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不负有心人,看到自己通过初试的结果,总算是踏实了下来,庆幸自己这一年多的坚持还有努力,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在开始备考的时候自己也有很多问题,也感到过迷茫,当时在网上也看了很多前辈们的经验贴,从中也给了自己或多或少的帮助,所以也想把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文章也许会有一些凌乱,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毕竟是第一次写经验贴,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大家可以给我留言,我一定会经常上来回复大家的!
虽然成功录取,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懊悔,其实当初如果心态再稳定一些,可能成绩还会再高一些,这样复试就不会担惊受怕了。
其实,经验本是想考完研就写出来的。可是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拖延症加上不自制。所以才拖到现在才写完。备考对于我来说最感谢的要数我的室友了,要不是他们的监督自己也不会坚持下来。
总之考研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充实。想好了方向之后,我就开始想关于学校的选择。因为我本身出生在一个小地方,对大城市特别的向往,所以大学选择了大城市,研究生还想继续留在这。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像战士一般荣耀。闲话不多说,接下来我就和你们唠唠关于考研的一些干货!结尾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大家自取。
武汉大学新闻学初试科目为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617) 综合知识(含法律、经济、中国古代、现当代) (809) 新闻传播学基础(含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传)
参考书目为
《法律基础》周叶中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吕有志、戴德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语文》徐绍建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 人大出版社 《新闻理论纲要》李卓钧 武大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人大出版社 《传播学引论》李彬 新华出版社
《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石义彬 武汉大学出版社 关于英语复习的一些小方法
英语就是平时一定要做真题,把真题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出来,总结到笔记上,背诵单词,在考试之前,可以不用大块的时间,但一定要每天都看最起码2小时英语,把英语当做日常的任务,真题一定要做,而且单词要背熟,我在考试之前背了3遍的考研单词,作文可以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在考场灵活运用。
我从开始准备考试起每天要背单词,不要一直往后背,可以第二天复习前一天背的然后再往下走。我买的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这本书我觉得好的一点是,每一页底下都有这一页的单词回顾,方便第二天复习,我大概每天背两个单元。
如果开始备考的早的话真题可以先放一放,因为数量比较少很宝贵,可以先阅读模拟题或者经济学人之类,不用做题,每天认真阅读两篇即可。我大概是八月份左右月份英语开始做的真题,开始的时候每天两三篇阅读,做完之后认真对答案和看错题找正确答案的思路,把有价值的句子和陌生单词都记下来弄懂背过。没有停下一直在背,把之前背过但是后来看没有印象的单词(这些单词之前
已经标记过了)再过一遍。
在做完阅读真题之后,后面开始做真题套卷,这时候可以买一本新的真题,防止自己之前做题的想法干扰自己。我听同学们的买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回来发现老师讲的很有条理,比较适合基础薄弱的同学。我认为完型其实不用特别抽出时间练习,完型翻译和作文在后两个月一起练练就可以,其实完型翻译这几年出的不是特别难了。作文可以从机构或者老师出的模板和平时做阅读中的积累,挑出一些句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模板”,但是在练习时期一定要动手写,将不同的话题融汇到模板中,这样到考场上就算时间不够也可以不慌不忙随机应变。真题如果你已经搞了三四遍了,思路也弄懂了,阅读中也没有陌生词汇了,我觉得那你可以开始做做模拟题,但是最重要还是真题,模拟题尽量少做。
做真题的要求:
1、每天做1篇真题阅读,并分析。不建议一次性做完4篇,每天分析一篇,因为刚刚做完时对自己读文章的思考还记忆犹新,趁热打铁分析文章效果更好。
2、分析文章主要靠翻译。个人比较喜欢手译,一边写你的思路会更清晰,也能暴露出更多问题。翻译的时候先找句子主干,然后找从句,结构理清楚再翻译每个部分,然后根据逻辑关系把每部分的中文译文串起来。
3、第一遍做题目分析不是重点,主要怕分析完记住答案,影响后面刷题。但完全不看题目也不现实。做完题简单对一下答案,然后根据原文的翻译分析一下每个选项对错的原因就好。
以上,就是我提高英语能力的方法,但是经验始终都只是经验,只可以参考。还是那句话:方法有很多,但是原则不能变。正如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你的方向必须要正确。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要遵循那条原则:大量->总结->重复。
专业课
对于专业课一《综合知识》的部分,主要就是理解加记忆的过程,而且《综合知识》的内容比较多记忆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这一部分可以早一点开始进行。我是在7月左右才正式开始的专业课复习,这时候主要是把书看完,并做好笔记,有条件的同学和跨专业的同学可以早一点开始,由于每本教材的视角不同所以可能对于同样的内容有的是详述有的却是概述,对于这些书,我是把重复的相同的内容略看,主要找不同的地方进行相互的补充,看过书和做完笔记后要对每一章的内容有全面的把握,例如要知道下面这些知识: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是指包括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即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情况;(2)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3)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
还有就是一边看书,一遍做笔记,第一遍过课本一定要认真,无盲点全过,不会的要争取弄懂,实在搞不清的基本上要记住答案或者要点。复习时重难点会很多,应该多花点时间。到后期基本上已经过了一遍,笔记做了有两大本。
课本很厚,科目与科目之间知识点也比较散,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一个原则:有的放矢、重点突破、强化优势。复习要有轻有重,应该根据历年真题来调整复习的侧重点,但是绝不能允许有偏科的存在。万丈高楼平地起,先将教材从头到尾看一遍,看完一章要记住这章节的标题是什么,标题是教材是书籍的提纲。课
后题要搞清楚,搞明白,切不可模棱两可。不会没关系,可以看答案,我在我们图书馆找到了课后习题的答案,看完答案还不懂求助或者接着看。看完一章要做课后的练习题。基础题型给分余地很大,相应解释符合就可以拿分(这是真的)不需要过多理解。在打印完准考证那段时间之后,大家要注意总结最基本的知识点,做到目无全牛,知识一定是从课本开始学,最后又回归课本,比如之前你可能做完之后并没有完全理解的题目,这些都要反复去看,一定要吃透。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加,不能仅仅以今年的考题为依据,复习必须理解透,教材也要全部复习完。
不过,这么多书都要一字不漏看完吗?当然不是。教材毕竟都是对理论的转述,都带有编者的主观性,所以同一个知识点每本教材有不同的表述方法。有些教材会故意不说人话,有些则简单易懂,尤其对于基础知识这一块比较艰涩的部分,更需要不同教材结合起来看,把知识点吃透。比如:关于通讯的种类:(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而且,一定要买试题、模拟题什么的,然后开始练习,一遍之后第二遍二遍之后三遍,一直到你找到试题当中的规律为止,而且要根据往年真题的情况划重点。这里的细节太多,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要把你认为的重点都画下来并熟练背诵。不要想太多。考研的时候就好好备战,不要今天想考不上怎么办,明天羡慕那些找到工作的同学,后天又觉得读研没用。一心一意的复习就是了,想东想西的影响自己的复习心情。
我每天早上和晚上各看一章,画出自己觉得的重点,然后做一章的题。这么
一遍看完大概10月份了,我马不停蹄开始第二遍。同样是早晚各一章。不同的是这次我一边看一边做笔记,把每一章的梗概和重点摘下来。然后看一章内容,再做一章的题,笔记本用了整整一本。我后来反省过这个记笔记的方法,因为之后根本没有时间再去看笔记,也怀疑过其效果。但后来想想,其主要目的在于抄的时候的帮助记忆,而非之后的翻看。大家因人而异。耐心看真题,看看真题是怎么考知识点的,以及重点知识点又有哪些。
后期虽然也过了一遍教材,做了些笔记,但是并没有通过笔记建立起框架和脉络。所以在最后面的一段时间,在之前通读教材的基础时,我又过了一遍书,同时:划各章主要内容,将主要内容再精缩成大致脉络,背一些书中明确给出的重点原文和划好的主要内容,千万不要毫无方法的死背,可以圈好关键词、理顺逻辑,再进行背诵,不然你会很辛苦的。另外,背完一遍之后还是需要反复的回顾、记忆,不然很容易忘记的。这法子很笨而且耗时长,但是跨专业的考生,请务必在迷茫困顿不知从何下手的时候,用各种“笨方法”充实自己的每一天:一切都是为了打好基础。
研教新版的课本解析建议大家可以看看,基础一般的话可能初读会觉得有些难懂吧,多读几遍就行。这本书还是很体贴的,解释基本上都总结出来了,还有一些不怎么明显的需要自己去留心整理。总的来说,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带着兴趣去读你会有更多收获,方法仍然是泛读到精读到记忆。但是,最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自己的问题意识,在看的过程中就要讲理论串在一起,要去想哪些地方能出题,如果真的出了题要怎么回答。死背书是不行的,要在答题时有自己的观点。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很棒了。 近几年填空题分值都很高,细节和基础被提到了很高的地位,一定要注意,不要觉得什么不会考,而是要认真对待每一段话,
还有,分清楚例子和观点。这一点也很重要。还没开始复习,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绝对不乱发脾气,绝对不丧气,永远对自己和蔼,对家人微笑,永远保持信心。”这是我处理自己情绪的,“简单粗暴但是有效”的方法,希望和我一样有情绪困扰的朋友,每天把上述这几句话对自己默念三遍。
对于专业课二《新闻传播学基础》部分,所占比例就相对小一些,而且一般在出题方面也会比较简单,可以参考一下历年真题。对于这部分的准备可以看一下那本综合以及学校的参考书就可以了。对于比较常考的“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探讨的无疑是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那么,与历来的效果研究相比,它有什么特点?
第一,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这些层面同时也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效果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第二,“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所考察的,不是某家媒介的某次报道活动产生的短期效果,而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第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但是如果出现一般都会比较基本,可能会以解释和简答题等形式出现。一定要树立书本整体的建构思维,各章节之间的串联关系,同时有自己的思考,列出书本框架,前期一定要面面俱到,尤其基础部分考的比较细,以防每个知识点自己都知道,到时候都可以答的上来。要总体上看书,要对书有整体的框架认识,同时有自己的见解。
新闻传播学基础的内容主要就包括一些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例如:“自我互动”理论是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中提出的一个理论。这个理论是对人内传播社会性和互动性的一个很好说明。
口语传播阶段特征是:信息较少,且零散、无序;传播媒体原始简单;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使用的感官主要是听觉。
对于这门课程的准备就不能局限在书本上,而应当结合生活去复习思考,主要可以参考网上的一些论文以及平时生活中一点一滴。论文除了要关注老师近年来的全部论文还要关注一些期刊论文。然后在10月份开始做模拟题练习,由题回归课本也就是挑重点大致过了二遍课本。跟着真题来检验知识体系的完整与否很有效果,基本上看到题能够想到个十分之五六的样子,对于没头绪的返回课本细读总结、参考答案来做出自己的答案,一定要做个类似于发散性的思考,能够扩展开。同时10月下旬就得开始背书、笔记或者资料了,个人认为书本上的东西是你背的内容多少的底线,也就是说你如果自己做了笔记那就尽量背自己的笔记,看哪个总结的更全面背哪个,尽量多背多记。
在11月份开始接触近年真题,自己先大致做一遍,写一下要点就行,然后参考答案和自己的笔记看自己哪块比较薄弱,下硬功去突破,同时这一阶段基本上就能够形成知识体系了,由一个问题可以想到相关的问题,有些大的问题可以想到很细的点,类似于点线面的体系。12月份做一下近两年的题,至少一份题要自己完全去做下,规定好时间,看自己的考场时间把控力怎么样,最好能够大致划分一下答题时间范围,形成一种条件反射。
后续要开始理解加背诵阶段,背诵是将书本知识不断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的过程,一定是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去背诵,背诵记忆比较快的方法就是不要单纯念,
在楼道或者安静的地方以自己给别人讲的方式背诵,这样你既能够检测自己是否掌握知识点,而且还快速有效的忘不了。结合真题精读课本,按照书本,总结书本顺序的笔记,完成之后按照题型再做笔记,通过前几次的精读细读,笔记就要有所侧重,重点突出,但都得点到。
按照题型做的笔记,基本以课本为主,总分总的形式总结答题,总的说明观点,分开几点论述,最后再总结陈述一下观点(最后的按照题型总结的笔记很重要,是为后期背诵奠定基础,直接可以拿来背的)同时综合知识不同于新闻传播学基础,科目多而且知识点又碎又散。要结合真题,总结真题规律。复习时候稍有侧重,与此同时,每门科目还会有经常重复考到的点,找到重点之后,复习就会有头绪。
专业课无论哪种题型,都是从基础知识出发,同时要有自己的见解,都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分数。而基础分数是书本得来的,除了书本,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就需要多看些论文,相关资料慢慢积累自己的素养,提高见地,这些都是自己复习课本烦躁的时候随手拿来看看就可以的。你平时不经意看到的,听到的知识真的在考场上都可以帮助到你,所以以课本为主,同时又要跳出课本,才会看的很明白,读的更通透。
还有就是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会发现哪一科都离不开做题的积累,只有不断做题,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我本身做的题不在少数,英语的阅读理解部分先是用《木糖英语真题手译》刷了一遍(当然会留出两年的题啊),刷完后整理了一下做题思路,又买了一本刷题卷进行二刷。政治也刷了不少题,除了做完李凡《政治新时器》的习题集,还做了其中的历年真题解析,学到了不少方法,有些
方法甚至可以用在英语专业课上,总之做完题后收获颇丰。同样专业课也是如此,不做题就自我感觉良好,做完后就知道哪里还差些火候了。
再者,备考是有明确时间要求的,制定计划自然也是。在最终的考试到来之前,必须合理规划好自己的复习时间。往大的方面说要分成三阶段:基础、强化、冲刺。往小的方面说,长计划,短安排。自己一定要制定较为详细的时间安排计划表,闲散时间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严格遵守,坚持下去,形成习惯。计划表要按照时间和内容顺序,把自己的吃饭、休息、学习时间安排一下,学习时间以小时为单位,疲惫时可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在制定一个相对较长期目标的同时,一定要制定一个短期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学习进度,以及计划好下一步的学习安排。达到了一个目标后,再制定下一个目标,确保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实现。每看完一遍专业书需要用几天,都得有明确规划。每位学霸在分享中都强调,这不是要你跟别人比进度,而且要你把握自己的复习节奏,避免前松后紧、临阵慌乱。
我当时大致前前后后背了四五遍,笔记基本也掌握了,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个人建议,后期最好拿出大块大块时间来背书,背会消化才会形成竞争力!在这里插一句,背书时有时候你觉得自己背会了,但是看到问题很熟悉,不能够回答上来,这种熟悉是一种错觉,实质就是你没背会,大概第四遍时你就会产生一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
由于复习压力比较大,所以也需要劳逸结合,学累了的时候会给自己一天的时间出去玩,一般每两周就会出去看个电影改善一下伙食。尤其到了最后一个月压力超大,这时候就会不停的给自己买零食缓解焦虑。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进
行调节。一般考研战线都会持续半年甚至更长,大家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不但要保证学习效率还要保证身体健康,否则身体垮了就会非常耽误时间。
考研讲究时间和效率,运用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便是开启考研成功大门的钥匙。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往前走:不虚空、有所终。去放下所有拼一次,到头来,你会发现考研其实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如果选择考研,请你尊重自己的选择,全身心去投入到复习中,这样才会对得起自己浪费掉的一年青春岁月。
以上便是我总结的关于考研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另外,因篇幅有限,有些东西不能在此与大家分享,如有需要,大家可以去high研网和high研app,我会把历年真题、错题笔记及一些相关的专业课视频整理在上面,大家可以在上面找我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