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考古实习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西安考古实习报告

现将本人所考察的有代表性的遗迹和文馆做归纳整理,详述如下: 一、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

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据《汉书》和《水经注》记载,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凿毁。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说,项羽入咸阳之后,以30万人运了30天还没有把东西运完。以后,关东盗贼又将铜棺窃去。 后又有牧羊人因寻找遗失的羊,持火把迸入墓穴,不慎失火,将陵墓彻底烧毁, 说大火延续烧了90天都没灭。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这样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些记载都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

到过被盗和火焚的破坏。 二、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该遗址1953年春发现,遗址面积50000平方米。从1954年9月到

195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200 名考古工作者,前后发掘5次,延续近4年时间,揭露遗址面积达10000平方米,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资料。共发现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 半坡聚落的范围为不规则圆形。居住区在中央,分南北两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屋,还有若干小房子,其间分布着窖穴和牲畜圈栏。居住区有濠沟环绕,沟北是公共墓地,沟东有陶窑场。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出土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镞、矛、网坠、鱼钩等渔猎工具。还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常见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发现两座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 2个男子和4个女子 ,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死亡儿童埋在居住区,多采用瓮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

随葬品精致丰富,有木板葬具,表明当时对女孩的爱重。 三、永泰公主墓 关于永泰公主之死,《资治通鉴·则天顺圣皇后》中说“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迫自杀。”这段话意思是永泰公主之死是武则天下的毒手,是张易之兄弟向武则天告密所致。 永泰公主墓于1960年至1962年发掘,是属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用砖砌的,由墓道、过洞、天井、雨道、墓室构成,全长87.5米。墓道是一条宽约2米的斜坡,进入过洞直至狭窄的雨道,两旁洞墙内有6个小龛,里面 放着彩绘陶涌、骑马俑、三彩马及陶瓷器皿等随葬品,造型逼真、工艺精湛。从墓道到墓室还绘有丰富多彩的壁画,有宫廷仪仗队,以及天体图、宫女图等。尤其是墓室中放置的一具石椁,石壁上线刻着15幅画面的仕女 人物画,其造型之美,实为罕见。在这些人物中,有的上着披贴、下穿长裙;有的身着男装;有的身穿

长褂,腰束锦带,带上缀有荷包;有的

脚穿如意鞋;有的身着短袄长裙,或捧壶,或托盘,或弄花,或拱手,或对话等等,所有这一切均展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情景。此外,石椁两扇门的顶部,还刻着一对鸳鸯,张开羽翼,相向飞舞,象征着墓内主人夫妻恩爱。 此墓曾被盗过,墓道中有一处留有盗贼进入的痕迹。出了墓道,可从墓的两旁道路直上墓顶,在墓顶上可看到临近的章怀太子、懿德太子

墓等。墓前还有陈列室,存放出土的随葬品。 四、乾陵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 “乳峰”。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五、汉阳陵 三县区。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 七、大雁塔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

期的题名碑就有二 百余通。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

完好的楼阁式塔。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

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 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层砖塔,后在武则天长安年间改建为七层。 大雁塔通高64.5米,塔体为方形锥体,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八、碑林 碑林保存了中国最完整的一套石刻书籍,是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刻的十二部经书,共114石,228面,刻六十五万二百五十二字。这些经书,都是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因刻成于唐开成年间,又称为《开成石经》。 碑林里最宏伟的石碑,要数巍然高耸的《石台孝经》, 碑高近六米,碑顶有雕满卷云的

双层华冠,碑座是有线刻狮子、蔓草的三层石台,碑身是有四块巨石合成,上刻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亲自用隶书书写并加以注释的《孝经》,以及他为孝经写的序。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最初是漕运使吕大忠等人为保藏因唐末五代战乱而委弃市井的唐《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颜真卿、柳公权等所书的著名石碑而兴建的,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刻艺术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汉唐盛世,造型艺术因反

映时代精神而大放异彩。汉代石刻的雄劲、简炼,唐代篇二:西安考古实习报告 西安考古实习报告 3月12日,我们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坐上了从兰州开往西安的火车。随着火车的开动,我的心情兴奋不已。一路上与同学打打闹闹,每个人好像都按捺不住因为远行而激动的心情,一路都开心的笑个不停。不知不觉夜幕降临,晚上7点,我们到达了梦寐以求的西安。下了火车,最早映入眼帘的是西安古城墙,在霓虹灯的照映下,它显得是无比的雄伟和宏大,立刻让人体会出了浓浓的历史韵味。接着我们就乘坐老师为我们安排好的车来到了陕西师范大学,那里已经为我们安排好了宿舍。累了一天,同学们早早就睡了,我们即将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西安考古实习。 二、大雁塔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

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 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层砖塔,后在武则天长安年间改建为七层。塔通高64.5

米,塔体为方形锥体,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三、半坡遗址 3月14日,我们乘车来到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滻河东岸的半坡遗址。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该遗址1953年春发现,遗址面积50000平方米。从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后发掘5次,延续近4年时间,揭露遗址面积达10000平方米,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资料。共发现房屋遗迹45座、圈栏2

处、 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以

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 半坡聚落的范围为不规则圆形。居住区在中央,分南北两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屋,还有若干小房子,其间分布着窖穴和牲畜圈栏。居住区有濠沟环绕,沟北是公共墓地,沟东有陶窑场。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出土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镞、矛、网坠、鱼钩等渔猎工具。还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常见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

共墓地,常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成人墓葬均为浅竖穴墓坑,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头向西北,也有少数二次葬、屈肢葬和俯身葬,另有 2座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 2个男子和4个女子,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死亡儿童埋在居住区,多采用瓮棺葬。以钵、盆与瓮或两瓮相对扣为葬具。这些墓葬让我觉得非常神秘,当时人们的生活到底是一个怎样

的状态,这带给我们疑问,也需要我们继续去探索。 四、秦始皇兵马俑 14号上午我们参观完半坡遗址后,下午我们便来到了闻名世界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世界经度109.2733, 纬度34.3853。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之久。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八大奇迹”。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

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 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兵马俑的种类有军士俑、立射俑、跪射俑、武士俑、军吏俑、骑兵俑、驭手俑、铜马车等等。秦始皇兵马俑面积之庞大、气势之雄宏令我感叹。

碑林保存了中国最完整的一套石刻书籍,是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刻的十二部经书,共114石,228面,刻六十五万二百五十二字。这些经书,都是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因刻成于唐开成年间,又称为《开成石经》。 碑林里最宏伟的石碑,要数巍然高耸的《石台孝经》, 碑高近六米,碑顶有雕满卷云的双层华冠,碑座是有线刻狮子、蔓草的三层石台,碑身是有四块巨石合成,上刻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亲自用隶书书写并加以注释的《孝经》,以及他为孝经写的序。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匾额七字是由陈毅元帅亲笔所题。室内陈列着汉唐艺术精品七十余件,分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部分。陵墓石刻中的精品有东汉双兽,其造型综合了狮、虎的特点,形象威武、活跃,动作矫健敏捷,以其造型完美、手法熟练、雕刻精致而成为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陕北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内容除少数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外,大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侧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唐高祖李渊的唐弟,李寿的墓志为罕见的兽首龟形,国内仅有两件,弥足珍贵。其石椁为一歇山顶式石屋,外部以减底平雕手法刻有四神、文臣武将、仙人骑凤等画面,椁内壁阴线刻乐人、舞伎、男女侍从、天象图等,都是唐代墓室石刻中杰出的作品。石刻室陈列的北朝、隋唐佛教造像,形式多样,既有传世的精品,也有建国后历年发掘品。有浮雕,也有圆雕,主要反映了古长安佛教造像艺术发展的水平。北魏皇兴造像的弥勒,着通肩式袈裟,丰满圆润,肌肉匀称,衣褶以条棱表现,具有较多的域外艺术风格,其艺术水准在当时也是领时代之先的。隋唐时代的造像艺术则把从北周开始的写实风格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在追求立体造型的同时,把传统的线和装饰性的艺

术手法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使中国成熟的民族化佛造像艺术达到鼎盛。

陈列的观音菩萨像,金刚造像都是这一时期优秀的作品。而老君像则是陈列的唯一一件有关道教题材的造像。这件汉白玉老君像,通高1.93米,原属临潼骊山唐代华清宫朝元阁老君殿之物。老君身着道服,腰束帛带,结跏跌坐于三层番莲纹的须弥座上,人像与台座浑然一体,有安谧华贵之感。雕刻手法极为精工洗炼,堪称盛唐时期大型人体石刻的艺术珍品,

同时对探讨道教在关中地区的传播,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六、乾陵 在16号休息了一天后,17号是我们实习的最后一天,这天我们去的地方最多,是我最记忆深刻的一天。首先我们来到了乾陵。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 “乳峰”。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我们登上山顶,在高处向下看时,才发现者陵墓的宏伟,那司马道似乎是通天的大

道,望不到尽头。这也许就是因山为陵所不同的气势。 乾陵陪葬墓共计17座。计有太子墓二(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王墓三(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 章怀太子墓节、彬王李守礼),公主墓四(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大臣墓(王及善、薛元超、杨再思、刘审礼、豆卢钦望、刘仁轨、李谨行、

高侃、苏定方、薛仁篇三:考古实习报告 盘龙城遗址考古实习报告 历史学与考古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名历史学的学生无可厚非要二者兼注意之。众所周知,考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在我们的授课中一直都只是理论的学习,没有实践。考古专业的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将书本理论与实际考察相结合,我们于2011年12月7日在考古学专业老师的安排下,来到了盘龙城遗址

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考古学习,不亦乐乎! 在去之前我们已经对盘龙城遗址有所了解。位于武汉市北郊约5公里的盘龙城湖畔,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是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面积75400平方米。遗址城内东北部为宫殿建筑群,城外四周分布着手工作坊、民居点和小型墓地,从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精美的商代青铜器、玉器和陶器。 它是中国商代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城址,其灿烂的青铜文化、较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完备的城邑形态和功能,对研究城市文明发展史

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物参观: 清遗址的分布情况。城内仅有宫殿、居民区,手工业区和墓葬则分布在城外。城址坐落在遗址的东南部,平面近方形。每面中间各有一缺口,应为城门。城垣分段版筑,分主城垣和护城坡。城垣南部和北部发现有濠沟遗迹。城内东北部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夯土台基,西南

考古实习报告

西安考古实习报告现将本人所考察的有代表性的遗迹和文馆做归纳整理,详述如下:一、秦始皇兵马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f8wy8kwa902ra61xnf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