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心理分析与营销策略
一、消费者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消费者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消费者其他心理过程的基础。人的认识过程主要是靠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注意等心理活动来实现的。
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消费者的感觉主要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使用商品的过程中对于商品个别属性的反映。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同样,消费者对商品世界的认识过程,也是从感觉开始的。人的感觉主要有5种 类型,以5种感觉器官命名,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感觉具有舒适性、敏感性和适应性等特征。
1.感觉
感觉使消费者获得对商品的第一印象,在消费者购物活动中有着很重要的先导作用。第一印象的好与坏,深与浅,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购物态度和行为。对商品的生产商和销售商来讲,要有\先入为主\的意识和行为,在色彩、大小、形状、质地、价格等方面精心策划自己的新产品和商品,第一次推出就能牢牢抓住消费者的眼光和感受。今天,大多数商场能运用\感觉\进行销售活动,例如,给消费者创造优雅的购物环境,用灯光、音响、色彩、气味来刺激消费者,从而达到招徕顾客和促销的目的。
2.知觉
知觉是人的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和感觉实际上是完全分不开的。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感觉的深入。感觉是知觉的前提,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就越全面。例如,当消费者对某件衣服的色彩、大小、手感等个别属性有所反映时,可以说对这件衣服有了感觉。当他对这件衣服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时,衣服的色彩、大小、手感等属性在头脑中已经有了综合的反映,我们称这一过程的心理活动为消费者知觉过程。知觉过程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例如,对同一件衣服的知觉,普通消费者和服装专家会产生不同的整体反映。知觉具有整体协调性、理解性和选择性等特征。人们在知觉某些事物时,可能受背景干扰或某些心理原因影响,往往会产生失真现象,这种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称为错觉。
3.记忆
记忆是人的大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人们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都能以经验的形式在头脑中保存下来,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重新再现起来,这就是记忆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3个基本阶段。识记是对事物反复感知,从而使客观事物的印迹在头脑中保留下来的心理活动;保持是记忆过的事物映象在头脑中留存和巩固的过程;回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把它的印象重新呈现出来;再认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呈现在面前,感到熟悉并能确认它是过去经历过的。
4.思维
思维是通过分析、概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进行间接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会停留在感知和记忆的水平上,而总是利用已经感知和记忆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考活动,把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阶段,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认识。间接性和概括性是人们思维的重要特点。在消费行为过程中,消费者也往往会得出\大商场的东西要比街头拐角处购得的东西质量要可靠\的结论。因此,消费者要善
于思考和总结,通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获得对商品内在性质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5.想像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不仅能够感知和记忆客观事物,而且还能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头脑中构成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事物的新形象,或者根据别人口头语言或文字的描述形成相应事物的形象,这就是想像。我国的《西游记》就是一部充满想像与创造的名著。在平时生活中,人们受到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会不由自主地进行想像。在消费购买行为中,消费者看到一件款式新颖的衣服,会想像到穿在自己身上如何高雅时髦。想像能提高消费者购买活动的自觉性和目的性,对引起情绪过程,完成意志过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消费者在形成购买意识、选择商品、评价商品过程中都有想像力参加。
6.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客观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这种心理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如,上课时学生要聚精会神地听讲;骑车要注意交通安全;购物要当心钱包,等等。注意与认识、情感、意志等一切心理活动紧密相连,并贯穿于认识活动的全过程。可以说,没有注意,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无法进行。指向和集中是注意的两个特点。发挥注意的心理功能,引发消费需求。正确地运用和发挥注意心理功能,可以使消费者由无意注意转换到有意注意,从而引发消费需求。
二、消费者情感过程
消费者的情感过程包括情绪和情感两个方面。情绪一般是指短时间内的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比如喜欢、气愤、忧愁等情绪形式。情感是长时间内与社会性需要(社交的需要、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等)相联系的一种稳定的体验。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情绪一般有较明显的外部表现,不太稳定。而情感相对来说则比较稳定,冲动性少,情感的外部表现很不明显。但是情绪的各种变化一般都受已形成的情感所制约,而人们的情感又总是在变化着的情绪中得到体现。例如,某企业的商品质量好,信誉高,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消费者对它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当消费者买到这种商品,并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喜悦和满意的情绪。
三、消费者需求与动机
消费者动机是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内在动力。心理学认为,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在消费行为学中,消费者动机是促使消费行为发生并为消费行为提供目的和方向的动力。首先、动机指的是个体对自身需要的意识或体验,是个体一切行为的动力。消费者的动机是消费者购买并消费商品时最直接的原因和动力。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受到某种刺激,其内在的需要就被激活了。进而产生了一种不安的情绪(紧张、不自在)。这种内在的不安情绪与可能解除生理缺乏的消费对象结合,演化成一种动力,既是消费动机的形成。对消费者而言,消费动机激发消费者的需要,推动消费者去寻找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采取购买、消费行为,从而使生理上的不安情绪得到消除。 动机需要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需要是个体生理或心理上的一种状态,一种对某方面需求的缺乏,他可能是未被意识的或漫无目的的,他为产生具体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提供了可能性。
四、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是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过程。由问题识别、信息收集、方案评价、购买决策和购后行为等阶段构成。其中问题识别阶段需要确认需求并将之与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联系起来;信息收集阶段将通过多种来源获得产品或服务信息,以提高决策理性;方案评价阶段,将根据产品或服务的属性、利益和价值组合,形成各种购买方案,并确认购买态度;购买决策阶段,将会在不同方案之间形成购买意图和偏好;购后行为阶段,将会评估购买获得的价值,并通过行动表达满意或不满意等。
五、消费者的购买态度
态度是消费者性格的反映。从消费态度方面划分,消费者的性格类型分为:节俭型、保守型、随意型3种。节俭型消费态度表现出勤俭、节约、实用,选购标准是商品内在质量和实用性,不重商品的名声。保守型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慢,偏爱传统的或多次使用的商品。消费态度严谨或选择商品往往凭购买传统或多次使用经验的消费者,其性格类型是保守型。随意型消费态度表现出比较随便,选购商品的随机性大,选购标准多样化,容易接受外部信息,受外界影响比较大。
六、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行为因素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消费者自身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企业和产品因素等。自身因素包括稳定因素和随机因素,心理因素包括感觉、动机、经验、态度、个性等,社会因素包括角色和家庭、相关群体、社会阶层和文化。
七、营销策略
1.利用价格与销售促进吸引消费者试用。
由于产品本身与同类其他品牌相比难以找出独特优点以引起顾客的兴趣,就只能依靠合理价格与优惠、展销、示范、赠送、有奖销售等销售促进手段吸引顾客试用。一旦顾客了解和熟悉了某产品,就可能经常购买以至形成购买习惯。
2.开展大量重复性广告加深消费者印象。
企业必须通过大量广告使顾客被动地接受广告信息而产生对品牌的熟悉。为了提高效果,广告信息应简短有力且不断重复,只强调少数几个重要论点,突出视觉符号与视觉形象。根据古典控制理论,不断重复代表某产品的符号,购买者就能从众多的同类产品中认出该产品。
3.增加购买参与程度和品牌差异。
比如,洗发水若仅仅有去除头发污渍的作用,则属于低度参与产品,与同类产品也没有什么差别,只能以低价展开竞争;若增加去除头皮屑的功能,则参与程度提高,提高价格也能吸引购买,扩大销售;若再增加营养头发的功能,则参与程度和品牌差异都能进一步提高。
4.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 如在购买点心之类的商品时,消费者往往不花长时间来选择和估价,下次买时再换一种新花样。这样做往往不是因为对产品不满意,而是为了寻求多样化。比如购买饼干,他们上
次购买的是巧克力夹心,二者细购买的是奶油夹心。这种品种的更换并非对上次购买的饼干不满意,而是想换换口味。
5.化解不协调的购买行为。
有些选购品,牌子之间区别不大,而消费者又不经常购买,购买时有一定的风险性。对这类商品,消费者一般先转几家商店看看有什么货,进行一番比较,而后,不花多长时间就买回来,这是因为各种牌子之间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一般如果价格合理,购买方便,机会合适,消费者就会决定购买。如购买沙发,虽然也要看它的款式、颜色,但一般差别不太大,有合适的就会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