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1.环境规划的概念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功能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3、 环境规划的类型
1. 按规划期划分
a. 长远环境规划(>10年) b. 中期环境规划(5-10年) c. 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2. 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
a. 经济制约型 b. 协调型 c. 环境制约型
3. 按环境要素划分
a.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b. 水污染控制规划
c.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d. 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4. 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
a. 国家、省(区)、部门、县区、农村、自然保护区、城市、重点污染
源(企业)等
5. 按性质划分
a. 生态规划
b.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c. 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规划) d. 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第二章
1、 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
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某一地区的某一环境要素中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基本环境容量(绝对容量)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环境标准值-环境背景值
变动环境容量(年容量)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年净化率×绝对容量
例如,某地土壤中镉的背景值为0.1ppm,农田土壤标准规定的镉的最大容许值为1ppm,农
.
.
田对镉的年净化率为20%。该地土壤镉的绝对容量则为0.9ppm,年容量为0.18ppm 2、 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阈值。
作为判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的依据。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与环境承载力之间出现“冲突”的表现。 3、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 这个定义实际包含了三个重要的概念:
a. “需求”,尤其是指世界上贫困人口的基本需求,应将这类需求放在特
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
b. “限制”,这是指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
力所施加的限制; c. “平等”,即各代之间的平等以及当代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平等。
4、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a.经济的可持续性
要求经济体能够连续地提供产品和劳务,使内债和外债控制在可以管理的范围以内,并且要避免对工业和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极端的结构性失衡。 b.环境的可持续性
要求保持稳定的资源基础,避免过度地对资源系统加以利用,维护环境吸收功能和健康的生态系统,并且使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程度控制在使投资能产生足够的替代作用的范围之内。 c.社会的可持续性
通过分配和机遇的平等、建立医疗和教育保障体系、实现性别的平等、推进政治上的公开性和公众参与性这类机制来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 循环经济理论 含义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的.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1. 特征
a. 充分通过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
态环境。
b. 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
c. 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3R原则
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再循环原则
第三章
1、 环境规划目标概念
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2、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概念
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
.
3、指标体系的类型类型
环境质量指标 :大气、水环境、噪声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大气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水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工业固体废物宏观控制、乡镇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污染控制重点污染源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投资
相关指标 :经济、社会、生态 4、 环境评价概念
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5、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自然环境评价 经济、社会现状评价 污染评价 环境评价工作和内容
污染源调查 监测项目的确定 监测网点的布局 获得环境污染数据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 建立环境污染计算模式 环境预测研究 6、环境预测 概念
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依据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环境质量评价 发展目标 相关规划 类型
警告型 目标导向型 规划协调型 预测的主要内容
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 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环境污染预测 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 生态环境预测
6、 环境功能区划 含义和目的
从整体空间观点出发,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把规划区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以便具体研究各环境单元的环境承载力及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不同功能环境单元的环境目标和环境管理对策。
功能区是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境单元。 依据和内容 依据
1. 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 2. 依据自然条件
3. 依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
4. 依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5. 依据行政辖区
6. 依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
内容
确定不同功能类型区及其界面 设立监测控制点位 提出的建议 设计出各功能区内的污染物流和环境信息流 建立环境信息库 7、环境规划方案设计
.
.
内容
在考虑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规定、环境问题和环境目标、污染状况和污染削减量、投资能力和效益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原则
? 善用信息,紧指目标
? 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根本途径 ? 遵循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法规
设计过程
分析调查评价结果 分析预测的结果 详细列出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 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 制定环境规划措施和对策
第四章
1、污染源评价需要确定5个特征数:超标率、排放强度、等标污染指数、等标污染负荷和负荷比。 超标率
f指某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检出次数占该污染物检测总数的比率。 D?i?100%iNDi:第i种污染物超标率,%;
fi:第i种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检测次数; N:第i种污染物的检测总次数。 排放强度
指单位时间某污染物的排放量。 W?CQiiiWi,第i种污染物单位时间的排放量; Ci,第i种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值;
Qi,含第i种污染物的介质(污水、废气)排放量。
上述2个指标针对某一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负荷量,反映污染源中某一污染物的贡献作用。 等标污染指数
指所排放污染物浓度超过排放标准的倍数,简称超标倍数。它所反映的是污染物排放浓度与
?ij所采用的评价标准间的关系。
Nij?Nij:等标污染指数; ?oi C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排放浓度mg/m3; Coi:第i种污染物评价标准mg/m3 。 等标污染负荷
ij?Qij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Pij?Nij?Qij??Pij:等标污染负荷; oi Q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量。 n若第j个污染源共有n个污染物,该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Pj?Pij若该区域第i种污染物共有m个污染源,该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i?1m
P?Pij imnj?1若该区域共有m个污染源,n种污染物,该地区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P?Pijj?1i?1等标污染负荷比
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重,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污染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P第j个污染源内,第i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 Kij?ij??????Pj .
.
根据Kij值,可以确定污染源内部的主要污染物,即Kij最大者为源内主要污染物。 一个地区中某个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可以表示为: PjKj按大小排列并从大到小累加至70%-80%时,为主要污染源。 Kj?PiP一个地区中某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 Ki?PKi值也是按大至小顺序排列,排在前几项的Ki值为环境规划区内的主要污染物。 例:某流域主要受到四家工厂的污染,现测得这四家工厂的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如下表所示。各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COD为10mg/L, BOD 为5mg/L,悬浮物为50mg/L, 挥发性酚为0.02mg/L。通过计算确定该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假设1吨=1000L) 污染源 化工厂 造纸厂 浆板厂 化纤厂 污染源 化工厂 造纸厂 浆板厂 化纤厂 污染源 化工厂 造纸厂 浆板厂 化纤厂 总量 污染源 化工厂 造纸厂 浆板厂 化纤厂 总量 污水排放量 实测浓度(mg/L) 万吨/年 COD BOD 40 300 10 100 COD 20 15 2 3.4 COD 80 450 2 34 566 COD 27.40 38.46 14.39 8.85 30.43 BOD 16 12 2.4 3.6 8悬浮物 100 250 200 320 挥发性酚 0.7 0.14 0.11 0.5 200 150 20 34 80 60 12 18 悬浮物 2 5 4 6.4 悬浮物 8 150 4 64 226 悬浮物 2.74 12.82 28.78 16.67 12.15 1、等标污染指数 挥发性酚 35 7 5.5 25 挥发性酚 140 210 5.5 250 605.5 挥发性酚 47.95 17.95 39.57 65.10 32.56 ?ijNij??oi总量 292 1170 13.9 384 1859.9 总量 15.70 62.91 0.75 20.65 2、等标污染负荷× 10 BOD 64 360 2.4 36 462.4 BOD 21.92 30.77 17.27 9.38 24.86 3、 等标污染负荷比 流域中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造纸厂,其次是化纤厂;流域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挥发性酚,其次是COD。
? 等标污染负荷法原则上适用于废气的标化计算,在相同的单位和统一的标准下,亦可
以与废水比较。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固体废弃物评价时加以修正。这是由于存在于废渣中的污染物并未完全释放出来影响环境,有少量污染物在堆放过程中随风飘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