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RI型贯入式勘测仪中辐射源的管理与防护
摘要:本文通过对RI型贯入式勘测仪中辐射源管理的研究,制定出辐射源管理和防护的措施,从而提高辐射安全意识,加强辐射安全管理,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辐射对人员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 RI型贯入式勘测仪;辐射源;安全管理;防护。 引言
辐射安全是我国环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点多面广的实际情况,为保证辐射环境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做好监管工作,监管工作是全过程的,从生产、销售、使用到退役的每个环节,管理检查是监督管理部门对辐射单位的辐射安全状况进行监督的重要方式。如何做好辐射源的管理工作也是辐射源使用单位的主要任务之一。放射性环境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管理科学,对信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辐射源监管包括放射源,非密封性放射性物质射线装置的管理,辐射源从生到死的全过程信息的记录以及辐射源相关信息的掌握。信息技术已在各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辐射源监管信息系统与日常工作的结合也将为辐射源管理者提供便利,及时掌握和分析辐射源的变化情况。 一、我国辐射源环境管理的现状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拓展了对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范围,同时各类放射性的矿物资源得到大量的开发,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较大的辐射环境安全管理问题。当前的管理部门或机构还未形成相对完整的辐射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并且管理的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设备、人员、以及仪器等方面的法规体系有待健全和完善。与此同时,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缺乏人才,从事辐射预防工作的工作者能力素质以及技术水平与实际工作的需要相差较大;对辐射环境安全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强,监管的管理者数量配置很少。辐射环境安全管理的资金短缺并且其技术储备不足,导致科研工作的相对薄弱,应对辐射事故的能力较差,严重制约了我国辐射环境安全管理的需求和现状。 二、辐射源管理和防护的对策
为了提高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精度和效率,缩短勘察周期、降低勘察成本,我公司引进了日本SRE株式会社生产的RI型贯入式堤防勘测设备,该设备探头包含有137Cr伽马源和232Cf中子源,根据国家环保部的《放射源分类办法》,为V类放射源。为了保证放射源的安全,减少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特提出以下辐射源管理和防护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RI型贯入设备放射源的储存、使用和废物处理制度。做好设备出入库登记制度和日常检查管理记录,成立管理小组,指定设备管理员,做好辐射剂量定期检测记录、防火和设备通风工作,杜绝放射源丢失、放射性污染、超剂量照射等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设备管理小组负责监督设备的使用和人员培训、健康体检、放射性个人剂量监测等工作。 2、制定详尽可行的操作规范和制度
根据RI型贯入式堤防勘测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规范,制定详尽、可行的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同时设备使用和储存场所必须设有明显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所有设备使用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设备进行操作和使用,避免任何不遵守操作规范的行为造成辐射事故的发生。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安全素质
对RI型贯入式堤防勘测设备使用和保管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管理知识技术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安全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知识不断更新。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属于特殊工作岗位,应取得辐射防护权威技术机构的资质认证,持证上岗。上岗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使用步骤进行。 4、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提高防护意识
配置个人辐射报警仪和防辐射屏蔽服、防辐射眼镜、防辐射手套、防护鞋等一系列个人防护设备。建立RI型贯入设备使用和管理人员个人剂量档案,凡进入RI型贯入设备使用和储存场所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个人剂量监测,佩戴防护用品。
5、做好辐射源报废后的处置
当RI型贯入设备放射源达到使用报废年限,不得作为普通垃圾自行处理,应及时报告上级管理部门,送往安徽省环境辐射站废物库贮存。同时沾染了放射性核素的物品(如放射源工作场所的手套、钢板等)作为放射性废物,一并送往。 6、做好辐射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成立辐射事故应急处理小组,当发生辐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人员超剂量照射等辐射事故时,及时与行政主管部门、环保、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联系,通报辐射事故。同时采取妥善措施,保证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及时撤离人员、封锁现场、控制事故源,减少和控制事故的危害和影响,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对可能受到辐射核素污染或伤害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救援措施。污染现场未达到安全水平前,不得解除封锁。 7、明确管理检查内容,提高管理检查质量
辐射工作单位是指生产,销售,使用放射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单位,而放射性同位素又包括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由于不同辐射源使用单位使用目的不同,使用的种类各不相同,使用的方式也是各种各样。因此,对于不同辐射工作单位,辐射安全管理检查内容既有共同性,但也有特殊性,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辐射工作单位,确定相应的检查内容。例如,辐射工作单位都必须执行环境保护相关制度;都必须持有有效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并只限于从事许可范围内的活动;都必须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应急措施;都应在辐射工作场所入口的醒目位置上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等,这些是对所有辐射工作单位都必须检查的内容。
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工作单位,放射性物质储存、保管、领用制度;工作场所级别划分及相应的辐射防护设施和安全管理措施;放射性“三废”达标排放等是检查内容。同样是使用密封放射源,对小型密封源,在安装、使用、维修、贮存时,要有健全的防护管理措施和防火、防水、防盗、防泄漏等安全设施应列入检查内容;而对于辐照装置,应检查辐射防护安全联锁系统(钥匙控制、报警仪、人员通道联锁装置、通道内防入误入联锁装置、辐照室内紧急制动装置、控制台紧急制动装置、辐照室内无人复位开关、断电降源、通风等)的多重性、多样性和独立性是否有效,以及贮源井水污染监测等内容。
总之,对于辐射源使用单位,要规定明确的针对性强的检查内容,“有的放矢”,避免千篇一律。这样,才能做到管理检查到位,不留“盲区”和“死角”,真正起到辐射安全监管检查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安全隐患,实现监管效果的最大化,达到提高安全防护的目的。 三、结论
通过RI型贯入设备放射源管理的强化,操作规范的管理以及人员的相关技术培训,使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辐射安全意识增强,自身安全防护得到重视,在
提高工作效率和勘测精度,降低成本的同时,降低人员的伤害和环境的污染,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地质数据,更好地为堤防勘测工作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华,赵永明等,放射源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辐射防护,2002年第5期。 [2]范深根,王宏涛.我国辐射事故概况与分析.中国辐射卫,1998.7(2):84。
[3]王丽平,谈放射源的管理,山西能源与节能,2005年第4期(总第39期)。
作者简介:
李剑修,男,1980年9月,工程师,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