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一课《影子》(一)
教学目标:
通过进行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践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影子产生条件。影子与测量创造条件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实验一:影子产生的条件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将橡皮立在桌子上,打开手电筒开关,从一侧照橡皮,出现了什么现象?关闭手电筒,在观察前后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实验二:影子哪去了?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把一块橡皮立在书桌中间,几名同学各拿同样型号手电筒围站在书桌周围。从一名同学开始,依次用手电筒照射橡皮,并保持住照射状态。全组同学观察橡皮产生影子的深浅程度。当全组同学都打开手电筒后,橡皮周围较深的影子还有吗?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产生影子的条件一是必须有光源,二是必须又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部分光线。
笫一课《影子》(二)
教学目标:
通过进行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践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影子产生条件。
2、影子与测量创造条件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实验一:影子与测量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
在操场的旗杆前,将一根2米长的竹竿垂直竖立在地上,扶好作为标志物。分别测量竹竿影子和旗杆影子的长度并记录下来。在三次实验中,影子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从影子长短或方向能估计出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吗?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在太阳照射下,利用物体影子长短或方向能知道当前大约是什么时间。
笫二课《“凿壁借光”与光的直进原理》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光沿着直线传播的原理,了解原理应用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难点:以“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人为什么能看见东西? 教学过程:
实验一:黑暗中能看见东西吗?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教师把两个鞋盒的一侧同位置各扎一个小洞,在一个鞋盒里放一块橡皮,盖严盒盖儿放在讲台上。在另一个鞋盒里放一个亮着的小手电筒,手电光对准橡皮但不要对着小洞,盖严盒盖儿放在讲台上。全班同学按顺序到讲台,通过小洞向盒里看,哪个鞋盒能看见橡皮?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实验二:光沿直线传播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用纸卷一个细直筒,透过这个直筒在距离灯光几米以外观察灯光。从直筒内看得见灯光吗?把直筒适当弯折再透过直筒观察灯光。从直筒内看得见灯光吗?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 光线沿直线传播,这就是光线的直进原理。光的直进原理在生产实践中有很多应用。
笫三课《纸的再认识》(一)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三种纸的对比实验,初步了解不同种类纸张的几个特征。 教学重、难点:纸的三个特性。怎样观察到纤维的长短和粗细 教学过程:
实验一:纸张撕扯的实验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用尺在报纸的一个角画出一个长18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用剪刀剪下这块报纸,并在一张报纸的长边标明“横向”、另一张的短边标明“纵向”。撕同一种纸时,你的感觉一样吗?用放大镜观察纵向、横向撕扯后,纸的毛边有什么不同?怎样撕比较费力?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实验二:纸张的吸水性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从三种纸上分别剪下同样大小的纸片平放在桌子上。用滴管在三张纸片的中央各滴上一滴红色的水。观察哪种纸上颜色扩散得最快?用放大镜观察,扩散的快慢同纸的纤维长度和纤维之间紧密程度的关系。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纸张吸水性与纤维长短和纤维紧密程度之间的关系。
笫三课《纸的再认识》(二)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三种纸的对比实验,初步了解不同种类纸张的几个特征。 教学重、难点:纸的三个特性。怎样观察到纤维的长短和粗细 教学过程:
实验三:纸张的抻拉实验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
用剪刀对不同类型的纸按纵向和横向剪下两条长15厘米、宽1厘米的纸张。总想剪下的纸条标出“纵”,横向剪下的纸条标上“横”。紧紧捏住标有“纵”的纸条两端抻拉,逐渐加大用力直到纸条断裂,再用同样的方法用标有“横”的纸条做同样的实验。你感觉两次实验用的力有区别吗?哪个纸条用力要大些?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抻拉纸张,受力方向与纸中纤维大致方向垂直与纸中纤维大致方向一致时,纸张更容易抻拉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