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 三、辨析题 1、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 错误。经挤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首要的物质条件,没有增长,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反之,投有发展,长期的持续增长也是不可能的。区别:经济增长侧重反映和体现财富与产出量的增加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关系的发展问题。而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特别关心社会一般关系的发展变化问题,涉及到非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 4、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包括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变和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错误。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是指经济社会结构性的转变,不仅包括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变和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还包括产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的转变。
1、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技术的推动作用要大于资本的推动作用。 错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资本的推动作用要大于技术的推动作用。
2、资本来自于消费。 错误。资本来自于储蓄。
3、发展经济学中所说的物质资本(简称资本),其涵义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资本”相同。 错误。发展经济学中所说的物质资本(简称资本),其涵义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资本”并不相同。
4、人力资本是指工人们在工作中使用的机器和设备。 错误。人力资本主要指凝集在劳动者本身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 5、教育妇女会导向较低的生育串,因为随着她们的教育带来更高的工资,把时间花费在生养孩子上面的机会成本在上升。 正确。生育的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生养孩子的数量取决于生养孩子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妇女会导向较低的生育率,因为随着她们的教育带来更高的工资,把时间花费在生养孩子上面的机会成本在上升。
9、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模式宜采取劳动节约型。 错误。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模式宜采取资本节约型。
8、发展中国家非公开失业中最重要的失业形式是“伪装失业”。 正确。伪装失业,指劳动者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只需花费其工作时间的一部分就能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小于其工资率。这是发展中国家非公开失业中最重要的失业形式。
X(没找到题目!) 正确。资源是由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自然状态的或未加工过的资源可被输人生产过程,变成有价值的物质,或者也可以直接进入消费过程给人们以舒适而产生价值。“资源”是一个动态概念,信息、技术和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把以前投有价值的物质变成宝贵的资源。 1、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相当数量的资本积累来自于农业。 正确。农业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向工业部门提供了储蓄资金。资本主义展初期往往通过“原始积累”的方式将农业资金转移到工业部门中,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早期也通过工农业剪刀差来积累工业资金,所以说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相当数量的资本积累来自于农业。
13、空间上分散的人口居住、生活和生产方式,将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和破坏,而人口在地理上的集中方式,才是减轻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最好形式。 正确。人口在地理上的分散居住,导致人口过快增长,进而又导致分散居住的人口生产和生活对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破坏,而且治理的成本较高,居民分散居住和生产获得能源方式的成本比较使树木和草等植被现遭到严重破坏。当人口集中械市化后。采集柴草的成本和机会成本大大上升,获得现金收入的机会增加,相对于劳动收入对煤等能源韵需求能力增强,对工业能源的用量增加,而对柴草等生态能源的消耗减少。
2、现代化农业就是指石油农业。 错误。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就当代而论,现代代农业就是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化、机械化、社会化的农业。这种现代化农业是以石油农业为标志性的,但单纯或主要使用石油农业手段,也造成很多问题,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正在推动石油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型。
8、发展极能够产生吸引或辐射作用,促进自身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正确。发展极通过极化效应和扩展效应能够产生吸引或辐射作用,从而促进自身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10、外资利用中借债方式没有债务风险。 错误。借入外债可以弥补国内资源的缺口。适度借入外债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加快经济发展。但是,如果借款超出偿还能力,导致债务危机,将会对经济发展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如拉丁美洲和一些南部非洲国家由于举债失当,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陷入债务危机,其经济受到很大冲击。 11、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的措施是关税保护、进口配额、汇率高估和外汇管制。 错误。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措施是关税保护、进口配额、汇率高估和外汇管制。
3、制度与入酌行为和动机有关。 正确。制度和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从深层次看,历史上的任何制度,都是当事人利益选择的结果。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那么人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结果就只能是社会经济生活的混乱或者低效率。
1、制度是一种“公共品”,作为公共品的制度与一般的公共品是没有区别的。 错误。制度是一种“公共品”。作为公共品的制度与一般的公共品有一定的区别,表现在:第一,一般公共品是有形的,而制度则是无形的,它是人的观念的体现以及在既定利益格局下的公共选择;第二,一般公共品不具有排他性,即在一定范围内人人都可以享用公共品,而有的制度可能具有排他性,如对大多数人有益的制度可能对少数人不利,因为一些制度是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的。
2、产业政策就是调控经济运行的总量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错误。调控经济运行的总量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因目标不同而有不同的产业政策体系,一般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产业扶持政策、产业调整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保护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
四、简答题 2、分析说明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首要的物质条件,没有增长,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反之,没有发展,长期的持续增长也是不可能的。区别:经济增长侧重反映和体现财富与产出量的增加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关系的发展问题。而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特别关心社会一般关系的发展变化问题,涉及到非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
3、经济发展包括哪三方面的内容? 经济发展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社会结构性的转变,如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的深刻变化;二是经济社会质的方面的改善,如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程度提高等;三是国民经济量的增长和扩张,如增长速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的变化。 4、简述工业结构的演进过程。 工业化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过程可分为下列几个阶段:(1)同农业关系密切的以轻工业为中心的消费资料发展阶段。(2)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3)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4)工业结构向集约化发展的阶段。 4、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容是什么? 经济发展战略、政策、措施的协调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概括而言,包括下列重要内容。
第一,经济运行的稳定,同经济、政治和法律体制的改革和经济长期发展三者之间要相互协调。第二,经济结构间要相互协调。第三,货币流量、财政流量、储蓄流量、投资流量、外贸流量、外资流量之间的相互协调,为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应保证货币流量的均衡和稳定增长。第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互相配合协调。第五,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发展政策同经济政策之间的互相协调。
3、什么是发展中国家的伪装性失业? 伪装失业,指劳动者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只需花费其工作时间的一部分就能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小于其工资率。这是发展中国家非公开失业中最重要的失业形式。
6、简述梯度发展中的“扩散效应”和“回程效应”。 扩展效应会促使生产向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则是会削弱低梯度地区、促成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
4、发展中国家怎样进行技术选择? (1)一般认为,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稀缺。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应该选择节约资本型的生产技术,即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2)发展中国家应该不遗余力地发展中间技术,因为这种技术有许多优点。首先,中间技术富于人性和创造性。其次,小规模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危害也很小。第三,中间技术有助于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
5、技术进步有哪几种类型? 根据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等投入要素影响程度的不同,技术进步可分为三大类型:劳动节约型或资本使用型、资本节约型或劳动使用型和中性型。
6、影响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的矛盾;环境保护资金投入的不足;缺乏适宜技术;市场发育程度不足;制度安排的不足。
1、简述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的贡献可以归结为四种形式:(1)产品贡献;(2)市场贡献(3)要素贡献;(4)外汇贡献。 2、简述农业现代化的涵义和特征。 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为农业提供生产的技术手段和物质手段,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提供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手段,把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停滞的农业转变为开放的、市场化的、不断增长的农业的过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1)生产工具的现代化;(2)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3)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区域化。(4)农业生产制度和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
3、“霍夫曼定理”的含又是什么?: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伪变动规律。霍夫曼的铺论是: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消费资料工业的发展与费本资料工业的发展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一趋势反映了工业化结构趋向于“重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这—‘结构变动趋势是通过两大部门的净产值之比的变化来表现的,这一比例即为“霍夫曼比例”。“霍夫曼比例”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不断下降,这一规律的表述被称为“霍夫曼定理”。
8.简述出口替代战略的政策措施。 实施出口导向工业化的政策措施有:第一,为了鼓励出口部门的生产和贸易,国家对出口创汇企业给予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第二,外汇留成;第三,放松外汇管制,实现汇率合理化;第四,政府着力扶持和培育有希望成为新的出口主导产业,代替以前处主导地位的原进口替代部门;第五,设立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
2、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产业政策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制定的,一般没有特定的体系。一般来说,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产业扶持政策、产业调整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保护政策、产业组织政策。
5、简述佩鲁发展极理论的主要内容。 发展极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的。他针对古典经济学家的均衡发展观点,指出现实世界中经济要素的作用完全是在一种非均衡的条件下发生的。他通过对实际经济活动的观察,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井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佩鲁的发展极概念是一个纯经济概念,与地域空间系统无关的概念。他也使用“经济空间”概念,但他把经济空间定义为“存在于经济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他认为,在经济空间中,经济元素之间存在着不均等的相互影响,一些经济元素支配着另一些经济元素。经济空间并不是均衡的,而是存在于极化过程中。在经济空间中,存在着类似“磁板”作用的现象,一些经济元素对另一些经济元素施加不可逆的或部分不可逆的影响,就是支配关系,他称之为支配效应。
3、金融深化的政策措施是什么? (1)彻底改革金融体制,打破金融市场的垄断局面,放宽对金融体系和市场的管制和束缚,允许并鼓励民营金融事业的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的金融组织应大力扶助,以发展现代金融部门,完善金融市场,使银行制度和资本市场能够真正执行吸收和动员社会储蓄资金,并引到生产性投资的用途上去。(2)金融当局放弃对存、放款利率的人为干预。利率应正确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和资本的稀缺性。(3)政府应放弃外汇管制,在适当范围内允许汇率浮动,以便使汇串正确反映外汇的市场供求状况,鼓励出口和吸引外资,同时也压缩不必要的进口。(4)政府当局应放弃以通货膨胀刺激实际资本形成和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应尽力抑平通货膨胀,使经济发展有优良的物价环境。
五、论述题: 2、论述题: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罗默模式的认识。 罗默模式是一个“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生产要素的收益问题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罗默模式中,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它们不仅能形成自身递增的收益,而且能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递增的收益保证着长期经济增长。
罗默模式的意义在于,它将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纳入增长模式,并且认为知识积累是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它把知识分解为一般知识和专业化知识,一般知识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知识可以产生要素的递增收益。两种效应的结合不仅使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本身产生递增的收益,而且也使资本和劳动等其他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增,对于个别厂商来说,这种递增的收益形成垄断利润,而垄断利润又成为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来源。这就是为什么经济长期能够持续增长,以及世界各国不同的企业在经济增长率、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产生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罗默还据此批评了 索洛模式中技术进步与 资本投入无关、经济增 长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凸 性特征即趋同的观点, 认为技术进步与资本积 累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是 凹性的“差异性增长”。 罗默模式更有启发意义 的一点是,它指出国际 贸易不仅促进了知识在 世界范围迅速积累,而 且通过新技术的引进提 高了穷国的生产效串; 同时,由于直接引进新 技术而节约了本国的研 究与开发费用,也间接 增加了国内的资本积 累。这两方面的效应可 以使穷国的经济发展更 快,并在较短的时期内 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 距。
1、试述发展中国家失业的类型及就业战略选择。 失业可分为公开失业和非公开失业。发达国家的失业一般是公开失业,即劳动者没有工作,劳动力资源被闲置。发展中国家除了公开失业,还有大量的非公开失业,即劳动者形式上没有失业,但劳动力资源被全部或部分闲置。公开失业和非公开失业统称为劳动力非充分利用。发展经济学家爱德华兹把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非充分利用归纳为5种形式:
第一,公开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第二,就业不足,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其愿意且能够工作的时间。第三,虽然形式上没有失业;也不是就业不足;但是有劳动能力和工作意愿的劳动者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分为:一是伪装失业,指劳动者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只需花费其工作时间的一部分就能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小于其工资率。二是隐蔽失业,指劳动者因找不到工作而选择非就业活动。如有些人受过一定教育后本来想参加工作,但因缺乏就业机会而被迫继续上学;有些妇女本来愿意参加工作,但因无工作机会不得不回家做家庭妇女。三是过早退休,为了给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而让一些尚有工作能力的劳动者提前退休。第四,健康受损者,因营养不良和缺乏保健措施使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少于其意愿工作时间。第五,非生产性的劳动者,由于缺少其他投入要素的配合,致使劳动效率低下,工资收入微薄。
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选择
近年来,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各国专家、学者针对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的复杂性,提出了不少关于发展中国家就业政策的建议。综括起来,这些对策主要从减少劳动力供给和增加劳动力需求两方面来分析。
从减少劳动力供给方而看:(1)控制人口增长,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策略,它不仅影响现在,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劳动力供给。(2)重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加大在农村的投资,发展农村的小型工业、副业、商业、服务业等,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自行消化,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这一措施既有助于农村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能减少城市劳动力的供给。
从增加劳动力需求方面看:(1)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最根本的措施。伺时,随着经济的发展,
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由此 而引致的现代化生活方 式的推广普及,也会使 人们的传统观念发生改 变,降低人口出生率。 (2)优先发展劳动密集 型产业。在进行本国的 投资决策时,应优先考 虑小型、劳动密集型工 业,在进行引进技术选 择时,应优先采用黄动 密集型技术,以增加更 多的就业岗位。(3)劳务 出口。劳动力在再际间 的流动可以调剂劳动力 余缺,发展中国家非熟 练劳动力有剩余;鼓励 他们到国外工作,既可 以增加收入;又可以解 决就业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 力市场不仅在总量上供 过于求,而且也有劳动 力的供求结构不均衡的 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 家,尽管人才短缺,但 每年都有一大批刚走出 校门的学生加入失业大 军的行列,因此应改变 不合理的教育结构,调 整教育与就业的关系, 根据实际需要,培养经 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