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访问控制
确保根据业务和安全要求(56)对资产的访问进行授权和限制的方法。 2. 攻击
试图破坏、暴露、更改、禁用、窃取或获得未经授权的访问或使用资产。 3. 审计
为获取审计证据并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价,以确定满足审计准则的程度而形成的系统的、独立的和文件化的过程(54)。 4. 审计范围
审计(3)程度和边界。 5. 认证
保证实体所声称的特征是正确的。 6. 真实性
一个实体是它所声称的性质。 7. 可用性
按授权实体的要求可访问和使用的特性。 8. 基本指标量
根据属性定义的指标量(42)及其量化的方法。 9. 能力
运用知识和技能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 10. 保密性
信息不能向未经授权的个人、实体或过程(54)提供或披露的特性。 11. 符合性
满足要求(56)。 12. 后果
影响目标(49)的事件(21)的结果。 注1:一个事件可以导致一系列的后果。
注2:结果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不确定的,在信息安全的环境中,通常是负面的。
注3:结果可以定性或定量地表示。
注4:最初的后果可能会通过连锁反应逐步升级。
13. 持续改进
重复活动以提高绩效(52)。 14. 控制
修正风险(61)的措施。
注1:控制包括任何修正风险(61)的过程(54)、方针(53)、设备、做法或其他措施。
注2:有可能控制并不总是发挥预期的或假定的修正效果。 15. 控制目标
通过实施控制(14)将得到什么结果的声明描述。 16. 纠正
消除发现的不符合(47)的行动。 17. 纠正措施
采取措施消除不符合(47)的原因,防止不符合的再次发生。 18. 派生测量
定义为两个或多个基本测量(8)值的函数的指标量(42)。 19. 文件化的信息
需要由组织(50)控制和维护的信息及其所包含的媒介。 注1:文件化的信息可以是任何格式、媒体和任何来源。 注2:文件化的信息可能涉及:
? 管理体系(41),包括相关过程(54); ? 为组织(50)运行而创建的信息(文件化); ? 取得成果的证据(记录)。
20. 有效性
计划的活动得以实现和计划的结果得以实现的程度。 21. 事态
特定情况的发生或变化。
注1:事态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现象,并且可以有多个原因。 注2:事态可以由未发生的事情组成。
注3:事态有时可以被称为“事件(incident)”或“事故(accident)”。 22. 外部环境
组织寻求实现其目标(49)的外部环境。 注1:外部环境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国际、国家、区域或地方的文化、社会、政治、法律、规章、金融、技术、经济、自然和竞争环境;
对组织(50)目标有影响的关键驱动因素和趋势; 与外部利益相关方(37)的关系、认知和价值观。 23. 信息安全治理
使一个组织(50)的信息安全(28)活动得到指导和控制的系统。 24. 管理机构
对绩效(52)和组织(50)符合性负责的个人或团体。 25. 指标
提供估计或评价的指标量(42)。 26. 信息需求
对管理目标(49)、目的、风险和问题的洞察力 27. 信息处理设施
任何信息处理系统、服务或基础设施,或存放信息的物理位置。 28. 信息安全
信息的保密性(10)、完整性(36)和可用性(7)
注1:此外,其他属性,如真实性(6)、可问责性、不可否认性(48)和可靠性(55)也可能涉及。 29. 信息安全连续性
确保持续信息安全(28)运行的过程(54)和程序 30. 信息安全事态
系统、服务或网络状态的出现的,可能违反信息安全(28)方针(53)或控制(14)失败,或先前未知的可能与安全有关的情况。 31. 信息安全事件
单个或一系列不希望发生的或意外的信息安全事态(30),极有可能危及业务运行和信息安全(28) 32.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一组检测、报告、评估、响应、处理及学习信息安全事件(31)的过程(54)。
33.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ISMS)专业人员
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一个或多个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过程(54)的人员 34. 信息共享组
同意共享信息的组织(50)小组。 注1:组织(50)可能使个人。 35. 信息系统
一组应用程序、服务、信息技术资产或其他信息处理组件 36. 完整性
准确性和完备性的性质 37. 利益相关方
能够影响、被影响,或认为自己被某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50) 38. 内部环境
组织(50)寻求实现其目标的内部环境 注1:内部环境可以包括:
? 治理、组织结构、角色和责任;
? 方针(53)、目标(49)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
? 从资源和知识(如资本、时间、人员、过程(54)、系统和技术)方面
理解的能力;
? 信息系统(35)、信息流和决策过程(正式和非正式); ? 与内部利益相关者(37)的关系、认知和价值观; ? 组织文化;
? 组织采用的标准、指导方针和模式; ? 合同关系的形式和范围。
39. 风险级别
以后果(12)及其可能性(40)组合表示的风险(61)大小 40. 可能性
事情发生的概率。 41. 管理体系
一组组织(50)中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以确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方针(53)、目标(49)和过程(54)
注1:一个管理系统可以处理一个或多个学科。
注2:体系要素包括组织的结构、角色和职责、规划和运作。
注3:管理体系的范围可以包括整个组织、组织的具体和确定的职能、组织的具体和确定的部分,或跨组织组的一个或多个职能。 42. 指标量(measure)
作为测量(43)结果被赋值的变量。 43. 测量
确定一个值的过程(54)。 44. 测量功能
为合并两个或多个基本指标量(8)而执行的算法或计算。 45. 测量方法
一种操作的逻辑序列,一般地描述,用于对特定尺度的属性进行量化。 注1:测量方法的类型取决于用于量化属性的操作的性质。可以区分两种类型:
? 主观性:涉及人的判断的量化; ? 目标:基于数字规则的量化。
46. 监视
确定系统、过程(54)或活动的状态
注1:为了确定状态,可能需要检查、监督或批判性观察。 47. 不符合
为满足要求(63)。 48. 不可否认性
能够证明声称的事态(21)或行为的发生,及其发起实体的能力 49. 目标
要达到的结果。
注1:目标可以是战略性的、战术性的或操作性的。
注2:目标可与不同学科相关(如财务、健康和安全以及环境目的),并可应用于不同级别(如战略、组织范围、项目、产品和过程(54))。
注3:目标可以其他方式表达,如预期的结果、目的、操作标准、信息安全目标或使用其他具有类似含义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