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新课标”同时还提出:养成谈书看报的习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小学生六年课外阅读总量150万字左右。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是形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一、 目前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及问题
作为农村一名教师,我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一张语文试卷上,总少不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回答问题,更会令他们头痛;有些同学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写起来那些素材更是捉襟见肘。通过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培养起积极阅读的兴趣,不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由于观念较落后,有些家长严重地被应试教育束缚了思想。应试教育也使得有些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一般不会积极地去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甚至课外阅读也被认为是看“闲书”,是对学习无益的事情,不少学生因为课外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而受到家长的批评或指责,当然也不可否认农村落后经济的限制。
(二)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读物稀少
在西洞庭,学生获得图书的途径只有购买和学校图书馆借阅,受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我们提供给学生的读物多以各种作文选及各种辅导书为主,盗版、垃圾书刊在市场上更是比比皆是,甚至四大名著新编、篡改让我们的孩子茫然。
(三)阅读习惯不完善
虽然有些教师和学校意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开始尝试在素质教育改革中摸索,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还是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手段,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导致学生读书兴趣不浓、数量偏少、阅读习惯不佳、能力有待提高等现象,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效率大打折扣。
(四)硬件设施简陋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甚至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更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这样造成了农村学校阅读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无书可读、无处可读、无时可读的现状和窘境,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个艰巨而且势在必行的任务。因为教育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不读书引起的。
二、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阅读有益于育德、有益于励志、有益于启智、有益于明史。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非常重要。在此,我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谈谈自己的看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激发兴趣开始。 (一)故事激趣法
小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由此,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充满幻想等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有趣的童话故事,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思索、去探索,从而能够沉浸其中。这样就能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事半功倍。
(二)创设读书氛围法
笔者不但带领学生们到校图书馆看书,班里图书角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学生们捐到班里来的图书都要夹进自制书卡,并且每人为自己设计一个精美的书证,由两位学生负责图书整理与借阅。一批图书看完了,再换一批新书。有效地利用学生家里的藏书资源,让图书角流动起来。便于学生课下有时间也看看书,整体上创设读书氛围。进入三年级以来笔者又利用活动课时间大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例如:“课本剧表演”“朗诵大赛”等。
广泛开展以上活动,读书就必然成为学生一种需要。这种需要长期得到满足后,读书兴趣自然而生。学生在需要基
础上读书,并不感到是一种负担。相反,会变成一种自觉行动。他们在乐中读,在读中乐,在读中学,在讲中练,不知不觉加大了阅读量,增加了知识积累,智力得到开发,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三)课文引趣法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逸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例如,在上《晏子使楚》课时,通过向学生介绍当时国情,人物特点等各方面的内容,让他们产生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置身于书本当中,不可自拔。
(四)榜样激励法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心理。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榜样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向他人去学习。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讲述名人阅读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如向学生介绍名人们热爱阅读的一些故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谈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及时奖励法
恰到好处的精神奖励以及小物质奖励是激励学生好好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有意识地去观察发现学生中间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并及时地在其他学生面前进行表扬,这样可以诱导其余学生喜欢阅读。小学生都有一种想要表现的心理,难得的一次小物质奖励,如本子、贴星星等会使得他们更加努力。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非常迅速,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低年级学生喜欢阅读一些带图画的形象生动的图画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中年级比较喜欢读一些短小的科普类图书,如历史故事、科幻小说、人物传记及《十万个为什么》等。高年级学生则喜欢思辩性较强的文章,像名人成长录、名人名言等,因此,不同年级所选的书也应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具体实际采用各种可施行的方法。
(六)指导阅读方法
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受来思维的,这一阶段他们有着黄金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年龄。但由于学生课外阅读要求面广量大,面对无限的知识海洋,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涉取。有的学生急于写好作文而只看些作文书,有的据家长反映总是翻翻这本,看看那本,没有常心,甚至有的是为了老师要求完成的读书笔记而去胡乱抄一气。所以,老师要及时发现、及时指导。首先是书的选择,要让学生明白,不要单看一种书,酿得百花方成蜜,除了小孩子喜欢看的童话、寓言故事,还应多看些天文、地理、自然、科技等各方面的书。其次是看书
的习惯,一本书,不要只挑些彩页、小故事来看,应从头到尾,有时你不感兴趣的内容或许倒会有较新鲜的收获。也不要几本书放着一起看,这样反倒使自己集中不起来,心也不能投入到书中去。然后是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读记记,越积越多。而发现有些学生的读书笔记成了机械地抄,这样是毫无用处的。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指导:针对性。为写好作文而记,就小学生而言,未学过的一些成语、歇后语、名人名言、优美词句均可摘录。兴趣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自己感兴趣的总会多记一些,让他们自由选择。运用性。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文章来摘抄,那为什么喜欢呢,帮助学生找到切入点进行自批,可以从一句话、一个人、一件事,也可以从整篇文章。这样,让学生更深入到书的内容中去阅读。
小学生有着模仿的共性。他们往往对课文中出现的文章类型或老师介绍过的文章表现出异常的热情,并且就老师曾经指导过的阅读方式实施于相似文章,会显得轻车熟路。为此,适当关注文体类型,以配合课内教学也显得非常重要。一本好书,会带领学生遨游瑰丽多姿的知识海洋;一本好书,会引导学生探索古今中外的无数奥秘;一本好书,会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美丑。给学生书本、给学生时间、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与好书交上朋友。
不仅如此,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也是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阶段,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首先要革除唇读、喉诵和心诵等不良习惯。其次要精读、略读、快读相结合。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巧分别反映了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是现代阅读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和速度,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
老师还要善于指导学生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或者阅读之后自己的感想以及简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没关系,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就是进步。谨记: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没有耐心和恒心同样也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积少成多,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师还要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引导,比如学生想知道一些事情,你可以先不告诉他答案,然后引导着和他一起去到课书上找出答案,之后他就很自然地了解到阅读的好处了。可能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心根本不在书本上。遇到这种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强按下头去看!开始可能会感到烦躁甚至痛苦。可坚持下去,由量变到质变,学生肯定会感到其中乐趣无穷。这时候,他们阅读的习惯有了、语感有了,从而他们阅读起来也就有兴趣多了。
三、培养学生选择优秀书籍
学生有兴趣读书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如果教师对他们的课外阅读放任自流,忽视和淡化了其具体的指导,学生凭兴趣遨游书海,久而久之,必然因每人的爱好不通形成课外阅读的误区。小学生的迁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还很不成熟,看语文作品,难免“情人眼里出西施”。比如偏爱古典诗词的学生,就以为古诗词以外别无书读;热衷钻研文言散文作品的学生,对现代一类的东西往往觉得不屑一顾;喜欢现在比较流行的书籍的学生,对别的书籍就不瞧一眼。因此,从而使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全面的。面对学生的阅读误区,我们教师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可是当面对浩如烟海的课外书籍,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选择了精品,又配合了语文学习的需要呢?我认为教师可指导学生从所学的课文出发选择课外读物:
(一)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教师在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以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方法后,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
效果。比如教师在教学《井底之蛙》这篇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别的成语故事或寓言,可以读读《寓言故事》等等。有些文章虽然体裁不同,但是它们写的却是同一题材。选择同一写作对象,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不同作者看待同问题的不同角度,有助于发展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在学习了《小燕子》之后,可以让学生读一读高尔基的《海燕》。选择同一作者的文章让孩子们阅读,可以让学生领略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学生在课内学习了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该作者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让学生课外去阅读。如学习完许地山的《落花生》后,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
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的文章。
语文课文中有些文章,如果光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去理解,
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还有一些难度,特别有一些科普文章,或关于动物、植物,或关于自然的、人文的景观,虽然涉及内容广泛,但是都比较浅显,学生有时会觉得满足不了求知的欲望。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鼓励学生在相关的书籍中深入探究。例如在教学完《月球之谜》之后,有些孩子对课内的知识还不够满足,我就推荐他们去阅读《神秘的宇宙》,了解更多宇宙知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课文是选自或节选自某作品集,教师在教学这些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原著,有事还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该作者的整个作品。比如,在教学《黄继光》之后,可以让孩子们读一读《邱少云》,又比如在《草船借箭》等文章教学之后,要把《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转》推荐给学生。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纠正学生错误的读书姿势,这对保护学生的视力和身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让学生有爱护图书的意识,碰书本前手要干净,不卷折书页,有包书皮的习惯。总之,有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
总而言之,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地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应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积累。另外,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训练,周密的考虑,科学的安排十分重要。当然,更有教师的身教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方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