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sud.com.cn/2009/sort01/sort02/index_1.html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说,我年轻时候曾经有过许多梦…… 有人说,年轻是个多梦的季节……
梦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五彩缤纷,有的扑朔迷离,有的神奇变幻,有的惊心动魄……
有句歌词说:我的未来不是梦……
请以“我的梦”为话题,写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文教学和作文指导是构成语文教学的两大内容。多数语文老师都是把二者分开来进行,因为他们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密切,很难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 学。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形:平时只进行课文教学,没有作文指导,作文指导仅放到作文课上完成。这就无形中留给学生这样一个错觉:课文与作文没有关联 或关联不大,学不学课文与能否写好作文关系不大。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
有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大胆进 行了探索,把语文课文教学与作文指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首先想到的是学以致用,尽量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并能恰当地运用到自 己的作文中去。这样多年坚持下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不但作文进步很快,而且基本知识技能也得到了普遍提高。
一、让学生接受语文课堂上的常规训练
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上结合课文教学实际,让学生运用当堂或以往所学知识,加入自己适当的想象,进行即兴改写、缩写、扩写、补写、写读后感等多种 作文的单项段落训练和综合训练。这种片段式的写作训练,能在实践中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段落是文章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由词句转向篇章的重要环节。 一篇文章就是根据思想表达的大小层次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最终完成全篇中心思想的表达任务的。可以这样说,能够写好一段文字的同学,大多也能够写好一篇文 章。反之,如果连一段话都说不利落,要完成一整篇的文字也就可想而知。如果一个人在语段组织方面的基本训练没有过关,就不可能有布局谋篇的能力。事实上, 即使在遣词造句的基本训练上花了不少力气,一旦要完成成段、成篇的思想表达,往往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片段 式写作训练,即在练习写整篇文章之前,组织学生对人、事、物、景的某个局部进行单项练习,使之能够具备具体、生动描写全貌的能力。 二、让学生学会在语文课堂上积累写作资料
学生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阅历之外,更主要的是与阅读面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有关。而我们语文教 材中的文章,通常代表了古今文章的较高水平,这就为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课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让学生自觉地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为此,我常 将课文中的内容作为写作材料介绍给学生,要求他们理解并掌握。譬如在讲《别了,司徒雷登》《〈呐喊〉自序》《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等课文时,我 就把相关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事件、事迹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要求其理解书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能运用辩证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也 为学生以后写作同类题材的作文提供了素材。实践证明,利用语文课文教学向学生有意识地提供作文材料,是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 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是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课文的写作特色。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而不少学生也认为,课 文中那些写作技巧都是“阳春白雪”,与自己“下里巴人”的作文毫无关联。为此,教师应该把讲解课文的写作特色与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课文的写作技巧巧妙地结合 起来,让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作文练习中去。例如,细节描写特别是人物动作的描写,是《荷花淀》《药》等课文的一大特色 和亮点。我在介绍它们的写作特色时,刻意启发学生体会课文中诸多细节
描写的巧妙,明确告诉学生其中细节描写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动词用得好,二 是动词修饰语用得好。学生对动词的运用一般都比较重视,但常常忽视对动词修饰语的运用。指出这两点后,我再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单项训练,如练 习写《××同学在踢球》《读书时一瞥》《拔河》等作文,规定文中必须有一个以上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片段。这样要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细节描写这一写作技巧 的感悟,而且让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人物细节描写的技能。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由于目的明确、过程单一而扎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显 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学习并运用插叙、倒叙、用典等表现手法,提高自己写作复杂记叙文的能力。
实践证明,在课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不但使学生加快、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快速借鉴课文的写作技巧,学以致用,提高其作 文水平。这种课文教学与作文指导双管齐下、同步进行的方式,通常会伴随着一个愉悦而富有成效的教学互动,因而深受师生的认同与欢迎。
“语文”,并不完全就是字典所说的语言+文字。从教学观点看,“语”,阅读解析,口语演练;“文”,阅读基础上的综合能力——写作运用。古人曰:学以致用。然而,实际教学中,我们一直受困于这个
老大难问题——作文。长期以来,我们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严重脱节,讲课只是讲课,作文只是作文,两者之间少有关联。对于课文,教师逐一钻研,潜心体味:从句段到篇章,从大意到中心,从分析到归纳。备课不可谓不细,讲析不可谓不精,教师感觉良好,学生有所触悟。只是可惜,缺了一把火:缺了在“借鉴”上的点拨引导;缺了用范本之“长”联系对照已文之“短”;缺了趁热打铁,及时进行“说文”与扩散思维的练习。作为精选入册的课文,原本就是学生写作的样本范例,若是注重联系比较,自是大有可讲,大有可学;若是割离二者,仅就语言、层次、结构、特色、人物篇篇道来,必然模式刻板,单调乏味,更是隔靴搔痒,不切实际。作文指导与讲评也如此:审题、构思提纲、选材、一般启示及要求、佳文示读、通病例讲等等。仅就作文论作文,忽略了与课文的联系,忽视了范文指导下的练习。或许有人辩解:“讲课便是一种借助课文的一种演示。久之能潜移默化,使学生把握写作要领。”此话有一定道理,但须得明确一点:学校教育从全过程来看,固然是一种潜移默化,但从某一学科或某一节课来看,则主要实施强化练习。这种练习要求在有限时间内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并力求取得良好成绩。为此,它必须目标明确,要点突出,方法适宜,注重练习。并且,当下的高考卷子除了默写填空紧扣课本外,其他部分似乎与课文无关,课文的处境便有些微妙了。受这种考试功利思想的影响,一些学生甚至认为“只做模拟试题不学课文就能考高分”。这种现象,致使学生在课余的作文练习中只是向各类“作文宝典”问计,却忘记了比任何“作文宝典”、“优秀作文选”都要经典的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