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世界主要农业发展障碍分布表,回答1~2题。
1.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D ) A.欧洲草原面积广阔、牲畜多 B.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丰富 C.欧洲冬季寒冷,1月均温低于0℃ D.欧洲冬季气候温和,气旋活动频繁
解析:各大洲由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形成了各自的影响农业生产的环境因素。 2.南亚的孟加拉国是全球水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患成因有( A ) ①地势低平
②位于赤道,全年多雨 ③热带气旋频频侵袭 ④春季积雪大量融化 ⑤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 A.①③⑤ C.①②③
B.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南亚的孟加拉国位于孟加拉湾沿岸,地势低平,加上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变化强烈,雨季时洪涝灾害严重。
3.下图为2014年1月29日我国局部地区气象干旱分布示意图。关于本次旱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省受灾最为严重 B.全球气候变暖是本次旱灾的主要原因
C.主要农作物中,水稻受本次旱灾影响损失最严重 D.实施人工降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次旱情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山东、江苏北部、河南和安徽等省受灾最为严重;降水偏少是本次旱灾的主要原因,实施人工降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次旱情;1月份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而不是水稻。
4.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附近等高线示意图,有关甲、乙、丙、丁四处多发灾害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A.甲处易发生旱灾 B.乙处易发生泥石流 C.丙处易发生洪灾 D.丁处易发生滑坡
解析:河流甲处、丁处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较缓,水流缓慢,易发生泥沙淤积;丙处河道弯曲,泥沙淤积严重,易发生洪灾;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不利于水流汇集,不易形成泥石流,易形成滑坡和崩塌。
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城个数与总县城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完成5~7题。
5.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 D ) A.峰值均出现在4~6月
B.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不一致 C.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D.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
解析:我国受夏季风影响,5月华南进入雨季,珠江流域进入汛期;6月雨带移至长江流域;7、8月移到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一致。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提前。
6.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时( C ) A.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平原 B.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 C.美国南部飓风活动频繁
D.阿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的位置
解析:7月份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我国锋面雨推移到华北平原。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期是北半球的冬季。阿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时气温低,是北半球的冬季。
7.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有( A ) A.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B.黄河在初春和初秋易发生凌汛
C.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不断加固下游两岸大堤 D.三峡工程的建设没有提高长江的航运能力
解析:黄河在初春融化和初冬结冰时易发生凌汛。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中游水土保持的关键是植树造林、打坝淤地。三峡工程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
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于8月23日白天在广东沿海登陆,为我国2017年登陆的最强台风。汕头、揭阳、潮州、梅州等地出现了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据此完成8~10题。
8.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D ) A.沿海重,北方轻 C.沿海重,内陆重
B.内陆重,沿海轻 D.沿海重,南方重
解析: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来自西北太平洋,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9.下列各组区域中,受台风影响最大的是( B ) A.桂、滇、黔 C.赣、鄂、湘
B.粤、闽、浙 D.冀、晋、豫
解析:东南沿海各省受台风影响最大,内陆地区较小。 10.台风导致人员死亡和房屋倒塌是因为( D ) ①特大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 ②狂风刮倒建筑物,吹翻船只 ③风暴潮引发洪水 ④低温冻害 A.①③④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台风灾害主要是由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带来的损害。 11.下列关于旱灾谚语与发生地区和时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B ) A.“十年九旱”——半干旱的西南地区——常年 B.“春雨贵如油”——华北地区——春季
C.“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长江地区——盛夏 D.“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东北地区——夏季
解析:我国西南地区是湿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而“十年九旱”出现在半干旱区;盛夏季节,东北地区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的旱灾;长江地区7~8月份在副高影响下形成“伏旱”,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城市供水,有“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的说法;华北地区春季升温快,蒸发旺盛,此时正值冬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期,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12.我国北方地区在不同季节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有( A ) ①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 ②春季和夏季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 ③春季和秋季台风袭击华北地区
④春季和夏季的暴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A.①② C.②④
B.③④ D.①③
解析:我国北方地区春季一般不会有台风袭击,也很少出现洪涝灾害。 二、综合题
13.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从南至北依次为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华北)平原;从干旱季节分布看,春旱常出现在黄淮海(华北)平原,伏旱常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2)我国旱灾多发生在气候比较湿润的东部地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东部季风区受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进退异常易造成水旱灾害。
(3)我国干旱频次大于30的三个地区又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水旱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变化造成的。
(4)试分析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表现与形成原因。
答案:华北地区严重缺水,主要表现为:①水源性缺水。原因是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生活生产用水量大等。②水质性缺水。原因: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农药与化肥污水、海水倒灌等污染水增多。
解析:该题考查我国干旱区的分布与成因。解答此题要结合图示、图例进行分析。第(1)题,由图例易知,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干旱频数大于30。第(2)(3)题,东部地区受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影响,常形成旱灾。第(4)题,我国华北地区既有水源性缺水,也有水质性缺水。水源性缺水是由水少及用水量大引起的,水质性缺水主要由水污染造成的。
14.气象灾害的发生具有季节性,读下面我国气象灾害易发时间图,回答下面问题。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一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