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结构市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
[摘 要]本文通过扩展包含金融结构的非平衡增长理论模型,探寻金融结构市场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并采用中介效应检验和 SV-TVP-FAVAR 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市场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结构市场化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但是这一传导机制具有阶段异质性:在该影响机制的第一阶段,金融结构市场化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具有延时特性,且影响强度具有逐年递增的特征;在该影响机制的第二阶段,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较为显著和稳定。本文从金融结构调整的角度为中国经济新常态时期的产业结构升级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撑。
[关键词]金融结构; 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创新; 非平衡增长理论模型;中介效应检验;SV-TVP-FAVAR 模型
一、研究背景
金融结构市场化指的是金融体系由以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向以市场主导的金融结构变迁的过程[1]。在该过程中,相比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具有相对较快的发展[2], 直接融资(金融市场)与间接融资(金融中介)的相对比例逐步提升。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金融结构市场化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结构性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测度金融结构并分析金融结构市场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和经验事实,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对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经济新常态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等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全球经济发展至今,形成了以金融中介主导的欧洲大陆金融结构和以金融市场主导的盎格鲁—撒克逊金融结构,不同金融结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明显的差异:以金融中介主导的金融结构具有动员储蓄、识别良好投资、监督资金、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改善资本配置、提供更强的保护性金融缓冲等特点,但是其较高的谨慎性,降低了对公司创新的激励[3];而以金融市场主导的金融结构则具有更高的信息透明度、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改善公司治理、激励创新等特点,然而其更强的风险传染效应却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关于何种金融结构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学术界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观点:以Gerschenkron[4]为代表的银行主导观、以 Smith 等[5]为代表的市场主导观、以林毅夫等[6]为代表的“最优金融结构”观。其中,银行主导观认为银企间的密切联系降低了投资者的信息获取成本,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识别企业的优质投资项目,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4]。市场主导观则认为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资者的风险容忍度,从而更好地识别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降低研发融资约束,支撑具有潜力的创新型产业发展[3, 5]。“最优金融结构”观认为在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均存在对应的最优金融结构,只有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才会促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成长,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提升[6-7]。 为论证上述观点,学者们分别从理论构建和经验判定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由于研究样本、研究视角抑或是模型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得到的结果仍然存在较大分歧。例如在理论研究方面,范方志等[8]通过构建包含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两部门模型分析金融结构调整与实体部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机制,发现金融深化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加速;龚强等[7]通过构建包含企业、银行和投资者的理论模型,从资本结构的角度分析企业的融资过程,发现只有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才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等。从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来看,周晓艳等[9]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发现,和股票市场相比, 信贷市场对产业结构升级并未产生促进效应;罗超平等[10]通过构建 VAR 模型,发现在长期金融结构调整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影响,而在短期这种影响十分微弱;王朝明等[11]采用BAVR 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对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信贷规模和股市规模只有高于门限值时才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杨子荣等[12]采用门限面板模
型对中国 2001-2008 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结构只有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才能促进产业增长。 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认为在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方面,至少还存在以下有待深入研究的空间:第一,金融结构市场化可通过识别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提供研发资金等方式影响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继而通过产业间的投资报酬差异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但在现有研究中却鲜有文献将金融结构市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纳入同一框架分析三者的作用机制。第二,按照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伴随着稀缺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的重新配置,并且一些学者在产业结构研究方面也早已开始重视供需体系中的非平衡现象,例如 Kongsamut 等[13]通过引入非位似偏好刻画导致非平衡增长的需求面因素,Baumol[14]通过设定各部门不同的技术进步增长率或要素产出弹性来刻画导致非平衡增长的供给面因素。然而在讨论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中,往往忽略了这种资源在部门间不同配置的经济现实。因此借助非平衡增长模型,通过从供给或需求方面刻画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非平衡增长事实,应该可以为研究金融结构市场化与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更为契合的理论支撑。第三,由于宏观经济环境会随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金融结构市场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也会因此而呈现出时变特征。而现有实证研究尽管从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长期均衡、短期动态以及非线性特征等展开了系列分析,但是鲜有研究考虑到二者关系的时变特征。本文认为, 中国经济环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必然会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此进一步采用时变计量经济模型动态刻画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影响机制是极为必要的。
为此,本文将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尝试将金融结构市场化、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并基于非平衡增长模型从理论角度解析金融结构市场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然后采用中介效应检验和 SV-TVP-FAVAR 模型实证分析中国金融结构的演变特征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动态,以期为新时期中国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理论依据和有益的经验启示。
二、金融结构市场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逻辑 在现有理论研究中,非平衡增长理论较好地拟合了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资源非平衡配置的核心经济现实,可以为本文研究提供较为契合的理论分析框架,因此本文借鉴 Baumol 等 [14-15]的研究思路,在非平衡增长模型中引入金融结构,从理论上推演金融结构市场化对产业
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具体的模型构建如下: (一)厂商
在经济新常态时期,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为获取竞争优势由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与此同时,技术创新活动更多地发生在与制造业服务化密切相关的新兴服务业领域。因此,本文的理论模型假设经济中存在两个部门:部门 1(传统工业部门)和部门 2(服务业部门),其中部门 1 采用传统技术生产,部门 2 使用 CES 技术通过两种中间品合成产品,且两种中间品分别按照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生产。传统技术以固定速率增长,且无需创新。现代技术需要创新,且创新活动依赖于外部融资。部门 1、部门 2 和中间品部门的生产函数可依次表述为:
已有不少学者研究表明,相比于金融中介而言, 金融市场一方面能够以较低成本降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使投资者较好地识别优质研发项目[17];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特有的
风险分散机制实现了投资风险在不同风险偏好者之间的重新配置,从而有利于满足企业高风险、高收益的创新研发项目的融资需求[18]。此外,相比金融中介,金融市场不要求融资企业提供抵押和担保,这也更符合技术创新主体——中小企业的经济现实。可见对于企业研发融资而言,金融市场总体上优于金融中介[7],金融市场越发达,企业的融资需求越易满足,越有助于项目研发成功。因此就本文的模型设定来看,依赖于外部融资的创新函数可以描述为1()
即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结构市场化之间存在同向变动关系,金融结构市场化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综上分析可知,金融结构市场化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进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理论上,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创新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