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追寻大学精神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追寻大学精神

作者:河北李超编写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1年第2期

河北 李 超 编写

【引 言】

在无数青年学子的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大学梦。大学,是高雅而圣洁的象牙塔,是自由而浪漫的精神家园,是张扬个性放飞理想的人生舞台。其实,任何一所优秀的大学都是有灵魂的。它独特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会对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影响国家和民族,乃至改变世界。

下面几篇文章,将引领我们追寻真正的大学精神。几所世界著名大学的独特魅力,将给我们以精神的震撼和心灵的启迪。

【经典美文一】

哈佛告诉你

陈祖芬

泰坦尼克号下沉时,游客们逃到甲板上拥向小船,偏有一个叫威德纳的青年逆向而行奋力返回船舱,仅仅是为了抢救一本佛朗西斯·培根的散文集。威德纳带着散文集和泰坦尼克号一起下沉了。这个爱书胜过生命的青年是哈佛的学生。

威德纳的母亲就是泰坦尼克号中那位幸存的老太太。老太太以威德纳的名义给哈佛捐助了一个图书馆。这座威德纳图书馆是哈佛最大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图书馆,仅图书就有345万多册。图书馆正门两侧各有一块石碑,分别刻着这样的碑文:

“威德纳是哈佛大学毕业生,在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去世。生于1885年6月3日,死于1912年4月12日。”

“这座图书馆是威德纳的母亲捐赠的,这是爱的纪念。1915年6月24日。”

哈佛的毕业生有一个传统——捐助哈佛,哈佛的资金三分之一来自捐助。很多学生的家长,也都是哈佛校友哈佛人。一代一代的哈佛人,进入社会上层又把财富反馈给母校哈佛。每年的捐款,是哈佛收入的重要部分。

给予往往是相互的。是先有哈佛的给予还是先有给予哈佛,这个问题或如鸡生蛋还是蛋生鸡那样说不清,也许只有让哈佛告诉你。

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新英格兰的红砖墙。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过在校园里有一个决不起眼的停车位。在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图书馆,尤其是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

哈佛产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

哈佛产的美国总统有7位。

有人称史华慈是哈佛的一位类似东方的大儒,他在82岁高龄做了癌症手术之后,依然天天早上按时去办公室工作,即使有时会倒下。而他办公室里挂大衣的两个衣架,竟是用铁丝胡乱缠绕而成的。

某教授对学生说,你学我这门课,你就一天只能睡两小时。学生想,那么,我学四门课,我就没有睡眠时间了,我就得倒贴睡眠时间了。

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哈佛过桥便是波士顿,前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更没有去过波士顿。

哈佛学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荣誉,而是一种证明。

人到底可以有怎样的意志力,人到底有怎样的潜力?

哈佛告诉你。

哈佛是一种象征,最高智慧的象征,最高学府的象征。

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

哈佛告诉你。

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顺手把大衣扔在地上,然后边吃边看书或是作笔记。我就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

哈佛的医院,同样宁静,同样不管有多少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也是图书馆的延伸。

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

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怀抱、理想的证明。

在美国,行人是有序地听从红绿灯指挥的,除了哈佛校园。哈佛人不相信红绿灯,只相信自己是重要的,自己的每一分钟都是重要的,见缝插针地快步过马路,旁若无人,旁若无车。

哈佛的学费不是一般家庭负担得起的。哈佛校园里,恐怕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他们为上课交纳美金,但是不拿学位。这也是哈佛收入的可观部分。不过你看不出哪些学生是可以得到学位的,哪些是不拿学位。因为大家都急匆匆地赶路,都一边吃比萨一边啃大书。

我最常去的是哈佛广场的书店,喜欢那里的书卷气,佩服哈佛的生意眼。玩具熊穿上写着Harvard University的红背心,T恤打上哈佛法学院、哈佛商学院等等的标记,各种帽子、书包、笔、本子、杯子、文件夹、工艺品都是哈佛、哈佛。打上了哈佛字样,都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一只并不很大的绒毛熊,连税卖到大约19美元。为什么?因为这是有学问有身份有身价的熊,是哈佛熊。一只普通的茶杯,连税卖到大约16美元。为什么?因为这是有品位有内涵有深度的杯,哈佛杯。

(摘自《西祠胡同》)

【心灵启迪】

“哈佛产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的美国总统有7位”,如此耀眼的光环背后是哈佛人的勤奋。勤奋造就了杰出卓越的哈佛人!哈佛人如此勤奋的原动力何在呢?是对知识的渴求,对知识的信仰。一座座图书馆就是最好的引领!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你不能不感到自身的卑微和渺小,进而产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和崇高信仰。这促使你去对广阔的未知世界执著探索。在近乎疯狂的勤学过程中,坚实地谱写下充盈而精彩的人生篇章!这种充盈和精彩是一种厚实的人生底色!

其实,哈佛也是一面镜子!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却产生了33位诺贝尔奖得主,7位美国总统。与之相比,好多大学大概是“空有大楼而没有大师”吧?当哈佛的学生手捧书本苦读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大学生正无所事事、虚度时光?两相比照,怎能不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

【经典美文二】

大学的远见

邬大光

剑桥大学在维修几百年前建的一幢老房子时,发现其橡木房梁已经严重损坏,不能再用。到哪儿去找如此粗大的橡木房梁,这可难坏了维修人员。过了几天有人发现,在学校附近有一片橡树林,完全可以用来维修老房子。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该房子的设计师在建房时就想到了几百年之后的维修问题,特意种下了这片橡树林。300年后,橡树林果然派上了用场。该设计师真有远见,剑桥大学真有福气!

由此,我想到了厦门大学的一个故事。上世纪50年代初,厦门大学要建一个大礼堂,当时学校的在校生只有千人左右,设计人员按照略高于在校生人数的标准,设计了一座千余个座位的礼堂。陈嘉庚先生看了说太小,要重新设计。设计人员拿出了第二方案,座位数为2000个左右。嘉庚先生看了还是不满意,要求再重新设计。设计人员不知该怎么办,就随意地设计了一座4500多个座位的礼堂,拿给嘉庚先生看。这时嘉庚先生说,这还差不多,就照此建设吧。当时许多人都不理解,认为嘉庚先生是不是老糊涂了,设计如此大的礼堂太超前,乃至浪费了。可嘉庚先生依旧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厦门大学迟早会成为一所万人大学。今天回过头来看,嘉庚先生的设计理念与剑桥大学的设计师有异曲同工之处,体现的都是一种办学者的远见。

世界上的一些一流大学,之所以被誉为“常青藤”,除了大学本身的性质使然,还在于大学的办学者们有远见的眼光和措施,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赋予大学超前的战略构想和制度安排。一所好大学,一定有一批具有远见的办学者,才能有那些能够体现远见的建筑、大师、专业和学科。剑桥大学之所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厦门大学之所以被称为“南方之强”,都因为有了无数有远见的办学者的贡献。

我们并不期待今天的大学能够像300年前的剑桥大学或60年前的厦门大学那样,给后人留下一份永远受益的财富和惊喜,但至少应该多一些恩泽后人的“远见”,少一些鼠目寸光的“败笔和遗憾”。此乃大学的幸事。

追寻大学精神

追寻大学精神作者:河北李超编写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2011年第2期河北李超编写【引言】在无数青年学子的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大学梦。大学,是高雅而圣洁的象牙塔,是自由而浪漫的精神家园,是张扬个性放飞理想的人生舞台。其实,任何一所优秀的大学都是有灵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fsus1tyit7yogl1itk20zdc523y3q00hz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