生38 mol ATP。现呼吸产生18 mol的CO2,全为叶肉细胞有氧呼吸形成的,共分解了3 mol C6H12O6,产生114 mol的ATP。无氧呼吸要产生114 mol的ATP,必须分解57 mol的C6H12O6,所以共分解了60 mol的C6H12O6。
6.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处理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3支试管中,如下图所示,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1)实验一: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1 mol)的葡萄糖溶液,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实验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2 mol)的丙酮酸,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丙________。
(4)实验四: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荧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二,从理论上讲,发光最强的是实验________中的________试管。
供选答案: A.H2O+CO2 B.乙醇+CO2 C.丙酮酸 D.无反应 答案:(1)C D A (2)D A A (3)B D B (4)一 丙
解析:三支试管中所含细胞的部分不同,其功能也有不同。
(1)实验一:葡萄糖在甲中产生丙酮酸,因有氧存在,发酵作用受抑制,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无法按无氧呼吸的过程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乙中由于没有使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酶,因而不能进入线粒体完成反应;丙中含有催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各种酶且氧气充足,因而丙中的葡萄糖最终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2)实验二:因有氧存在,甲中加入的丙酮酸发酵作用受抑;乙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丙中的过程同实验一。
(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甲经发酵作用产生乙醇、CO2;乙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丙进行无氧呼吸。
(4)荧光素发光是将化学能转化成光能,需消耗ATP。有机物分解放出的能量越多发光越强,而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远多于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